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飘雪 《北京纪事》2015,(7):60-61
贴近观众 多面宣传 近年来,京剧的推广非常不容易.观众群有萎缩,目前老年观众群体比较固定,主要原因是青年观众没有跟上来.让年轻人了解京剧,懂得欣赏京剧是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北京京剧院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剧院开放日、小记者探秘、慰问残障人士等系列活动.同时也做一些实在的优惠活动,比如成立戏迷俱乐部,做一些活动,给予俱乐部会员优惠等等.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然后走进剧场观看京剧.  相似文献   

2.
记者:小小年纪,为什么会选京剧这个专业呢?学戏是很累人的,能顶得住吗? 杨腾:我从很小就开始学戏了.8岁那年我正式拜战友京剧团的朱宝光老师为师.朱老师戏教得好,饭也做得好.他是个天津人,会做饭,每次学戏后我就留在他家吃饭.后来我参加CCTV首届少儿戏曲电视大赛,获得了业余组金奖.学院复排《少年马连良》挑选演员,老师看我的京剧底子不错,就把我特招进来了.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京剧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论是否喜爱京剧,对于京剧演出中美轮美奂的人物服装都会赞不绝口。京剧的服装服饰纷繁复杂又华丽多变,这些服装服饰中透露出的古典美,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不懂戏的人们往往不清楚京剧中何时用到服装设计这一概念。京剧里有传统戏、新编历  相似文献   

4.
飘雪 《北京纪事》2013,(8):46-48
京剧演出讲究看“角儿”,年轻人的成长殊为不易。从2012年开始的京剧青年擂台赛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搭建了一个成长的舞台,让很多不为人知的京剧新人在观众面前崭露头角。马博通就是这样走到了大众的眼前。  相似文献   

5.
费米 《北京纪事》2016,(8):68-73
以美的形式弘扬中华美德罗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专业5年级学生马派艺术经典之作《苏武牧羊》被列入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节目单中,罗兰出演苏武一角。罗兰说,首先特别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演出机会,使我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这个活动中得到历练,在舞台上学习、提高,我们这行真的离不开舞台实践!除了学校我特别感激我的老师高彤,是老师的教授与引领才使得我不光学会剧目,还一点点地向人物靠拢,能得到观众的掌声与认可。说来也惭愧,我学戏很笨、很慢,也不是特
  以美的形式弘扬中华美德罗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专业5年级学生马派艺术经典之作《苏武牧羊》被列入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节目单中,罗兰出演苏武一角。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认为,古往今来文艺作品中的先进妇女的形象,应该受到特别的赞赏。周恩来曾从理论角度对传统戏剧中的先进妇女形象给予充分肯定,说:“古代,没有社会主义,但有中国人民优良的传统,人民创造了他们的理想人物,如穆桂英等。”又说:“《杨门女将》是好戏。” 周恩来还赞赏其他类型的古代先进妇女形象。他看了京剧《望江亭》说:“这个戏唱腔好,人物少,矛盾突出,谭记儿这个妇女有反抗精神,机智勇敢。”还建议将其作一关键性的修改,他指出:“杨衙内不过是个浪荡公子,没有什么官衔爵位,皇上不会让他当钦差,戏里可以把他说成是假冒的。”后米的演出,正是按照他的意见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宋冰华 《北京纪事》2013,(11):52-54
小剧场京剧将京剧传统的装扮与现代的舞台技法结合,既节约成本,义一改传统老戏的冗长。剧目中演员不多,演出时近距离暴露在观众面前,最是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永和 《北京纪事》2015,(12):54-57
最近,北京京剧院演出了原创现代京剧《裘盛戎》。无论从策划班子、编导演及舞美、灯服道效都是一流的。剧本反复修改了七八次,编导戏也颇下功夫,大概前前后后用了小半年,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两位主演,孟广禄扮演的裘盛戎、王蓉蓉扮演的裘夫人李玉英,真是再合适再标准没有了!笔者是很见过这两位的庐山真面的,首先一个字,像!于是,笔者眼前经常出现这两“真神”的面容,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几乎使我泪下。看看我周围的老观众,那些京剧的粉丝,他们那热烈鼓掌的样子,也开启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对这出戏,对这个人那样热爱?一定是把裘盛戎当成自己人,自己家里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9.
爱一点京剧,特别是懂一点京剧,很有益。对什么人有益呢?粗说起来,对所有的人(包括男、女、老、少)都有益;特殊地说,对专唱流行歌曲的歌星和喜欢听流行歌曲的青少年尤其有益。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0.
多此一"戏"     
如今动不动就冒出一台"戏"来。许多地方办节要搞一台"戏",招商要搞一台"戏",西瓜熟了要搞一台"戏",葡萄红了要搞一台"戏"……甚至连企业也纷纷凑这个热闹。如某地一家企业的分支机构成立就搞了一台文艺节目。另有一家企业在一个产品开发五周年之际也搞了一台文艺晚会,还请来了一些"大明星"、"大歌星"。这些"戏"电视台大多都作了转播,让观众一睹了"大明星"、"大歌星"的风采。如果搞"戏"不花钱,或只花很少一点钱,则另当别论。但我总觉得其中不少是多此一"戏",或者说是一种铺张浪费,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1.
京剧是我们的国戏,它最本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血脉精神。从文化渊源看,中国戏曲产生于初民劳动之余的祭祀活动,它表达出我们祖先求神庇佑的美好祝愿,宣泄出我们祖先在艰难求生中的种种情绪,载歌载舞,娱神娱人。其后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以至元杂剧、明清传奇,几乎都是沿着休闲与娱乐这一美学追求,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京剧,则集我国所有传统戏剧的精华于一身,那出神入化的唱、念、做、打,使它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舞台表演艺术样式。京剧以其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的美学内蕴,使观众在欣赏时如醉如痴,获得无穷的审美愉悦。但随着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京剧需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其艺术青春常在。  相似文献   

