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特尔的用人标准是什么?“英特尔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局限于芯片,也有大量的比如广告、通讯和对因特网的投资,所以我们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那些真正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而不是仅仅为了拿钱的人能干得更好,所以我们招收的人都精力充沛、聪明,聪明人能吸引聪明人,他们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公司,所以  相似文献   

2.
傻瓜与智者     
东篱子 《人才瞭望》2011,(10):87-87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恼。有一天,一位专门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来到这座城市,傻瓜便跑来向智者求助。"你有什么生命的困境呢?"智者问。"我不喜欢别人把我看成傻瓜,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把我看成聪明人呢?"傻瓜说。  相似文献   

3.
何为“第五深度培训”“我是怎样一个人”问这个问题时,请你暂时闭上双眼,然后在心里想象自己的样子。你会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模样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形象,不同的是,有的人自我感觉好,有的人自惭形秽。但是,专家告诉你,不管你怎样看自己,高看也好,低看也好,你永远都是把自己看低了,真实的你,比想象中的你要好很多。很多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现在,有一种方法和途径能够帮助你打开自我认识之门,帮助你发现真实的你,认识真实的你,并超越现在的你,实现自我的飞跃。这一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时常有人羡慕成功者独特的天赋,埋怨自己没有什么特长,难以出人头地。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我这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些人往往只习惯于通过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这一狭窄的范围来评判自己的能力,因而放弃了许多尝试的机会,相当大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美国社会学家波拉·尼尔森说过:“人有优点,也有弱点,而花费大量时间去改正自身缺点以适应环境,将会浪费大量的精力。我的经验却建议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特殊的才能上。” 人生在世,必有所长,一切本事都是自己的,而且很早就具备了,但人们往往难以发现。有位名人说过:一个看不到自己长处的人,比看不到自己短处更为可悲。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虽然会在生活中刚愎自用,多走些弯路,甚至受些挫折,但他毕竟知道发挥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该怎样进取,最终必然也会取得成绩,而看不到自己长处的人,连自己主攻方向部找不到,还谈什么奋发和进取呢?结果只能是一个劲地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殊不知,这样并非自己生得蠢,并非自己不能干,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能干的,岂不悲哉!因此,要想获得成绩必须发掘自己的特长,首要的是认识自己的特长,在人生的座标上找到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常听人说,只要一真心谈起恋爱,再聪明的人也会变成傻瓜。那么12星座在爱情中最笨的事情是什么呢?快来看看。 白羊座:太容易相信外表老实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很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得麻市,对生命不敏感,有必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忽略和错过了人生中那些最珍贵的价值。”人在世界上生活,应该力求两个简单,一个是物质生活的简单,一个是人际关系的简单。有了这两个简单,你的心就会是宁静的。人为什么会烦恼?就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都太复杂了,物质生活上是财富的无穷追逐,人际关系上是利益的不尽纠葛,结果烦恼不断。  相似文献   

7.
通往领导的道路好多,但自我认识是一条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途径。“认识你自己”这个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罗马诗人奥德维、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和苏格拉底的文章中、出现在基督教的论文中。一位学者说,这是莎士比亚所谓的“端正的道德和宗教的粮食”的一部分。 “认识你自己”这个有预见性的著名格言,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历史之中。从英国著名诗人乔叟说的:“能够认识自己的人具有大智大慧”,到近代思想家科威说的:“真正的成功是战胜自己。”等精辟的论述,足以证明 “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客观地公正认识自己呢? 一、找…  相似文献   

8.
做人还是别﹃太聪明﹄的好晓钟华子所谓“聪明”,指一个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都很强。很显然,说一个人聪明与否,实质是说其智商高不高。智商高固然聪明,但智商不高并不等于愚蠢。现实生活中做蠢事的却常常是一些“太聪明”的人。“太聪明”的人是什么样子的?这...  相似文献   

9.
悄悄崛起的人才测评业潘旭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评价的对象“人尽其才”可以说是人才资源管理的一种理想模式人才测评,作为量人取事的一杆公平、客观的秤已在中国悄然兴起——每个人都需要选择职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适合自己,怎样设计才容易...  相似文献   

10.
成功,是每个人的渴望。但是,有些人就是没办法成功。而且,往往许多才华横溢、经历完整、顶着人人称羡的职位与头衔的人,却因为某些个性特质,让他在迈向成功的关口,没办法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为什么有才华的人会失败?为什么有才华的人表现会不如预期?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华得卢与巴特勒归纳出12项会成为致命缺陷、严重地阻碍事业生涯的行为模式:1.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人患有“事业的惧高症”。他聪明、富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拔擢,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他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从基层做起、领导过无数优秀部属的惠普科  相似文献   

