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玄览,俗家姓王名晖,玄览是他当了道士后的法号。他的祖先本是山西人,后迁入四川,在今绵竹入户,他从而成了道地的四川人。他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死于武周神功元年(公元六九七年),活了七十二岁。据道士王太霄所写《玄珠录》序的记述,他的经历颇为神奇,不仅夙具慧根,少年颖悟,无师修道,为人景仰,而且对道佛两家学说造诣甚深,并能加以融合,形成颇具特色的新道论。他十五岁时,始当“预言家”,至三十多岁方感到他所从事多年的卜筮之术不够精妙,乃转“而习弄玄理”(见《玄珠录序》,下面所引不再加注),并对佛教的大乘理论进行研究。同时,他又沿着汉朝严遵《道德指归》的路子,对《老子》加以注释,又对道教传统的“神仙方法丹药”加以研习。他四十七岁时,其美名已传入当地官吏耳中,得到益州长史李孝逸的敬重和召见,并正式被朝廷批准成为道  相似文献   

2.
崔迎春 《阴山学刊》2003,16(6):37-39
宗炳绘画理论是道佛相融的思想。自魏晋以来,统一政权瓦解,战争不断,佛教被迅速传播并与 道教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成为宗炳绘画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 得以充分的体现。他的道佛相融思想对后世绘画反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勰家世的一点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器先生在《<文心雕龙·校证>序录》(以下简称《序录》——笔者)中说:“据《彦和本传》,我们知道他的祖父灵真是宋司空秀之的老弟,他的父亲尚是越骑校尉。由是可知,彦和的家庭成分是地主而兼官僚。”似成定论,但我却认为它难以令人信服。《序录》的这个论断很有代表性,因为它唯一的根据是《梁书·刘勰传》中的一句话:“祖  相似文献   

4.
张均绍 《南方论刊》2011,(2):100-101
西晋年间,潘茂名诞生于高州浮山潘家村,是岭南道教先驱者之一。他年青时云游四海,修炼道家丹鼎术。晚年隐居高州观山,潜心从事丹膏丸散的制作。他扶危济困,治病救人,深受群众爱戴,尊称他为潘仙。他的道学理论能流传下来的,有其弟子为其整理出来的《潘仙灵签一百数》,潘茂名的道教思想,也借《签语》一百首而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5.
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化与整合已经积聚了一股强大的发展生机 ,而“重玄学”的出现正是道教在义理上臻于成熟的表现。重玄学宗源于东晋 ,大盛于隋唐。以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为代表的唐代重玄学者本着破滞去碍的精神 ,对道教的根本义理与修持理论作了深入的探索。从本体论上来考察 ,他们的探索历程是一个解构并重建本体的过程 ,即在解构“道”本体的基础上探求新的本体 ,继而建立起“心”本体的过程。一、道体的解构重玄学作为道教 (道家 )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老子》思想历史地演进至某个时期的反映 ,它在形式上以《老子》…  相似文献   

6.
《宋书》考疑(六)丁福林《卷七十九·文五王·竟陵王诞传》诞又遣二百人出东门攻刘道产营,别遣疑兵二百人出北门,沈攸之于东门奋短兵接战,大破之。(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035页)按:本书《刘道产传》,道产于元嘉十九年(422)卒于雍州刺史...  相似文献   

7.
清康熙间 ,高士奇刊布他所录存的“菊 ,南仲两公诗稿及姚承旨、王学录原序”。经考查 ,《菊集》录南宋游士高翥诗 ;附录《林湖遗稿》十九首 ,乃高翥之侄高鹏飞诗 ;《菊集原序》 ,元人姚燧撰 ,就姚之行踪、年代、官衔看 ,与《姚燧年谱》所记相符 ;《林湖遗稿序》 ,南宋人王撰。此序“束文”判为伪作 ,然束氏所论无实据 ,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8.
陈景元,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字太虚,师号真靖,自称碧虚子,建昌南城(分属江西)人。生平事迹主要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和《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和文疏》卷一。“自幼读书,至老不倦”,尤其喜爱老在思想,“几道书皆自校写”,积日穷年①,除著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十卷》、《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十四卷外,还集成《老子西升经》,“将示同学,使昭昭乎见古人之大体”②。宋神宗闻其名,特召对天章阁,累迁至右街副道录,赐号“真人”。从此,四方学者从游者众。后归庐山,卒于哲宗绍圣元年(1004)…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余太山本文旨在说明《后汉书·西域传》所传有一部分摘自《魏略·西戎传》。确认这一点不仅有助于这部分文字的厘定,亦有助于这部分材料的诠释。(一)《后汉书·西城传》序称:"班固记诸国风土人俗,皆已详备'前书'。今撰...  相似文献   

10.
100乌石山     
乌石山又称“乌山”。位于福建福州市中部,相传是何氏兄弟九人登高射乌处。与于山东西相对,是道教名山这一。最高点为香炉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乌石山改名为闽山,宋代又改名为道山,曾留《道山亭记》一文。  相似文献   

