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燕 《日本研究》1999,(4):20-23
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日趋显现: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明显下降,诸多的经济规制既制约着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能,又影响着内需的扩大,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大大缩小了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护送船队”式的金融行政造成的金融破绽层出不穷,官民协调的行政模式所引发出的腐败案件越演越烈,因市场的闭封性所引起的国际经贸摩擦不断激化,面对经济结构中的种种“制度性疲劳症”,日本必须对其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才能为其迎接面向21世纪的挑战提供体制上的保证。下面笔者将对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的…  相似文献   

2.
刘红 《日本研究》2004,(2):96-96,F003
20世纪的最后2 0年,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西方世界在70年代初结束了二战之后持续的黄金发展期,并陷入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失灵以及该政策主导下的“福利主义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引发了新自由主义或新右派的兴起。80年代以后,在美国和英国  相似文献   

3.
一、从经济赶超到“赶超后”:一个原创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说,在后发展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的实践中,日本不失为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并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绩效。然而,就在日本为自己所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欢心鼓舞的时候,其经济的发展又令人百思不解地陷入了停滞。起初,人们还以为这“只不过在经历一种暂时的周期性衰退”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仍然无法摆脱无增长的徘徊状态。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对日本经济大起大落的现实,学术界也表现出了一种茫然和无奈,甚至有学者把日本的这种现象称为“世纪之谜”,并将其归咎于某种“…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整个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扬弃了抽象的人本主义,把人理解为现实具体的人、历史生成的人,因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哲学上的历史观,也不是离开历史谈抽象实践的实践唯物主义,而是将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历史的、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回答人的活动的客观性问题,从而也实现了哲学的真正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我党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对党的性质、党员成份及其相互关系的艰难探索,描述了党在历史上对党的性质的规定是如何深化,党对党员的社会成分的规定又是如何演进的,历史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是“两个先锋队”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路,总结中国—东南亚各国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总结明朝建立起以中华文明为核心价值主体的统治秩序,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当前美日两国的东南亚政策与我国明朝的对外关系之比较,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认为,一个没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家必然"行之不远",中国需要建立起一套对南海周边国家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历史经验的告诫。  相似文献   

7.
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均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情感及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从而形成了科学的宗教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历经大量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符合中国民族宗教实际的民族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匠和典范;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卓越领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奠基者。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和启示,主要是: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肖小华 《探求》2010,(5):31-34,38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继承和弘扬党的干部教育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总结和研究党的干部教育历史经验,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端 ,也是日本正式走上殖民主义对外扩张道路的始点。毫无疑问 ,在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时期 ,“西学”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中外史学界 ,以往大都侧重于对西学在促进日本近代化中的作用给予肯定性评介 ,而对西学在日本推行殖民扩张主义中的恶劣影响 ,则甚少关注。笔者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 ,强调“和魂洋才”的日本没有“全盘西化”,不仅表现于对西学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造和运用 ,使日本文化具有所谓“东西合璧”的特色 ,而且表现于在国际政治关系方面没有照搬西方的殖民主义模式 ,并以“亲善”、“同文同种…  相似文献   

11.
宪政作为人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之后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而逐渐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宪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面貌特征,甚至我们今天熟知的宪政限制政府权力的特征也仅仅是宪政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关注点,将西方宪政简单地等同于限政不符合西方宪政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古典主义的历史哲学,第一次以体系化的形式而出现.在确立理性原则的同时,也把目的性理论引入了历史的规律.同时,把历史看成是由精神引导出的具有规律的事件.在德国古典主义的历史观中,人类的生活不是取决于盲目的机遇,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按照理念的蓝图不断前进的.历史的进步被一种理性的狡计所操控,但个体的热情和意志也作用了历史的进程.精神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使得历史步入更高的阶段,但精神只有使自身成为客体,也才能使历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章林 《唐都学刊》2013,29(2):92-95
古代日本“家人”一词包含了良民与贱民两种身份.作为良民的“家人”最初主要指家族成员,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以后,逐渐成为侍奉平安时代贵族的随从与家臣的称谓.作为贱民的“家人”虽然在律令之外的史料中几乎没有记载,但户籍中出现的奴婢一词包含了“家人”和“奴婢”.  相似文献   

14.
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各·卢梭在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拉丁文字体系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汇联系而构成舆论( Opinion Pbulique)一词,用以表达人民对社会性的或者公共事务方面的意见.这被认为是西方世界舆论一词的起源.迄今为止,西方语源和语境中的舆论,其主体本身有一个重要政治前提:所谓公众都具有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即参与社会事务的自主意识和相应的意见表达能力[1].离开这一点,舆论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的公众意见.中国当代的舆论定义众说纷纭,但总体上说与西方的舆论定义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4):119-124
20世纪上半叶,柯林武德作为认识论历史哲学代表人物,批判实证主义史学的"如实直书"理想。他反对实证主义史学按照自然科学思维模式理解历史学,认为历史学不需要借助自然科学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在历史知识性质问题上,柯林武德摒弃"同一"论,坚持"差异"论,认为历史学家作为能动的认识主体在研究过程中普遍运用前提假设。因而,历史认识客观性未必排斥价值判断,主体与客体并非彼此孤立。批判的历史哲学基石由此奠立。在历史解释模式问题上,卡尔·亨佩尔提出覆盖率模型作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共有的解释模式。威廉·德雷在继承柯林武德理论基础上提出"行动合理解释",论证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解释模式的差异。这也彰显了柯林武德对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影响。批判的与分析的历史哲学在这种学术嬗变与争鸣中也"同"、"异"共存。  相似文献   

16.
余洋 《社会》2010,30(6):41-64
在全能主义时期,为了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固,国家倾向于把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出身的骨干录用为干部,实现了干部的阶级化;同时,为了促进精英与国家的合作,也录用了很多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精英为干部。国家对待1949年以前的精英策略是用一批、养一批和关一批,对被录用为干部的精英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和改造,从而实现了精英的国家化。市场经济时期,基本上只有精英才能够成为干部,精英国家化已经演化为国家精英化。但是,在干部的考察任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则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反思国家精英化中间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李路路 《社会》2008,28(3):24-30
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中,尽管在有关社会分层的几乎所有方面人们的看法都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这30年中,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在社会分层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中(阶层结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本文将主要关注阶层结构的变革.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流动都可以从阶层结构的视角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刘宗碧 《创新》2018,(3):38-48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任何哲学研究,在根本上都要回到世界观的把握上来.历来,哲学研究是承认有不同世界观的,但是这种承认所包含的逻辑,一般只是在本体论上呈现出物质和精神的立场选择并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这样的划分没有披露哲学历史形式的复杂性以及促进问题探讨向纵深层面的把握.关于哲学史,如果没有世界观的历史形式的梳理,那么哲学就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平面化结构解析.基于世界观历史形式的观察,哲学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和本体论的世界观,近代对自然哲学的批判和哲学世界观的变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变革和生活世界的新世界观重建.这三种形式的基本构筑和变革,使哲学的发展相应地呈现为三个基本的阶段和论域.  相似文献   

19.
杨丹娜 《探求》2002,(6):48-51
本文在对广东第三次“公选”组织考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概括。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高度,提升了公选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对现阶段如何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成城  吴宏政 《学术交流》2012,(12):21-23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理论是建立在历史辩证法原理基础之上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表现为从物的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辩证逻辑发展过程。马克思实现了从天国道路的批判转向尘世的批判,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扬弃了社会契约论并提出了共产主义公有制,从而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开辟了历史辩证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