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一、汉代所见各种名称的民间乐舞百戏艺人 在汉代文献中较常见的民间乐舞百戏艺人名称有倡、俳、优、象人等。 《说文》:“倡,乐人也”,意指表演歌舞音乐的艺人。这是汉代人对“倡”的解释,先秦仅含倡和或唱歌,并不指艺人。如《诗经》和《礼记》之“倡”皆指倡和;《韩非子·外储上》的“讴癸倡”指唱歌。所以,以“倡”代表艺人自汉代始。 先秦时代,职业的乐舞表演艺人以女性为主,故多称“女乐”。如《左传》襄公十一年载郑人赂晋侯,以“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乐舞表演伎艺又是战国时期赵、中  相似文献   

2.
禅在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禅的审美标准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俳句是日本人崇尚自然,以景寓情的物化形式,也是日本人对自然的"悟化"表述,俳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与禅宗的"顿悟",追求个体的觉悟,自然人生一体化的风格有很深的姻缘关系。本文通过考察日本俳坛主要俳人与禅宗的关系以及俳句中的禅味等分析禅宗给俳坛带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骈文“类俳”之说。最初,批评家所言“俳”既指文章“俳偶”追求文采审美但缺乏政教意义,又指“俳谐”之文具有娱乐性而不够庄重,还指“俳优”文人作为政教体系附庸的身份处境。古文运动兴起之后,宋代出现了立足文章本体的四六批评。其所谓“类俳”是文章学层面的专门批评,强调文学审美应与思想内容统一,辩证地指出娱乐之“俳”有其得体意义,体现了宋代士大夫文人的主体性。宋四六的“类俳”批评表现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意识,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六朝倡伎考     
本文对孙吴、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倡伎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说明六朝时期的倡伎,主要是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官伎与家伎,是六朝倡伎的两种主要类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南齐年间开始出现私妓。唐代诗人写了不少以南齐名妓苏小小为题材的诗,写出了这位南朝江南名妓的卓越才华、凄厉身世与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5.
受熙宁变法影响,北宋熙丰年间诗歌的的主要思想倾向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大致划分为倡主变法与系心国运,倾诉民情与非议新法,纵情山水与尚意主理,宦游纪行与友情唱和。  相似文献   

6.
日本俳句促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形成了“汉俳”等诗歌形式.但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使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汉俳在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不一样的诗坛风景.  相似文献   

7.
侗族,分布于我国南方黔、湘、桂、鄂四省(区)交界的地区。侗族作为单一的民族,第一次记载在史书上是在宋代。《宋史·西南溪峒诸蛮》载:乾道七年(1171年),靖州有仡伶杨姓,沅州生界有仡伶副官吴自由。这里的“仡伶”实际上就是指的侗族。但是侗族地区同  相似文献   