11.
君子要党     
孔子云:君子不党。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也许一个人仅凭自己的能力便可生存,说不定养活一个家庭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孔子会说君子不党。但若将孔子置于当今这个各个领域都在全球化,合作渗透到了生活每一个细节的现代社会,聪明的孔子必定会说:君子要党。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做人办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讲,一个人就有一种手段.一个人就有一种靠自己手段获得成功的途径。手段从何而来?对于那些成大事者来说。他们善于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比较自己,从而避实就虚.找到自己人生的强项——自己究竟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并付出实际的行动。这个过程就是确立自己成大事的过程。不明白这一点.一个人永远就会沿错误的方向走下去。成大事的九种手段为:  相似文献   

13.
感谢那些偷我钱的小偷,让我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感谢那些骗我的骗子,让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感谢借我的钱不还的“朋友”,让我认清了他们的真实面貌。感谢那些酒肉朋友,是他们让我知道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感谢和我吵架的那个女孩,让我知道女孩子居然有那么可怕的一面。感谢在背后说我坏话的人,让我知道自己离完美还差一段距离。感谢让我看到就恶心并还要面对甚至要向其微笑问好..q’.一山^.q山.q b10川...q.山..I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对抑郁的认识比较模糊。一些大学生经历过一段较漫长的沮丧、悲伤、郁闷;表现为常常疲惫无力,什么也不想做;对曾经喜欢做的事情都没有一点兴趣;在面对学习成绩时,把期待成绩与现实成绩混为一谈,每当面对现实成绩,表现为不满意;他们容易感到孤独,在同学面前表现为抬不起头,不自信,甚至颠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也干不了,很失望,各方面都不及周围同学,更甚者认为自己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15.
管理沙龙     
“不”字与管理艺术有很多智者之言与“不”字有关,如“聪明人以其经验为依据说话,更聪明的人则据其经验而选择‘不’说话”;“从比较差的领导那儿可以学会‘不’要怎样做,从而知道应该怎样做”;电影《教父》中的教父见其儿子接班后常对下属讲“不”字,于是教导他说“你应该学会说‘不’字”。对于管理者来说,容易说“不”字,因为其所处的出人头地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他们必须对下属发出指令,并批准下属的报告,所以经常会讲这个不对,那个不行,什么不许做。“不”是“负”词。经常伴随着否定或拒绝之意,因而带给人们的是不高兴…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智能手机实在有点儿多管闲事了。有天晚上我闲得无聊,开始刷新微博,看看那些我关注过的百十来号人这个时间点都在发布什么。对于“加关注”这件事,其实来得挺不情愿的,因为那些道听途说只打过一两个电话的人也会无比热情地要求跟你彼此关注,虽然我一点儿都不明白多一个粉丝少一个粉丝对一个人的名誉有什么影响,但还是关注了很多毫不相干的人。其中有一个斯文男士,每到夜半就发一堆黑白的人体艺术照,也不知都打哪儿下载的,光溜溜的男老外女老外被拼在一起,我从来不点大图看,让我纳闷的是那斯文男士平时给人的印象又高端又文艺,怎么也不像爱分享裸照的人呢。我正琢磨着,一条短信进来,我手一滑,短信没打开,却给一张男裸照点了个“赞”。  相似文献   

17.
职业场所与同事相处大有学问。要“因人而异”、“看人兑汤”,讲究策略,区别对待,才能既不怪罪于人,又不吃亏于己。否则,弄得不好,一不小心便会冒犯别人,成了冤家对头,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前途。  相似文献   

18.
跨国大企业选人用人各有绝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BM:不录用录用共恭顺者 美国IBM公司成功的经验之一是不录用恭顺的人,专用实事求是的人。IB第二代领导人沃森说“最容易使人受骗上当的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我宁愿用那种虽然脾气不好但敢于讲真话的人。作为领导看,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办成的事也越多。”松下:爱用中等人才 松下公司选择人员,一般不用“顶尖”人才,而是取中等的,可以打 70分的人才。那么“顶尖”的人才会有什么错吗?松下认为“顶尖”人才,有些人自负感较强,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从30美元到70亿奇迹……吴鹰向李鹏委员长介绍说:叮斯达康是中国人的勤奋、智慧和西方的创新、管理完美结合的产物。吴鹰,其实很好记一般人哪拍只见过吴鹰一面就会记住他的。吴鹰又浓又密的络腮胡子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了因为这把胡子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什么导演或画家。但吴鹰说要说艺术细胞实在是谈不上而是因为胡子长得实在太快设有时间科理它。记得在国内当老师时系里的总支书记常提醒他刮胡子以为人师表。不过他又戏言现在这胡子可是公司的标志了,没有董事会批准他还不敢割舍呢。UT斯达康公司的创办人及其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中国的留学…  相似文献   

20.
李瑞环 《人才瞭望》2008,(12):63-63
认为自己凡事都能说明白的人,这个人常常是不明白。若干人就是因为老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最后做了很多糊涂事,这叫做“假明白真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