11.
颜回,名渊,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弟子之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其生卒年说法不一,主要有享年四十一岁(公元前521—481年)说和享年三十一岁(公元前521——491年)说。《论语·雍也》记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他家并不富裕。《庄子·让王》则记他家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内之田四十亩。”《史记》又记他和父亲颜季路“父子尝各异事孔子。”父子二人同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作《弃儒崇释的真实写照》一文(《人文杂志》1995年第2期),对未熹从道谦学禅之事进行了考论。之后又陆续见到一些材料,因作四点补充如下。1.关于道谦与朱熹父辈的关系据《大慧禅师年谱》载,建炎四年宗杲住持海昏云门庵,“时开善谦、荐福本、东林颜、雪峰空凡二十余人侍师而往”。绍兴四年三月,宗杲至福建长乐,住广田寺、洋屿,五年正月迁莆中灵岩天宫庵,再移泉州小溪云门庵,道谦皆随行。(《补续高僧传》)卷十一《道谦传》:“后随妙喜庵居泉南。”)七年,宗杲由泉州北上临安,住持径山寺,道谦随行。(《嘉泰普灯录》卷…  相似文献   

13.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据《后汉书·郑玄传》记,郑玄少年时曾为掌管听讼和收赋税的乡啬夫。但他“不乐为吏”,“遂造太学受业”,后又师事扶风马融,“十余年乃归乡里,……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到他六十岁时,“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郑玄一生著述甚富。《郑玄传》记:“(郑玄)门人相与撰(郑)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  相似文献   

14.
《入蜀记》所见南宋湖北人文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床乾道五年(11169年)末,陆游受命通判夔州(今四川奉节)。翌年夏,他携家人自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开始了西行人蜀的旅程。在今湖北省境内行进、逗留了七十天。他留下的(人蜀记》为后人复原南宋时期的湖北,特别是湖北沿江地区的地理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关《人蜀记)的自然地理学价值,已有学人著文介绍③,而对其人文地理学部分,虽常有研究者引述书中的有关资料,但却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以《入蜀记》中有关湖北人文地理的记载为例,对该书的人文地理学价值略作介绍与分析。一、经济地理在《入蜀记》的第…  相似文献   

15.
富那夜奢,又作富那奢,为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然而他前有胁尊者,后有马鸣,因此他的光芒却被影响更大的老师与弟子掩盖了,成了两颗巨星之间的点缀,乃至连他的存在在后世也成了问题。鸠摩罗什编译《马鸣菩萨传》,干脆将马鸣直承胁尊者,将富那夜奢一笔勾销。也许是由于受到罗什的影响,僧祐《萨部多记》以胁尊者为第十,马鸣为第十一,又录《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跋陀罗师宗相承略传》,以勒比丘《胁尊者》为第八,马鸣为第九,富那夜奢的名字同样不见了,而胁尊者与马鸣相连,似乎也认可或印证了马鸣为胁尊者直传弟子…  相似文献   

16.
论周敦颐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李锦全周敦颐,字茂叔,原名实,"后避英宗旧名改颐"(《伊洛渊源录·濂溪先生事状》)。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无公。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终年五十七岁。他曾建书堂于...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东晋的重玄学 ,至唐代而趋于鼎盛。基于重玄学破对待、求自由的意趣 ,唐代道教重玄学的总体走势是在重玄双遣理路下解构“道”本体 ,继而经过对新的本体的几番探求后建立起“心”本体。解构“道”体 ,以初唐的成玄英为代表 ,他对重玄学的内涵有最深刻的界说 ,适用重玄精神也最为痛快淋漓。解构道体是重玄精神贯彻的必然结果 ,但本体的解构在道教修为实践上也有其危险 ,于是盛唐的王玄览等开始集中探求新的道体 ,以求为道徒们重新树立起修为之本。然而新道体的建构终未能在理论上获得成功 ,取而代之的是对“心”本体的建构。重建“心”本体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晚唐重玄学著作《大道论》和《三论元旨》中。从道本体的解构 ,到心本体的重建 ,是唐代道教重玄学发展的主线 ,这一理论演化过程 ,极大地提高了道教的整体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试论张嗣成的道教思想理论郭树森张嗣成(?—1344),字次望,号太玄子。元代道教思想家。其祖先张道陵于东汉顺帝年间创立天师道(即正一道)。此后,“天师”称号一姓世袭相传,至张嗣成已传至第三十九代。张嗣成于元延三年(1316)嗣教,次年,仁宗授张嗣成“...  相似文献   

19.
拓跋珪与北魏封建化王霄燕北魏道武帝拓跋,生于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他最早是以恢复祖辈事业、兴复代国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此后,他更改国号,建立北魏,并为北魏强盛、使之走上封建化道路作出巨大努力。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排比分析,推论认为:《汉书·郑吉传》所载郑吉“数出西域”,很可能是指他曾参加过太初元年(前101年)击大宛、元凤四年(前77年)刺杀楼兰王、本始二年(前72年)护乌孙击匈奴等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