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后,每每习作训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百八个字的要求,让很多老师感觉十分茫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指导,也不知道按什么要求指导。笔者觉得出现这种尴尬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作文课程缺乏独立性,作文教学没有阅读教学那样具有较强依托性的训练序列文本,它在教材中体现的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学生习作水平不高与教材内容的编排有直接的关系,教材应当淡化阅读教学内容,增加习作教学的分量。应当结合教材选文的特点,在课后练习题部分添加习作训练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的主题,安排专题式的习作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3.
每每走近语文教师与他(她)们促膝交谈时,他(她)们的话语里总闪现着这样的言辞:语文太难教了,特别是习作,尤其是教材中所安排的习作。这是一线教师共同的感慨。那习作到底有多难呢?又难在何处呢?教师们普遍认为:习作难,难在无内容可写;习作难,难在把握不了指导的度。指导过细吧,作文出现雷同现象,缺乏个性;指导粗略吧,又达不到内容具体这一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着力进行了一些探索,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十年来虽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文教学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微的状况。尤其是高考作文指导教学,一直缺乏科学系统的作文训练体系和相应的广泛适用的写作教材,致使作文教学无序可循,无本可依,处于教师头痛,学生怵学的境地。我想,高中作文教学要想改变被动局面,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就应该从众多语文教育前辈的语文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借鉴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精粹的教育思想以及作文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开拓创新,才能够有所发现和建树。经过一番认真地学习和探讨后.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尽管我们的教师想尽种种办法,可习作教学还是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为此,结合新课程的改革,我们把习作的训练渗透在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早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的指导思想。对低年段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变成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很有限.如若指导不当.势必让孩子们苦于“写什么”、“怎么写”。因此,教师要潜心琢磨、探索指导习作的方式,让孩子在开始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感受不到“习文”的苦恼和困难。从而培养一种愉快“习文”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谈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写话序列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面对素质教育的加速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指导,所有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都在紧跟教改步伐,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地改革实践。但许多困难也随之而至,其中困扰最大的要数习作教学。每每看到学生咬住笔头,绞尽脑汁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时,我总是在想,教孩子习作是否应该先让孩子消除对于习作的恐惧,自然地融入习作空间。我想这首先应该和兴趣挂上钩。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那么习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范畴也应该是愉悦的,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感受不到呢?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目前,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作文”,作文困扰着师生,让师生谈“作”色变。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小学生作文习作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成了无源之水。要根治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非改革作文教学不可。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解决作文教学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采取了许多措施,通过不同的途径,竭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学校也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当作重点课题来抓。下面就如何加强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作文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的价值标准,更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生活,进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现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而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生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给学生什么,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却饱受诟病。从小学到初中,教师都给学生安排了系统的作文训练。许多学生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学生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提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分析了序列性策略要真正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能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具体落实措施为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写作综合化训练序列;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等,以期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教材上七八篇单元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教学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这几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小练笔”为抓手,以日记、周记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但具体操作起来过于简单化的并不少见。许多教师急于求成,“速成”意识较浓,希望学生多出作文,快出作文,出好作文,导致学生以《作文选》中的题材为依据,这篇搬过来,那篇套进去,“无感而发”。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安排的每学期八篇的习作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有利时机,结合有关活动,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效地进行随机训练。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作文,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建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掌握一些表达的技巧,使作文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焕发生命的光彩。下面谈谈笔者在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写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若想使作文教学达到此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必须要严守“八关”。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许多有志于作文教学改革的老师,对作文训练的科学性、序列性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设计出许多较为科学的序列训练,在他们各自的作文教学领地结出令人注目的硕果,如刘肥肥老师设计的以观察、分析、表达三项能力为序的三段序列训练,欧阳代娜老师设计的以写作基本能力为主线,结合三种主要文体来安排的序列训练等等。但从普遍的写作教学实际看,写作训练的盲目性、随意性、无序性状态仍比较明显,其原因除了作文教学不能像阅读教学那样…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语文教师教育专业,由于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实习这两门课程重视不够,安排的课时不足,再加上缺乏专门而有效的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原来浙教版的教材,习作编排的序列性很强,三年级侧重写物,四年级侧重写事,五年级侧重写人,一般在五年级才开始安排写人文章的训练。而人教版教材的习作编写打破了这一框架,光是三年级上册的8次写作训练,就涵盖了人、事、景、活动、童话等多项练习。其中第二组课文编排主题是“名人故事”,讲的是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等这些中外伟大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文章表达特点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运用人物的语言与行动来反映人物品质。在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就安排了写人物的题材,写一写自己所熟悉人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训练的终端环节,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小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孩子平时与小伙伴唧唧喳喳.在家人面前也能滔滔不绝,有时甚至令家长也无言应答.可习作时却常常下笔无神.语言贫乏,内容空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