8.
从鉴赏话语和社会风气的角度来解释明清上层社会的男风流行状况,构成了目前明清男风研究的主流,明清历史及文学文本中有关下层社会男风的写作,仍然是一个较少触及的话题。清初小说《女开科传》和《梧桐影》中僧人与男伶的色情故事,由文人笔记所载名伶王紫稼的历史事件改编而来。但是,相较于笔记的记载,两部小说增加了关于男伶成为僧人性欲对象的描写。在《女开科传》中,文人通过剥夺僧人对于男伶的占有权,宣称了自身在男色竞争中的特权。不同于对文人与男伶之间浪漫感情的描写,《梧桐影》将僧人与男伶的同性性关系建构为占有女性的重要工具。小说对下层僧人与男伶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污名化叙述,并非说明清初社会对男风持有批判的态度,而是反映了文人划分身份界限、证明精英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新诗里最年轻的体裁,汉俳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代汉俳作者小帆的创作,既洋溢着典雅和谐、重视自然风物的日俳遗风,也继承了语言凝练、意境隽永的中国诗歌传统,在尊重格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意味的创新,开拓了汉俳的创作范围,使俳句这一古老的诗歌体式以全新的姿态切入当代生活。通过对小帆汉俳作品的梳理分析,对其汉俳创作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作一番论述,并进一步探究汉俳对中国新诗创作和发展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女子义务教育思想萌芽于明清之际 ,经维新派、革命派的大力宣传鼓动 ,成熟于以'解放人与解放人的精神'为核心主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大致经历了发轫、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从倡兴女学自觉信念的萌生 ,女性受教育权意识的形成到女性如何获得受教育权的认真思考 ,这一思想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由对女性的全面奴化而变为张扬女性价值、恢复女性作为人本貌的中国妇女观念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出奔"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战国"出奔"虽在数量上少于春秋"出奔",但仍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战国时期的"出奔"是由政治斗争、战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出奔"者在"出奔"之前都会慎重考虑"出奔"目的国,但是由于自身和政治环境的差异"出奔"者的结局也各有不同。与春秋相比,战国"出奔"呈现出"出奔"次数较少、士阶层成为"出奔"的主力军、"出奔"多属个体性行为等特点。"出奔"对宗法制的进一步崩解和封建官僚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才,促进了人才及以人才为载体的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春秋战国区域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基层社会的变化与国家权力的社会化二者互动,促使了乡里基层政权的迅速建立与完善,尽管这个历程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发展还具有不平衡性,但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春秋战国国家乡里基层政权是在具有宗法血缘关系的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瓦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可避免地还要在形式上依赖于乡里社会流传久远的自然社会秩序,但是从春秋战国的历史实际来看,乡里政权的权力体系是一元化的,还没有出现典型的分割国家政权的其他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志平  李珊 《南都学坛》2007,27(1):36-38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是:礼与法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处于混一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分离。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周礼”为典型代表的三代之礼是一个严密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政治文化系统,整合了礼与法,处于整体化、系统化的礼法混一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和法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下,对传统的西周“礼治”体系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扬弃,形成了“法家之法”和“儒家之礼”的分离对立。于是,无所不包的西周“礼治”体系就分解为“法家之法”与“儒家之礼”,礼与法在制度实体和思想理论上都成为两条线索独立并行。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祭事诗《九歌》具有深婉的人情美 ,其中的人与物、环境与神灵的关系和谐统一 ,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与瑰奇温情的神灵世界。而这种人情美的构筑 ,与春秋战国时代“以善为美”的道德伦理哲学及屈原“美政”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九歌》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美、境美、事美 ,更在于其深层的“善美”。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代,是中国水利工程开始大规模兴修的时代。这个时期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且其工程命名都充满着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水利工程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继春秋战国我国第一批水利工程之后两千多年来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意义和命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朱海风教授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一期发表的《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命名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将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分别称为"和谐渠、梦成渠和天福渠"的一组命名,用"水到渠成,梦想成真"之意蕴,最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春秋末战国初发生了向占星学的根本转折。这一转折支配并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思想、学术和政治。在汉代经学中,不但程度不同地羼杂了这种占星学与阴阳五行混合的思想,甚至在根本上受到了占星学观念的支配。其中,观象于天,法类于地的占星学思想成了《易传》的核心观念,而《春秋》公羊学大家董仲舒据此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由此可见,占星学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学说和政治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统治秩序的解体,礼乐制度的崩溃,知识分子从奴隶制的枷锁下摆脱出来,身心获得了巨大解放。他们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自主的欢欣和自由的快乐,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产生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鲜明的独立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救世情怀;2、对理想价值的执着追求;3、人格价值的张扬;4、高度的道德自律;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研究主要围绕燕文化和玉皇庙文化展开,并对贯穿两种文化的遗迹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从中发现,燕文化贯穿春秋战国始终,而玉皇庙文化仅存在于战国时期。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对东周时期的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将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争霸称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西部开发极具典型意义。秦国之所以成功地开发西部,并最终统一中国,客卿制度的实施,无疑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春秋战国"、"文艺复兴"这两个历史时期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具有经济比较发展,贯串着思想文化运动和成效特别巨大等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给了我们若干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