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英雄史诗首先是关于“人”的文学作品,即使其中不乏神的故事,但“人”事已经成为主流,探讨英雄史诗的人本主义对于“人学”研究及东西方著名史诗的国际对话具有重要价值。《格萨尔》史诗产生并发展于丰厚的藏文化之中,藏文化既包含理性的宗教文化也包含追求“人性”的民间世俗文化,两者共同孕育了《格萨尔》史诗两种人本主义——理性的宗教人本主义与追求“人性”、张扬个性的世俗人本主义。和谐共存是史诗中人本主义二重奏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2.
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在中共中央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进程中,承担着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歌剧《茶花女》为例展开分析,论述了教师如何在“西方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课程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剧思维。 相似文献
3.
陈雪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137-138
针对《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并完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电工学》的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英雄史诗中的人本主义比较研究——兼谈神与人的同形同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东西方两大著名史诗——《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她们所蕴含丰富的人本主义传统与思想更是如此。两部史诗中的人本主义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人本主义的内在结构及表征、对以“人类”为本的人本主义的不同表述、人本主义与善及正义三者之间的张力、神人同形同性与人本主义的表达。通过对两部史诗中的人本主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东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对话,而且有利于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传统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声乐课程作为我国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虽然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仍然束缚着高校声乐教学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从声乐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目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艾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Z2):261-262
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改革,笔者有下面几方面思考注重论的传授,史论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改革考试制度,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刘井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201-202
本文对近5年《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及实践。重点是通过融洽师生关系、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教学与科研的良好互动关系等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开创了一种介于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民族史边缘研究"方法,在他的论述中,"边缘成为了观察和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1]穿越历史的时空,王明珂所关怀的是"什么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他告诉我们:要回答究竟"什么是中国人",只有从"华夏边缘"中去寻找答案,凝聚中国人最主要的力量来自华夏边缘的维持,而不完全依赖华夏内部的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王湘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2(4)
新媒体环境下,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的发展给该课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媒体教学模式以及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促进该课教学改革,增强其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是一部融图像与音乐为一体的著作,该书作者运用音乐图像学、文献与文物互证的研究视角,以图像史料为主轴,串联起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与融通的生动历程。这为中国音乐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思路与经验,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本文从该书的多重研究视角、文化多元化呈现、章节标题的严谨设置以及主旨内涵凝练等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就像是其学术生涯中一根难以断缺的线,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在蜿蜒.2007年出版的<西方作为他者>作为他将中国文明与"他者"观念相结合的作品,作为论述"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的著作,是他近年来对中国文明中"他者"观念史思考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方法,为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作为民族预科学生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认识自己,却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奈,人们囿于中心认知图式而不能自拔.当追问"谁是中国人"时,每个中国人兴许都会给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4.
阿拉腾巴特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1(3)
综合素质选修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选修课程.本文在厘清综合素质选修课《教育学》的课程定位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笔者对其进行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改革尝试,分析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5.
钟秋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5):173-174
<政治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对其必须采取创新、实践的素质教育与政治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要达到上述教学目的,辅导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其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出身的米德后来跟随博厄斯学习文化人类学,米德在博厄斯的帮助下选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作为范例,向遗传派发起挑战.后来引起了学术界种种争论,其真实性问题也遭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田野、自身、导师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造成人们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质疑原因,引发在人类学中性别差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出身的米德后来跟随博厄斯学习文化人类学,米德在博厄斯的帮助下选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作为范例,向遗传派发起挑战。后来引起了学术界种种争论,其真实性问题也遭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田野、自身、导师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造成人们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质疑原因,引发在人类学中性别差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美育,如何以学校教育带动和推荐社会美育等话题持续成为时代的热点.《形式基础》课程积极响应美育的教学理念,结合形式语言在美术学专业的应用,从审美能力、教学内容及方法、课后延伸等方面以新时代美育标准为导向,做出深入的探索与改革.将立德树人和美术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美术学专业大学生审美和创作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不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03
本书在跨文化迁移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异质文化的融入是重大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在这个观点的统摄下,又设置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入这样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提出汉唐融入了有活力的异质文化,唐代以后中华文化所融汇的有活力的异质 相似文献
20.
<毛依罕研究>一书是第一部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毛依罕及其作品的学术著作,从此书出版的意义、所用资料、涵盖的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对此书进行了较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