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美好的社会制度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强大优势所在。公平正义是所有社会制度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的始终。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维护是制度自信的根源,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建立在正确反映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针,全面地分析社会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教育,社会成员的道德实践、自我修养,让社会成员感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  相似文献   

3.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现实的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主体的角度看,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各类主体中的指导地位。各级执政骨干、社会知识精英、宣传文化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离开这种主体塑造,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都不可能很好解决。首先,执政骨干必须发挥率先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其次,知识精英要坚守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再次,宣传文化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给以准确诠释和有效传播。最后,普通大众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自觉认同和积极拥护。  相似文献   

4.
广州和全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都揭示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地理环境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具有决定作用;发挥好矛盾统一性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些新观点不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力,而且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需经历基础形成、观念博弈、教育引领、主体认同的发展过程,进而发挥其作为先进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发展的思想体系必须要因时而变,不能固步自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内容。在多元思潮和文化的博弈过程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倾听民意,创新引领内容和方式,用更加鲜活的形式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阐释了未来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这些对未来社会的认识引导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其科学内涵,具有阶级性、层次性、能动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新变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的先进性和大众性的统一。新形势下,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动反作用理论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理论为警示,坚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物质力量及技术手段 ;社会主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与思想武器。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必然。邓小平重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理解 ,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一条根本道路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合理地组织社会生产。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一方面身体力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计划经济思想,另一方面都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提出商品货币关系还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思想。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顽固的理论堡垒,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发挥国家对经济集中调控的优势,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全面阐述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概括,它科学地说明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政治的总体状况、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的理论创获。在这实事求是地概括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就包含有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诸因素、诸矛盾、复杂状况及其演变的辩证认识。因此,我们如果不能辩证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定位 ,从而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角 ,这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由主要发挥其批判的革命的功能转到以建设创新为重心的轨道上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原则与学科科学性的统一 ,实现由绝对真理体系向相对真理的观念转换 ,由封闭走向开放 ,要注意文本研究 ,更要关注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主要依据在于国内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930年代马克思主义课程已经大规模进入大学讲坛。直接以马克思主义命名、以完整面目出现的并不多见,大部分是分散寄身于社会主义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进化史、哲学史等名目之下。这一现象与1930年代马克思主义席卷思想文化领域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在当时政治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能顽强地存在于大学课程中,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应强化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理性;二是应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民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民生问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对建设和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精神动力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党的优艮传统等多方面内容。强化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历史教育,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国际上美苏两种力量泾渭分明的抗争格局与国内新生政权亟待巩固的严峻挑战,党的新闻宣传承担着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赢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新生政权认同的历史使命。为此,党对新闻宣传开展全面价值重塑与体制重构,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思想体系,彻底改造旧有新闻宣传体制,确立党管宣传基本制度,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一元化格局。新的价值理念和宣传体制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为新生政权巩固和新的国家形象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本价值与基本体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一系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问题的应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社会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不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理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社会重建和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特别是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特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提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必须警惕在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升过程中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倾向。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期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升的关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