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边、穷”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们通常认为,影响“少、边、穷”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三大限制因素,即资金缺乏、劳力素质差、交通、运输、加工、贮藏、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因此,一研究这类地区发展经济问题,往往是摆资源,列项目,要求国家支援多少财力、物力、人力。但是,历史的经验和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少、边、穷”山区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资金、人才、  相似文献   

2.
广东发展中市县之所以叫"发展中"或称欠发达,根本问题就在于自然经济色彩严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还在孕育中,其集中表现就是生产落后处于仍穷不富的状态.这就引发人们思索广东发展中市县究竟怎么做才称得上是在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走变穷为富之路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摆在广东发展中市县面前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世界市场经济发展史和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珠江三角洲市场经济发展奇迹实践显示一个基本事实: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既可判断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程度,也可寻找发展市场经济的路向,还可测定是否真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应该说,这对广东发展中市县回答怎么做才是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问题具有启迪意义.笔者就此述说管见.  相似文献   

3.
脱贫的原动力致富的指路灯——喜读《山区经济》、《脱贫与发展》赵勇强吕梁地区是闻名于全国的地区。这里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在现代革命史上也曾有许多领袖人物在这里生活战斗过。今日的吕梁虽以它的落后贫穷令国人瞩目,但同时这里人民又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驱穷治贫的业...  相似文献   

4.
对贫困村党员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刨掘贫困村“穷根”中,贫困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缺失、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功能弱化是导致扶贫村扶而不起,甚至脱贫返贫的内在根源。新时期对贫困村党员开展“保先”教育是加强贫困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需要,是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坚强保证。因此,对于如何保持贫困村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一、贫困村党员的现状及制约其先进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1、贫困村党员自身素质,为其保持先进性带来了先天障碍。目前,贫困村党员的普遍现状:一是年龄偏…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它对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深化改革,促进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拙文试就市场经济与民族繁荣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谈点浅陋的看法,以求教于民族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给予斧正。 1 建立市场经济是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没有国界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了财富,繁荣发展;谁失去了市场,谁就失去了财富,穷贫落后。这已为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史所证明。  相似文献   

6.
老山头乡永太村位于大庆油田的西南部,过去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1978年,全村人均收入仅73元。基本上是一个“吃粮靠反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送到了永太村。短短的十几年内,永太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从一个远近出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市闻名的富裕村。1990年,全村总产值实现了635万元,人均收入达1350元。年收入万元以上的132户,比较富裕的户占总户数的78%以上。在全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实力不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近10年来,在以"西部大开发"为主线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主导下,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就.但是,面对"十二五"规划时期的逼近.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对外开放度、政府管治与调控绩效等方面,仍然与中国平均水平差距悬殊,区域经济实力仍然比较薄弱;西部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摆脱经济弱区、收入低区、财政穷区、工业小区的基本趋于发展困难制约.新的历史时期,无论中央政府采取何种方式支持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西部自身必须明确要坚持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为立足点,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制度创新中提升有限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破解"三农"和贫因问题,提高开放开发水平,利用诸多合力的综合效应为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唯有如此,中央层面的宏观政策效应才会对西部自身发展产生显著而积极的影响,西部摆脱落后欠发达的发展陷阱才有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村反贫困发展道路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历程的一个缩影,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本文对甘肃省35个贫困村的调查显示,政府的扶贫干预对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表现在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上,其变化较为显著,但甘肃省大多数贫困地区立地条件差,灾害发生较频繁,自然资本不足,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差异性,缓贫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一些贫困村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仍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发展高技术的思考黎明一、资金思考高新技术长入乡镇企业需要高投入。而我国的乡镇企业是靠有限的农业积累起家的,是利用城市大中企业淘汰的陈旧设备,落后的工艺来装备自己的,陈旧的设备、落后的工艺,人才的缺乏,造成了企业物耗多、能耗多、效益低的局面。穷...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三个在汶川地震中都受灾的贫困村,在灾后重建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扶贫开发模式,在重建的效果上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采取"整村推进"模式的两个村庄在住房重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和心理文化重建等各方面都全面领先于采取"单项突破"模式的第三个村庄.本文分析表明,整村推进模式是引领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其有效性和优越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而实现的,整村推进模式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增权和参与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整村推进模式是今后灾后实践和相关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人类学仪式研究观之,重大的纪念性祭祀仪式大多伴随着英雄祖先与族群认同,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村的花腰彝"德培好"仪式即为范例。仪式的身体表达和身体行为无疑是实现仪式整体形制和意义的重要媒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德培好"仪式正在发生快速变迁,包括技术经济、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这些因素关联在一起,形成了对历史的"去圣化"现象。这也是仪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需要正视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双重贫困"是指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因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贫困"的现象.导致"双重贫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贫困生在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二是高校缺乏解决贫困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嫌贫崇富"之风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此,从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NGO组织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双重贫困"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乡村改造运动最轰轰烈烈者,莫过于20~30年代在华北农村所推行的“平民教育促进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理念就是像这一运动的领袖人物晏阳初所坚信的那样:农民有“愚昧”、“贫穷”、“体弱”以及“缺乏公共精神”四大疾患,这是30年代中国乡村改良主义所归纳出来的中国农民的四大特征。虽然,不同的改良主义者对此有不同的称谓,如“定县平教会”称之为“愚”、“穷”、“弱”、“私”;“中华职教社”称之为“贫”、“愚”、“弱”、“散”;“邹平乡村建设学院”则将四点化约为一点即是中国农村之落后与混乱乃是由于“固有的礼教精华之衰退”。然而归结起来,平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上述四个方面对农民的精神进行“洗礼”。  相似文献   

