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在当前的中国,转向独立型人格观念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首先,人格的演进历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依附型人格、独立型人格和自由型人格阶段,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是独立型人格阶段。其次,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格是一种典型的依附型人格,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个人独立性逐渐增长,并产生着关于个人独立性的各种观念。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独立型人格提供了客观基础。转向独立型人格观念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中,“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其独立型人格思想最集中的体现。这里的人格不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尊严,而是指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一种消极的依附型人格,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的提出正是对这种依附型人格思想的冲击。陆九渊的独立型人格思想,时至今日,对培育国民人格具有主体意识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领域的政治关联现象日益显著,但政治关联究竟如何影响社会组织有效性,其隐藏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尚未明晰的重要课题。针对254家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组织政治关联会正向影响组织有效性,这一关系受到组织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制度支持能调节上述中介关系。具体而言,当制度支持水平较高时,这一效应将会增强;当制度支持水平较低时,政治关联通过组织自主性间接影响组织有效性的效应就会减弱。这一发现,一方面增进了我们对社会组织政治关联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提升社会组织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的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主要有:竞争关系表现在二者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合作关系。通常出现在现代民主国家,这种关系的确立是以强大的政党和强大的民间组织为前提;冲突关系主要出现在处于从专制向民主转型的威权国家,政党通过各种方式禁止新兴民间组织的存在;依赖关系分为双向依赖和单向依赖。双向依赖主要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政党和民间组织互相依靠。单向依赖有民间组织对政党的依赖,这类关系主要存在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政党对民间组织的依赖,这类关系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央权威较弱和政党整合力较差的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党产生、发展于美国社会历史背景下,运作于美国政治体系中,因而具有与美国社会历史与政治体系相一致的独特性。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政党格局、政党组织纪律、政党组织成员、政党职能、党群关系、党政关系、政党间关系、政党价值等方面来探析美国的政党特征。通过探析可以得出美国政党的特征是:多党并存、两党为主的政党格局;党员身份确认宽松、变化快;松散的政党组织纪律;高志愿性的政党组织成员;政党的主要职能是竞选;党群之间的关系以选举为纽带;相对独立分开的党政关系;竞争、反对与不平等的政党间关系;实用主义的政党价值取向。但对美国的政党特征,中国政党不能盲目照搬与全盘接受而要辨证地对待之。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是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在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从“控制—依附”关系向“合作—自主”关系,再向“对称性互惠”关系变迁。本文论述了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特点、原因、影响及效果,探讨了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设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的人格理论为其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实践论人格观是对西方传统实体论人格观的超越,它主张人格的实践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性、历史性,还认为"人格"有三个历史形态:自然化依附型前人格、物化独立型人格、全面发展自由型人格.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中国当前建设人格独立型公民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人格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人格角度观察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可分为独立型、依附型和人格断裂型三种。独立型知识分子以“思想自由 ,远离权力”为人格的外部特征 ;依附型以“掌握权力或思想为权力服务”为人格外部特征 ;断裂型以“思想与行动的转化”为特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人格问题是与国家发展方向、国民性及知识分子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组织的人力资源获取与管理同常规组织相比有着根本性不同。常规组织的人力资源获取与管理是以职位为中心的,而任务型组织则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有着不同于常规组织的标准。任务型组织在人力资源获取中,需要在合作与信任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常规组织的关系。同时,也需要通过合作和信任来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并从社会中获取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组织起来进行合作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转型,与传统社会相比较,组织和合作的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组织和合作之间的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由于组织和合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一味地沿袭传统的组织行为和合作机制必然会遇到多种障碍。因此,在了解组织、合作内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理顺组织和合作的关系,使组织和合作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裂变公开与守规绩效兑现是建构社会信任的充要条件。从信任建构的二维性出发,农村党组织通过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取信于民",可以破解"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社会怨念。"未富先污"的山联村成功转型"美丽乡村",富含农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经验。从山联村经验来看,互联网时代农村党组织一方面应选培具有"新能人"特性的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农村党组织"上下级"关系协调的日常制度,增强农村党组织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夯实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应整合信息公开的"互联网+"模式,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村政策,"有诺必践"兑现村民守规绩效,创新农村事务合作共治,实现互联网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组织提供的服务类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分为“单一功能支持型组织”和“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以社区居家养老组织“心贴心”为例,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一方面,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为其自身发展需要而积累的“组织发展要素”是发挥同业支持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新生组织的孵化、适当的政社关系的构建对同业圈内支持的需求是同业支持的充分条件。同业支持型社会组织有利于构建有机的社会组织生态圈,是一种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利益有效表达、推动农村社区民主意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自然嵌入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运作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这与目前乡村多中心治理格局目标相得益彰。乡村治理过程显然需要组织运作机制与传统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因此,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与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相互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4.
