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月饼作为中秋时令的食品,经过节前热火朝天的抢购,节后却往往被当成“甜蜜负担”无情地打人了“冷官”,甜、油、味道单一、不符合健康原则,很多人对月饼难言有爱,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中秋累积下来的“甜蜜负担”呢? 相似文献
5.
蔡晓辉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0):40-40
每逢中秋节一过,低价销售的月饼就会被人争相抢购。我们通常能在大型卖场看到,高档月饼都标上了“买一赠一”、“买一赠三”的活动,更有甚者一口价“20元一盒”。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奶奶便会给我钱,再三叮嘱,一定要到老字号“上海老大房”,买它的招牌小点——现出炉的苏式鲜肉小月饼。“上海老大房”是一个上海老板开的食馆,主营上海风味吃食。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95-108
五、南朝冕服的复古与创新
“制礼作乐”之事往往要以国势为基础,风雨飘摇的小朝廷多半不会不自量力,在礼制上妄作更张。像东晋在江南艰难立足,礼制上就能简则简。南北朝则已走出了历史的低谷,南北同呈向上气象。看上去“盛世”有望,君臣便都忙碌起来了。创制热情,在南北两方引人注目地同时升温。这既出于政治行政需要——汉魏旧制已不全适合时代发展了;也是出于文化需要——通过“制礼作乐”来夸耀繁荣昌盛、弘扬中华正统①。对这两种需要,《周礼》都可以提供资源。刘宋及萧梁着手舆服复古,《周礼》明显推动着冕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奶奶便会给我钱,再三叮嘱,一定要到老字号"上海老大房",买它的招牌小点——现出炉的苏式鲜肉小月饼。"上海老大房"是一个上海老板开的食馆,主营上海风味吃食。奶奶吩咐我买吃食,非常讲究店家的名字。譬如,糖炒栗子一定要乘车到三马路近复兴路的"公泰","两面黄" 相似文献
14.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2):92-103
叙毕隋朝,不妨提出一道智力题来:请根据由汉到隋的冕服变迁轨迹,来预测李唐朝廷的冕服变动方向。读者们将如何判断呢?它将承用隋制,还是远采汉魏?它是继踵江左,还是追随东齐?也许有人成竹在胸,也许有人踌躇犹豫。那么来看史料记载吧。 相似文献
15.
唐韦绚所撰的《刘公嘉话录》是唐代笔记小说中价值较为突出的一种,该书内容丰富,涉及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文化诸多方面,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史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资料。其史料价值尤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可以补充正史缺漏,有助于推进唐代社会风尚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97-106
《周礼》一书于诸经最为晚出,且记载多有不合之处,因而历来存在很大争议。刘歆最早提出《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道,经过礼学专家郑玄的认可,这种说法后来得到更多的认同,孙诒让作《周礼正义》也延续此说。为了弥合"周公作《周礼》"这一默认前提,孙诒让有时不得不勉为其说,把歧异之处解释为时代差异是最常用的方法。孙诒让的学术背景、经学立场、个人局限,以及当时激烈的今古文之争,都是他延续旧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夏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3):6-12
《周礼》是宋人争议颇多的一部经典。本文主要分析宋末大儒魏了翁《周礼折衷》的经学特点:魏了翁对《周礼》抱持尊重的态度,认为此书本完整,传世本的残缺是流传过程中造成的,而《周礼》见疑于后世的主要原因在于汉儒解经的分歧与失误;对代表汉唐《周礼》学权威的郑玄《周礼注》,魏了翁既肯定其学术价值,又进行了有的放矢地批驳;对于宋代《周礼》学代表作王安石的《周官新义》,魏了翁一方面肯定其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批评王安石阿附郑《注》,未能领会《周礼》所蕴先王政治精髓,导致变法误国。这些特点展示了魏了翁的《周礼》学观点。 相似文献
20.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6-120
春秋三传惟《左传》最善于礼。《左传》中记录了大量行于春秋时期的礼制实例,故前人研究先秦礼制,多将其与礼书互证。《礼记》作为三礼之一,亦包含了纷繁复杂的先秦礼制。通过对《左传》与《礼记》中礼制的合异探析及举例论证,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哪些礼制是属于春秋时期或更早之前的周礼,哪些又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变礼,甚至于是后儒整齐划一增饰附益的理想礼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