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生括观念的制约下满足其生活需要的活动方式。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生活方式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能力和成果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而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总是要受到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的。换句话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逐步认识自然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规律,并从中争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因此,生活方式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人们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解放和自由。与此相应,生活方式的质也分别体现为两个不同的方面——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是由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正> 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人类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系统。虽然每一时代、每一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特性,但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活动方式。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式上,这三种活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动态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这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的关系。一、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形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内容和其形式的统一。思维的内容是对于客体的反映,是客体信息采取了主体化的形式的存在,它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知识形态: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知识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由于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所以,思维的内容除了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智力。智力是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再生产过程与社会生活方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制约着人口再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另一方面,人口再生产也影响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研究生活方式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活方式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生活方式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消费享乐型生活方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不摒弃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根本不可能实现。而适应并能极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只能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生活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就当前中国社会而言 ,生活方式现代化也是矫正社会生活方式的问题倾向之必需。生活方式现代化有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两个层次 ,但长远目标更为重要 ,它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进步性、个性化、变动性与适应性、科学化、道德化以及审美化等方面的要求。而要建构现代生活方式 ,则应从培养生活主体积极的生活精神 (生活心理、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 )入手 ,让每个生活主体在扬弃当前生活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生活实践 ,并由社会通过监督管理和各种引导措施对全社会的生活方式进行整合。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建构起现代生活方式 ,最终实现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 生活方式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课题。它作为一门学科,同政治、经济、伦理、教育、民族、社会、美学、宗教及科技等众多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作为一个课题,与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等众多综合性大课题密不可分。因此,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必将深化人类对自身及其整个社会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生活方式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乡村进行经济改革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以后,也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变革的是生产力,而在乡村生产力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是占乡村总劳力48.2%的青年人。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有文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量大,对新生事物敏感。所以,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而且也是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行者。现在我们透过农村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来看乡村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信息社会以电子产品及其交互手段为支撑条件,这一物理特性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与信息社会的物理特性相关的生活方式特征,如较多借助电子信息工具在室内完成各种日常活动、消费结构中电子产品及其相关费用增加、较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但信息社会的物理特性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消解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破坏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危害大学生身体健康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封闭、僵化和保守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开放、变革型的生活方式过渡。这种过渡引起了人们道德文化变革的需求。然而道德文化理念在许多方面还停留在与一元社会相契合的水平,并没有从总体上应答现代社会转型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人们生活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道德文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其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关注信息自由、教育利益和知识的扩散与效用等方面,而这些利益涉及自由与民主社会的本质问题。换言之,著作权法具有促进民主文化目标的主旨。著作权法增进民主文化目标的基本机制是通过表达自由实现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1.
哈代的人生理想和诗歌创作风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充满苦难的世界 ,英国诗人哈代期待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融合 ,并进而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美好。这一人生理想在哈代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哈代希望结束人类痛苦、走向美好生活的创作理想在其诗歌创作中体现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国生活方式研究20年来的实践,阐释了生活方式范畴特有的主客体相结合、表征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和对现实生活超越的概念特性,揭示了生活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理论建构功能,并对如何实现生活方式研究学科化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王光荣 《兰州学刊》2009,(9):111-114
汽车化引起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居住方式、购物方式、出行方式、休闲方式四个方面。在我国汽车化迅猛发展之际,考察、分析和评价这些新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鲍宗豪 《中州学刊》2008,(1):127-131
社会现代化本质上也是一场重构当代都市人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伴随着"后现代社会"、"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全球都市公民都更重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质量.社会现代化对当代中国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资本全球化、全球都市化、文化大众化、休闲普遍化、消费多样化表现出来.评价当代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的基本观点是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必然会出现生活方式的解构与重构;对我国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不能作简单的价值判断,必须有科学理性的态度;要让都市成为满足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生活需求的美好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王忠武 《齐鲁学刊》2001,(2):129-132
生活方式是同生产方式相互对应和协同的人类日常活动范畴,它的变革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要求。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具有以知识为基础、追求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它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必须适应由传统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型,进而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型。实现生活方式转型的方法论原则是更新生活观念、改善生活条件、加强生活理论研究、开展全民生活教育、健全生活控制体系和优化生活消费结构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瓦人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图瓦人人口稀少,而且目前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因此,对图瓦人的生活、文化等进行整理和挖掘、保护和抢救,积极关心图瓦人的健康、发展,保护图瓦人的文化遗产是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作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一系列的制度规范。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在日常消费、婚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违纪违法现象和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成为贪污腐败和蜕化变质的导火索。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作风建设,不仅需要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处理好情、理、法和公与私的关系,培养党员干部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更要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同时要严格执法,强化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学风是学术的生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宁 《学术界》2002,(1):14-16
学风问题 ,已经成为学术界最重要的问题。不纯净的学风如同一剂强烈腐蚀剂 ,正在腐蚀着一切正在发展中学术的生命。在钻研学术与追求真理成为同义语的时代 ,学术界虽然也会出现一两个败类 ,但总体上是纯洁的。学人们曾经忍饥受冻、耐贫固穷 ,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 ,为一个真实的结论付出超凡的代价。学人们把探究学术的真谛当成理想 ,一代又一代的奋斗 ,追求—希望—失望—再追求 ,铸就了多少纯净的灵魂、崇高的人格 !这种事迹 ,几乎在每个学术领域里都不乏存在。几曾何时 ,学术变成了可以转化为名利的产物 ,它可以换来金钱、住房、职称、官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社交方式重构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反应最敏锐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社交方式变化范围更广、程度更大、更具有明显的社交方式变革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开放性与广泛性已十分明显,尽管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但有向实用性和功利性发展的趋向,极个别的还有异常交往的倾向。因此应建构对大学生新型社交方式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试论社会转型对生活方式和心理经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这种转型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的转型,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转型,社会的转型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心理经验,而生活方式和心理经验的变化又会引起人们的价值观念、交往方式、文化表达方式、生活节奏、时间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