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时我们会发现在表示“沉没”意义时“沉”字和“沈”字经常混用。“沈”和“沉”是一组异体字的关系。所谓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但是形体不同的字。异体字的使用常会造成文字使用的复杂、混乱的现象,然而在汉字实际应用中,汉字使用的经济性和明确性原则又会制约并影响着异体字的发展。本文试通过分析“沈”“沉”二字的起源及两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力图从中理出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些脉络。“沈”字起源比“沉”字早,在甲骨文就已出现,字形为、、、等。罗振玉先生说:“此象沉牛于水中。殆即貍沈之沈字,此为本字。周礼作沉,乃借字也。”此说甚是准确。对这些甲骨文字形分析我们可知,字形外面的两条线是甲骨文少了表示河水的点的“川”字,用以表示河的两岸,中间则象是或正或倒的“牛”、“羊”之类的祭牲的象形字,整个甲骨文象将祭祀用的牲畜沉入水中之形。这一解释还可以在甲骨文卜辞中找到依据。如:“尞于河三,沈三,俎一”(《合.三三九》)②“使人于河,沈三羊,三牛。”(《粹.三六》)③壬子贞:其求來于河,尞三,沈三,俎牢。(掇二.四零四)古人最重祭祀,从上述卜辞中可以看出,“沈”为用牲之法,而且都是出现在祭“河”上。“沈”应该是古人以牲祭祀川泽的仪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全国高校古代汉语课中讲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章时,对异体字的讲授均是指狭义的异体字。这就是说:两个或几个音义完全相同,互相可以替换,其义不变的字,才视为异体字。反之,不是“全部”而是“部分”词义相同的字,即不是异体字。但是,每讲此章时,学生亦多会以《辞海》(修订稿)中的异体字为例来反驳教者给“异体字”下的定义。如《辞海》把“修、脩”、  相似文献   

3.
“凼”与“氹”一直被视为异体字关系,根据“留一弃余”的异体字规范原则,我国学界普遍倾向留“凼”弃“氹”.文章认为应将“凼”与“氹”作为不同字种看待,并以三方面理由说明留“凼”弃“氹”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说“從”     
“從”字又作“从”。《说文·八上·从部》: “从,相听也,从二人。” “從,随行也,从辵从,从亦声。” 实际上,先秦时代“从”“從”二字并不区分,“從”不过是“从”添了个意符构成的异体字。《说文》之所以那样说,不过是许  相似文献   

5.
语言史资料表明:“尢”为同形字:一音读“you”,为“尤”的异体字;一音读“wang”,为“尢”的异体字。姓名“尢列”中姓氏“尢”,依照“名从主人”的原则当读“you”,而只根据语文辞书和文字自身的音义状况则无法确定其音读。对“尢列”之“尢”音读的探讨表明,适当关注语用规律、原则,可以提升文字、辞书知识在日常语言生活中的作用与效度。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认为“读若(读如)”的作用是注音偶或说明通假不够全面。本文经过对《说文解字》750个读若字中一些字的分析,发现“读若”有5种作用:说明同源字、说明异体字、说明古今字、说明通假字、为被释字注音  相似文献   

7.
“饼”字在《康熙字典》中有两种写法:食部八画中有“饼”字,下面有注音也有解释;六画中有“饼”字,下面只注明“《正字通》俗饼字”,是作俗字(异体字)处理的。一九六四年三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饣”部,将“饼”字简化为“饼”,取消了“饼”字。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印刷通用文字字形表》,也  相似文献   

8.
释“永”     
“永”的常用词义为“长”,但“永”的本义向来众说不一。“永”的甲骨文形体有四种形式,“永”是“泳”的本字,“永”借表“咏”义,“咏”与“谅”为异体字。“永”、“泳”、“咏”、“谅”音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送客南迁》诗中“飓风子里黑, 草四时青”的“ 草”,一般注家引用前人注解为“山菜”,这是错误的。“ 汉”本义是一种山菜,也表示一种草药“ ”,即“五原之韭”。白居易借此字的形体和读音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荨麻”,宋人张邦基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将“ ”视为“荨”的异体字,这样“ ”字就获得了第三个意义:“荨麻”.同时,“ ”和“荨”两字的读音和意义也产生了感染和混同,现代汉字“荨”行而“ ”废,个别字典把“ ”作为“荨”的异体字。诗中“ 草”应为“荨麻”,是一种毒草,这样解释才符合诗歌的整体义蕴。  相似文献   

