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着眼于农村内部制度创新、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从整体上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发展相当缓慢。为此对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障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希望对合作经济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农业对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要素的集聚功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了农业竞争力。计量模型的考察和400农户的调研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改革后农民基于市场机制,自主加入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效应,是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合作行为。原因在于,企业和农户之间增加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尽管会增加一定程度的外生交易费用,但在节约内生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农民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阶段。这两阶段体现的分别是合作与不合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现阶段农民合作主要是农民在农业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为了抵制中间剥削,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市场谈判地位,自发建立起来的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经济。农民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博弈分析试图揭示农民合作、不合作的原因,指出农民合作是解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展一系列难点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动力——以林区农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博弈理论对林农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业大农户是农民自发组建合作组织的主要力量,但林农是否组建合作组织是从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不同角度博弈的结果,机会成本视角下组建经济利润为零或为负,导致大户组建动力的不足;农户之间的一定差异性和有效的分配机制能够增强大户的组建动力,但过分悬殊的差异将弱化大户的组建动力;培育有奉献精神的能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培育适度的经营大户,提升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大户的社会声誉,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有专业协会、合作社,也有股份合作社,它们在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连接农户和市场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呈现的多样性,在组织结构、功能和作用方面各不相同,这一方面是由于合作组织产生的宏观制度原因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合作组织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行为导向。这些差异使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很多方面偏离了国际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苏北是江苏省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江苏省实现反贫困目标的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提高其组织发展能力。但是由于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农村反贫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苏北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成效,因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实现苏北反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符合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的需要,而且可以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是,这一制度安排本身缺乏积极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因此,要对传统合作组织进行体制创新,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之上引入股份制,使合作组织的投资者与服务对象真正合而为一,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公司和农户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稳定契约,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与理论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承载着为农民和农村社区服务的特殊使命,即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社会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与构建是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与理论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承载着为农民和农村社区服务的特殊使命,即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社会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与构建是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较快,但仍未摆脱来自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因素的制约.就组织内部而言,资金供给不足、管理者与成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运行机制不规范和农业专业技术薄弱等因素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尖锐的直接表现;就组织外部而言,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各方对政府与合作组织关系的认识模糊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外部因素.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摆脱内外部的双重羁绊是其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参与者——农户的调查,分析影响其选择横向合作,参加合作组织意愿的因素。描述统计和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与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农户户主有特殊经历、农户有特殊种植业、农户农业费用占年总费用比例越高,农户选择合作的积极性就越高。此外,合作社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等条件较好的省份农户的参与意愿往往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创新成本是实现制度创新不容忽视的约束因素.由于受农民自身素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成本高昂,这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难以顺利发展和有效运作的深层原因.因此,尽快改善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提高农户的合作意识和自我组织能力,有效降低和化解创新成本,是实现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发展初期,管理不够规范,运作质量不高.少数人(股)控制、机会主义行为、"搭便车"现象、原子化农民合作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绩效从制度与非制度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经济与社会的统一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对于今后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实际运作有其自身的逻辑.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竟应该发育农民组织还是应该组织农民?我们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模式.纯粹的"原子化"农民是不存在的,农村分户经营的农民实际上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合作,随着小农社会化程度逐步加深,农村合作亦日益加强.中国农民并不是天生的"善分不善合",一切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构成的农民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既善分也善合.政府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他们合作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可以解决农民经营权与生产性投资之间的矛盾,可以解决农户经营规模与现代科技之间的矛盾,可以解决农户经营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可以解决土地产权不明晰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可以解决农民的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力之间的矛盾,可以解决制度创新与地缘文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动力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振兴具有相互促进、互助共赢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三新”实践中,常出现因缺乏对“三新”思想理解从而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效益不高、发展方向与方式不明确;资本逐利性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出现偏离与异化;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致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时陷入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系统性引导乡村发展综合性产业,并将产业发展嵌入本地生态与乡土文化,创新经济增长点,倒逼乡村生态、文化价值观念重塑;以“三变”改革促进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建立内部化收益、成本、风险保障、考核、监督、激励发展机制,结合乡村非正式制度,有益于乡村产业顺利发展,生产生活有序进行,农民权益得到保障,更稳定、更多地分享收益;搭建与其他组织协作发展平台,实现城乡融合、要素互通,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理论,合作制和集体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的两种不同组织形式,分别与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在社会主义初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以承认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为基础的合作制是必要的过渡形式.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马克思"农业合理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后期的实践中却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急于求成地推动合作制向集体制转变,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合作社占有"的基本原则.目前中国正在兴起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农村合作的关键是迅速进行集体与个体农户土地权益的法律界定,切实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承认农户独立经营和民办民管为基础的农业合作,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最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8.
“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业普遍实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后,多数地方合作经济组织曾一度成了空白。旧体制的弊病使许多农民对合作产生误解,新获得的自由使他们不希望再受“合作”的束缚。究竟要不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何种合作经济组织,一些人曾一时迷惘。几年实践证明,中国农村需要继续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而且仍然需要发展社区合作组织(当然不是恢复旧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农民家庭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目前面临着经营规模过小、社区成员异质性加大和人均人力资源存量少的现实约束,这导致他们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成本过大,同时由于政府相应的制度供给缺位,使得制度创新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这些是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加大政府有效的制度供给,减少农民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围绕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助推农户万元增收这一主题,强化支持与服务意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总体发展数量较多,个体规模普遍较小等.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分析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