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怎么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他还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答的前面。”不会提问的学生不多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该学问,特殊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作用越来越大,教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对管理合作学习小组和学习是否高效显得犹为重要。笔者认为是许多教师都进入课改误区:一味执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合作”的课改理念,而完全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所以是“浅草”,收获不大。在新课改中,教师应承担怎样的角色,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困惑。  相似文献   

3.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就是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就是减少知识的灌输,“多学”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使讲堂回归学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秉持“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原理,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认为“做”就是生活实践的意思,“手脑并用”“手到心到”“手脑联盟”是做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做”是实践,是生活实践,“做”就是有计划、有目的行动,“做”就是知识的运用,是亲自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  相似文献   

5.
易家志 《科学咨询》2007,(16):32-32
所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是指教师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者发展。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这正如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的那样:“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以往语文课堂“少、慢、差、费”的状况,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班集体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巴班斯基则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样,则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了还要会用。一、满足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需要在教育和教学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标志之一。上口语课时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愉快的情绪,让他们认为上口语课是件快乐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寇桐 《科学咨询》2007,(16):31-31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既指“执教者”,也指执教者的“教法”;“学”既指学生,也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虽占主导地位,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主体地位更不容忽视。因为,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更何况“教”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教”。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独立获取知识(即“学会学习”),是学生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同课研究”就是老师们面对同一教材,团团围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对学生心理的独到剖析,也有对教材独特体验,还有在教学设计上的“另辟蹊径”. 一、“同课研究”课题的提出 1、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师为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围绕着教转,形成了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关系.这样教与学本末倒置,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越不想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课堂上怎样使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首先应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投入程度,决定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怎样提升课常注意力集中度,提高效率、改善效果?是我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阐述支架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特色,就如何处理“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最后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给予我们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东方 《决策探索》2013,(18):36-36
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首先弄清楚“学什么”和“怎样学”两大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在党史学习中寻找“大道”,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还要培养从书本上学,向人民群众学,在实践中学,学贵有恒、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般在课堂上完成。能否顺利完成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好坏课堂纪律起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主要是少数“问题”学生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差,有时甚至无法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班班主任管理学生到位,问题学生少,上课是轻松的,但有的班学生只“怕”班主任甚至不“怕”,说明班主任没有把学生疏导好、管理好。所以教这个班的任课教师自己寻找针对“问题”学生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学生我认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后进生”,一类是“优生”,现分别针对这两类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应对的一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进行了实验,并将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也走进了中学历史教学。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互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传统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点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教学关系就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在这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知识,而是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不是教会学生画像什么,而是儿童的心理需要。孩子用他们自己的眼睛看周围的一切,那种童真是极致可爱的,是成人无法触及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用心”去倾听、感受、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希望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将孩子那无拘无束思维和独特感受保持好,并指导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成就自己和孩子的“卓越”,  相似文献   

15.
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知识、技能过手的目的,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以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采用“做-学-教”三循环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增强学生灵活应用定义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效果得以显著提高,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小学低段写话教学长期存在着一个两难问题——教师指导难,学生写话难,即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实施“激发兴趣,依托教材,课外阅读,评价激励”等写话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写话兴趣,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怎样才能实现历史互动课堂呢?下面谈谈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尝试互动课堂教学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互动模式的实施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为了学,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如讲“石窟艺术宝库”这课时,就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方法是目的的载体,没有有效的培训模式与方法,领导培训的效果就难以充分展现。本文结合哈佛大学研究式教学的特点,从“教”、“学”、案例等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阐述方法在领导培训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有它特殊的两个方面,就是“现在学了不考”“和现在学了将来考”,这样透视了学校、老师、学生“考、教、学”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多年《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围绕“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课堂教学“四步骤”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学手段及方法上进行了完善,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