10.
方块汉字基本上属于表意文字,它是以独立的符号来记录语言,来代表和表达各个不同概念的,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形,代表同一概念,同一音节,往往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和结构,这些代表同一概念和音节的不同书写形式和结构,我们就称之为“异体字”.异体字从来就存在,我们从现在见到的汉字最早形体——“甲骨文”、“金文”中,就发现有大量异体字.甲骨文中有的异体字,如“羊”字竟多达四十多种书写方式,由于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须臾或缺  相似文献   

11.
<说文>的异体字("重文")和现代异体字有着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就现代异体字情况看,它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化字、错讹字、新旧字形等多种文字现象有关涉.异体字是有历史层次的,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异体字.从研读古籍和文字使用方面看,应分清全同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从整理异体字角度看,<说文>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异体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开创了历史的先例,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就《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哄”的异体字进行了分析,发现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存在完全异体关系也具有不完全异体关系.同样,在同一个异体字范围内,既可能存在包含关系又存在交叉关系,但异体字整理表对此都作了简单化处理.文章拟以“哄”为例去揭示异体字之间所真实存在的复杂关系,并以此来反观该整理表在整理异体字时所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絺为绤"句式相同。《清华一·金縢》9号简中与《尚书·金縢》"穫"相对应的字,应分析为从"攴","刈"声,"刈"字繁体。"刈""穫"属于同义互换。根据安大简"刈"字从"禾"从"■",我们分析了楚文字中其他"刈"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14.
“拿”字的异体字“拏”虽在《说文解字》中就已有注解, 但“拿”字出现较晚。近代汉语时期, “拿”字的使用渐趋普遍。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文献语料“拿”字句的调查, 归纳出其用法主要有动词、介词、构词语素三种, 并对“拿”由动词到介词和由动词到构词语素的演变机制及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第一篇认为“斯”字的声旁,是一个把“其”字的主体部分省掉,加注了“齿”声的字。第二篇认为楚墓竹简《周易》第26号简中的“”字,是个从“肉”,“发”声的字,它应该是“腓”字的异体字,或音近通假字。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人教社中语室编著的高中<语文>119例(对)"同"与"通"的注释中35对"×同×" 的注释可知该教材从横向看,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从纵向看,混淆了二者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的界限.因此,应将"×同×"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列、注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中“&#215;,古某字”训诂条例的分析,认为“&#215;,古某字”具有说明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待规范典型异体字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待规范典型异体字的整理姜艳萍一、什么是待规范典型异体字异体字可以分为典型异体字和包孕异体字两大类。典型异体字又称纯粹异体字,指的是两个或几个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仅仅字形不同的字。例如:“拗[烟抽。,山~;陡[科对dU,~峭”。待规范典型异体字指国家尚...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多音包孕异体字,指的是甲字有几个读音,乙字跟甲字其中一个或几个读音的意义相同的异体字。如“犟[强]”,“强”有(一)jiàng(倔强),(二)qiáng(强大),(三)qiǎng(勉强)三个读音,“犟”跟其中(一)jiàng的读音和意义相同。关于多音包孕异体字的整理,已取得了一定成绩。1955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下简称“一异表“)就整理了一批多音包孕异体字,对汉字字形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全面细致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等学校中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和郭锡良主编,王力审订的三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这两部教材的高质量,举世公认,无用赘言。然而我们亦不必为贤人讳,这两部教材还有值得商议之处。本文仅就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略抒管见。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是古代汉语教学贯彻历史主义观点的重要方面。过去,王本旧版对三类情况未加区别,一概注为“某同某”。1981年版对此作了重要修订:古今字,注为“某,后来写作某”;异体字,注为“某同某”;通假字,“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