12.
4月13日晚,在南阳市"唱响白河"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南阳文化艺术学校(简称"南阳艺校")专场演出中,出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两位年轻教师的身影.北戏京剧教师赵艺阳、舞蹈教师于靖雯为这场演出编排了京剧《扈家庄》选段和舞蹈《草原情怀》,与南阳艺校的学生们一起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北戏教师为何会出现在9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南阳,又为何会与南阳艺校的学生们一起演出呢?下面就请随笔者来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举行的一九六四年京剧現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历时近两个月,演出了三十五出反映革命历史和当前革命与建設的戏,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京剧艺术从此走上了新的道路。充滿青春活力的京剧現代戏的演出,庄严地宣告:許多年来統治京剧舞台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正在为新时代的英雄所取代;这个古老的剧种,将要彻底洗去封建阶級和資产阶級的泥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事业服务,真正成为“团結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这次观摩演出大会,是京剧史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是京剧界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它的意义絕不只限于京剧,它必将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界更好地贯彻毛澤  相似文献   

14.
寻找空灵     
12年前,于是之接过我的《李白》初稿,研读了好几遍,又涉猎了大量资料,认真思考了半个月,然后对我和苏民导演说,我只有一点不满足,这个戏少了点空灵。看着我发呆的样子,他补充说,我这是难为作家啦.我只是觉得,这个戏和别的戏不一样,李白和别的人,别的诗人比如杜甫,也不一样。空灵,好一个空灵!我为之辗转反侧、食不甘味,修改复修改,苦苦追寻了12年! 空灵是什么?空灵似乎是  相似文献   

15.
张田 《北京纪事》2018,(5):99-103
慈禧,晚清历史上著名的女人,同时也是晚清实际的执政人,同治、光绪两朝都在她的掌控之下,大权在握的慈禧专横跋扈,生活奢侈.她深受咸丰帝的影响,酷爱戏曲尤其喜爱当时被称为乱弹戏(乱弹,又称花部,有"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由于当时并无"京剧"之称,其所演剧目统称"乱弹戏")的皮黄戏,不仅慈禧是大戏迷,据说就连同治、光绪两帝也能唱能演.在帝后的喜爱下,京剧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雅部"昆曲占据了宫廷舞台,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京城百姓也对这种新兴的剧种——京剧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6.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  相似文献   

17.
韩旭 《北京纪事》2016,(2):52-59
令人期待的艺术品质提高工程 众所周知,京剧艺术传承的载体是剧目,所有流派的技艺以及唱念做打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在剧目的表演上.而剧目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重新选择的过程.这个选择包括了时代的选择、观众的选择,还有演员自身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京剧名家马连良很喜欢演海瑞戏。解放前,他就在传统名剧《五彩舆》里演过海瑞。1958年,他亲自重排了这个戏,更名为《大红袍》,讲的是时任淳安知县的海瑞给严嵩拜寿,忤逆严世藩,被贬降职,出授淳安知县的故事。但在传统京剧里,关于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2月4日,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在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完美落下帷幕。许多观众的热情不亚于年轻人看摇滚音乐会,在谢幕期间围在乐池前里外三层,一边为辛苦了一个晚上的演员、剧组成员大声叫好,一边用手机拍照留念。可以说,这部传递梅派两代掌门人艺术理念,梅派第三代传人倾情演绎的舞台艺术作品,已经让在场的所有人折服、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20.
何夕 《北京纪事》2016,(11):56-61
2016年7月10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师生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赴澳门,拉开了今年两地京剧艺术交流的大幕. 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隶属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没有固定演员,视需要由一批"科里红"的少年科班新秀组团.今年该团赴澳门演出的成员全部来自北戏京剧系的学生.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团长王玉珍认为,此次赴澳门演出的阵容整齐,艺术功底扎实,显示出北戏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学生发展全面均衡,为京剧艺术传承与交流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