14.
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时代,简单地把现时代谓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观点缺乏合理性.人类诞生以后,就一直是在知识化生存.但囿于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相对低下,知识在人类过去的生存中发挥的作用不很突出;把现时代谓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说法,只不过凸现出知识在人类生存中所具有的作用更加重要而已.  相似文献   

15.
财婚风尚就是把金钱财物作为缔结婚姻的必要条件的习俗或风气。唐代财婚风尚造成了贫穷的有美才的少女难嫁的社会现象。贫女与寒门士人共同的生存境遇和生存体验是贫女诗在晚唐应运而生的内在的心理原因 ,财婚风尚对贫女的不公正与科举腐败和政治黑暗对寒门士人的不公正是贫女诗产生的外在的社会原因。贫女诗具有晚唐穷士之诗的典型特征 ,风格激切深婉 ,语言清丽浅俗。  相似文献   

16.
张林海  殷勤 《中州学刊》2004,(3):166-169
<盐铁论>刑、德之争不是法治和人治之争,而是术治和德治之争,焦点是以德为本还是以"术"为本.应以"治道"理解法治.德治与法治是"治"的两种表述方式,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两种对立或并行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行为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欠发达地区,政府越位错位虚位、大包大揽、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管理方式落后、制定政策与决策主观随意,主要依靠行政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依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行为如果不进行调适,不仅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使本身欠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得更加落后,而且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有可能引起某些国际纠纷,为此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不同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性质存在着差异,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态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农富城穷"型、"农穷城富"型和"农城均富"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属于"农富城穷"型;诸多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属于"农城均富"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属于"农穷城富"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长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经历不同性质或者形态的转换,从最终的趋势来看,会经历由"农穷城富"型向"农城均富"型、再向"农富城穷"型转换的过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何种状态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各自性质的差异反映了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长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性质演变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信息是农村经济发展决策的依据,加强我区农村经济信息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专业户、村的涌现,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开拓了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广大农民对经济信息的需要日趋迫切,然而,许多乡村散布在山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信息不灵,不准、不及时,这已成为影响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障碍。许  相似文献   

20.
以往研究庄子之"德"多囿于内篇,同时相对于"气变而有形"而言,"德"所指的是游心于道的状态,心或神从何而来?往往没能确切地说明。以文本整体为视域,通过考察"光""天""天光""心神""性"范畴与"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德"之本源、状态、衰败和修养层面揭示其内在理路相对比较明晰。具体而言,"德"本源于"天光"的布施而降于人,赋予心灵以正直、泰然、安定、和谐、宁静、缄默、清纯、平静等自然状态,心神保此状态乃是"德"。由此"德"构成了心神存在的形上依据,而"光"是形成心神的直接本源。如同"光"在受外物遮蔽下曲而不直、不能普照万物一样,心神受外物形名、仁爱、法度和情欲的困扰而散乱,由此失去了自然状态,"德"遂衰败。鉴于此,需要"吾丧我""无为言之""莫若以明""成和之修""安之若命""性修反德"等修养功夫返归自然状态,与德相合、与道相辅而行,而其德论的意图主要是破除德之"伪"而挺立德之"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