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大致可以从客观表现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具体包括:村级党组织对本村各类事务的决策权;村级党组织与村社区其他基层组织的相互关系;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村级党组织的动员力和号召力;农村干部群众对村级党组织领导地位和作用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调查表明,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党组织在村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巩固的,村级党组织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村民对村级党组织是信任和拥护的,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区仍然享有较高的威信。另一方面,与过去相比,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区的地位和威信客观上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情况不甚理想,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动员力和号召力有所降低,对农村社区的控制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基于S省J镇的党建创新实践,以"政党组织社会"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问题。一般农业型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组织性缺失与艰巨性发展任务之间的矛盾。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以凝聚各方面资源、激发振兴动力。J镇通过区域化党建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党员联户等实践形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形成了对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引领能力。当前,应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统筹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充分调动普通党员走群众路线,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组织性。可尝试通过区域化党建的做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与动力引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同为农村核心治理主体,二者关系处理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实施依据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契合了当前农村治理衍生关系复杂性对于治理主体利益协调能力、责任服务意识与良好道德品行的客观需求,体现了党对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组织安排。厘清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制度的实践逻辑、内在结构与规范协同,有助于从整体架构层面廓清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为其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制度势能。基于功能主义视角审视,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蕴含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进“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实现利益协调治理效果的多重实践逻辑。结合制度文本分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针对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文本表达既有耦合性与交叉性特征,也有“具体—概括”“顺序承接”“并列关联”“严格—兜底”等规范形态。但实践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不畅可能造成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主体的担当能力不足、民意基础薄弱、权力行使失范等问题。秉持立法与立规统筹、中央与地方互动、激励与监督并重原则,着力从领导规定、选举程序、民主决策以及权力监督等层面促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规范协同,有助于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预设功能。具体而言包括:在领导规范层面,完善上级党组织领导村党组织、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其他组织的规范;在选举规范层面,应将民意征集设置为村党组织书记选举必要程序,阐明村党支部书记未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补救措施;在决策规范层面,明确应经村党组织讨论和决定的内容并优化农村民主协商的决策程序规范;在监督规范层面,应出台针对村(社)巡察专门规范并完善村务监督补充性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与群众构建良性互动关系是党的基层组织社会整合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作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快速生成的空间结构形态,"过渡型社区"是以社区群众生存状态多样化为其显著特征的。这就要求"过渡型社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与社区群众的有机互动中必须改变传统单一型关系模式,转为复合型党群关系。由于党组织在构建社会转型前的社会结构并与之互动中形成了稳定的组织"惯习",因此只有加快"过渡型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转型才能打造复合型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党组织在这一格局中的职能定位应该体现在领导、协调、保障、激励这四个方面.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治理的职能,必须从组织建设、工作方式、党务干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基层党建由单纯强调组织覆盖向各方面工作全覆盖转变,由执政党单方面治理向社会各个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由单一的应急治理向全面的科学治理转变.同时,进一步从思想、作风、能力、制度四个方面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水平,从健全体系、培养骨干、强化职能、加强监督四个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党务公开的组织维度和社会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务公开存在着组织和社会两个维度。党务公开的组织维度是党组织对党员所承担的保障、维护和促进党员知情权利的正当有序使用之责任。党务公开的社会维度是保障、维护公众对党的事务的知情权,自觉接受公众对党务活动的监督,充分吸收公民大众对党的事务的关切和建议,把党的生命扎根于社会各阶层公民的充分信任之土壤中。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说明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就社会中介组织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社会中介组织存在增值功能。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审计的增值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其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改善公司治理,并对当前我国市场环境中存在的限制审计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