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理论作为世界石油经济学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必须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格规律理论为基础.国际石油价格历来都是一种垄断价格,它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等几部分组成.不论石油市场价格怎样变化,价格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学界中所存在的把绝对地租量看成与农业所投资本成正比关系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由于农业追加投资只提供级差地租Ⅱ,而不提供绝对地租,提供绝对地租的只有农业初次投资,因此,绝对地租量只能与农业所投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成正比关系,而与农业所投资本中的追加投资无关。作者指出,绝对地租率等于绝对地租量与农业初次投资量的比率。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绝对地租率为什么“完全不取决于所投资本的大小”,而“决定于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点 ,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不一致的。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规定性 ,得出结论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 ,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上的次序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两种地租的界定问题──关于《资本论》Ⅲ第844页上的误算刘熙钧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资本论》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叙述,先撇开绝对地祖,论述级差地租。在这个条件下,级差地祖等于由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各...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级差地租的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甚至已一般地为人们所接受了。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仍存在绝对地租的问题,人们仍常持否定态度。理由是:马克思和列宁都曾论述过土地私有权对于绝对地租的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土地私有权,于是便消灭了绝对地租。在苏联、罗马尼亚等国家和我国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科书上,不是根本不提绝对地租问题,便是以社会主义已消灭土地私有权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我认为,绝对地租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着产生地租的经济条件,因此地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环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地租形态。级差地租产生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一个是土地的垄断经营。这两个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具备,因此级差地租也仍然存在。这是经济理论界普遍承认的。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还存在绝对地租,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来源并确定征地补偿的构成,揭示地租与征地补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征地补偿对地租量运动、尤其是对城市绝对地租上下限的影响,提出征地补偿应以缩小城市绝对地租的上下限为目标,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的来源并确定征地补偿的构成,揭示地租与征地补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征地补偿对地租量运动、尤其是对城市绝对地租上下限的影响,提出征地补偿应以缩小城市绝对地租的上下限为目标,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绝对地租问题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其形成条件是农业落后于工业,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其来源是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战后,在主要发达的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产生级差地租的客观基础,这就必然存在级差地租的范畴。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正确认识普遍实行大包干后的农业新形势,研究、利用好级差地租这一经济杠杆,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马克思关于级差地租的理论认为,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部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土地所有者根据对土地的所有权除了要向上地经营者索取绝对地租外,还要求得到级差地租Ⅰ。农业资本家则根据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获得平均利润,并且一般地说在租约期间占有级差地租Ⅱ。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11.
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不同、拥有的专利技术先进程度不同、拥有的固定资产升级换代等影响因素不同,其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也不相同,这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有相似之处。无形资产领域的地租现象,形成了无形资产的“级差地租”、无形资产的“绝对地租”、无形资产的“垄断地租”及无形资产的价格。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无形资产的意义与价值所得的启示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促使企业树立无形资产意识,促进无形资产向无形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12.
经典劳动价值论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上还存在几个疑点,因而需要对抽象劳动物化为价值的原理进行重新考察。实际上,一切以迂回生产方法为前提的劳动,社会都会把它折合为多量的简单劳动,从而形成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少量个别劳动折合为多量必要劳动的另一种类型,发生在同一部门内存在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场合,这正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均衡价格论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与劳动价值论是相通的,因而应当以之补充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不但深刻地阐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产生绝对地租的直接原因和前提条件,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源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而且对由于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中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由此引起绝对地租的新变化作了科学的预见。这些科学预见已被今天发达资本主义的有关事实所证明,是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问题的重要指南。马克思说:“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也就是既和级差地租不同,又和以真正垄断价格为基础的地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农业绝对地租规定为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这是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为前提的。那么,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时,农业绝对地租是否还存在?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末,绝对地租的来源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经济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构成时,虽然租种土地还必须支付租金,但它已不是范畴意义上的绝对地租了,它来自利润和工资的扣除。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工农业资本有机构  相似文献   

15.
(一)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级差土地收益.是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土地位置不同以及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低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补充收益.它是社会总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资产主义下的级差地租.有着本质的不同:级差地租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余额,而由农业资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界的部分同志在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憾:他们不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证地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质的规定性;而是完全从书本出发,演绎地推导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质的规定性。这就很难避免理论上的偏差。 地租是工农业产品价值或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质的理解上的偏差,必然会价值或价格理论的探讨,乃致于对价格改革的实践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基础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的一个复杂的和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过去讨论中,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形成应该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以"平均社会价值"为基础;一种意见认为,应该直接以价值为基础.这三种看法,一致的方面是,作为价格构成部分的成本,应该是部门社会平均成本,而不是个别成本.他们分歧的实质是,价格构成部分的货币积累(即剩余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下同)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配,价值有否转化形态.具体讲,主张生产价格论的同志认为,应是国民经济中统一的资金利润率;"平均社会价值"论的同志认为,应是国民经济中统一的资金利润率;主张直接以价值论的同志认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绝对地租率的规定不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之间的比率,而应该是绝对地租量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之间的比率;同样,绝对地租量并不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量成正比关系,而只与农业所投全部资本中的初次投资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的观点及其错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绝对地租?传统的观点是否定它的存在的。因为马克思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270页),我国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也就没有绝对地租存在。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能不能作为否定我国社会主义下存在绝对地租的依据?我看,从这里并没有找到依据。第一,马克思说的是“不支付绝对地租”,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存在。相反,恩格斯说过:“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45页)。这里所说的地租自然包括绝对地租在内。  相似文献   

20.
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它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许多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虚假的社会价值是否是价值决定问题虚假的社会价值是价值决定问题,还是价值实现问题?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是价值决定问题。我认为它是一个价值实现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与之相联系的价值分配问题。要说明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从虚假的社会价值的产生谈起。我们知道,虚假的社会价值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地租时提出的。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或市场价格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