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这部巨著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用显德六年(959),凡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三百余万字。它包罗百代,取材宏富,体例谨严,史料翔实,叙事简洁,详略得当,文笔流畅;始创著史“三段法”,发考异之端,开著史新径,故成书近千年来,一直享有崇高声誉,在我国史籍编纂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传习之盛,与(史记)、(汉书)相埒”(梁启超语),被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1]《通鉴…  相似文献   

2.
论李悝     
李悝不仅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立法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改革家和经济学家。他所编著的《法经》,是中华法系的第一部成文刑法典;他提出的“尽地力之教”,是我国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篇章。因此,考证和探索李悝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和经济思想将具有重大意义。 李悝,又名李克,魏国人,生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55年,死于周安全七年,即公元前395年。他的主要著作有《法经》。此外,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在儒家类中有“李克七篇”(原注:“子夏弟子,魏文候相”)(《汉书》1724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在法家类中有“李子三十二篇”(原注:名悝,相魏文候,富国强兵)(《汉书》1735页)。但他的全部著作都已亡佚,无一幸存。因此,对其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只能根据一些史籍的记载加以考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潮汕游神与南极大帝考释鲁牛在中国古老民俗中,赛神可谓渊远流长、《诗经·市田》中便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意为击鼓奏乐,往祭社神土地,表明周代已有赛神之俗。此后,《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中,均有“冬塞(后衔为赛)祷词”的记载,意为“报(答...  相似文献   

4.
一、“泽中有火”是我国发现油气的记载吗 《易经·革卦·象传》中曾写道:“象曰:泽中有火,革。”科学史研究者目前对《易经》中“泽中有火”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它是我国发现油气的最早记载;一种则认为它与油气完全无关。 认为“泽中有火”是我国发现油气最早记载的,可以申力生主编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一卷为代表。该书写道:“《周易》上的“泽中有火”,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天然气燃烧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一记载表明,在我国,早在公元前11  相似文献   

5.
绍兴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城,自从春秋于越立城建都以来,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而于越人民在这个地区的活动见于正式历史记载,则巳达三千年之久。今本《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约当公元前一○○一年):“于越来宾”。这是于越从考古时代进入历史时代的开端。此后,于越的活动,屡见《春秋》经、传记载,于越部族不断滋繁,于越国家也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6.
一、王勃卒年献疑王勃生年,在其《春思赋序》中可推算出来:“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寓巴蜀。”由此上推,即高宗永徽元年(650),无可置疑。王勃卒年,新旧《唐书》均有记载。《旧唐书》本传谓“卒年二十八”,《新唐书》本传谓“卒年二十九”。其好友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记得更为明确:“命不与我,有涯先谢。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676)秋八月,不改其乐,颜氏斯殂;养空而浮,贾生终逝。”似乎亦成定论。但近阅其《三月上已祓楔序》,又生疑窦。序中曰:永淳二年(683)暮春三月,修祓禊于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  相似文献   

7.
明人赵贞吉的卒年在《明史》中记载为“万历十年”,陈支平先生的《赵贞吉卒年考——明史正误一则》已证此说有误,本文增加史料进一步证明,并由此推之赵贞吉的生年应该是明武宗正德三年(即1508年);《明史》记载赵贞吉隆庆元年任“礼部左侍郎”,而经多方考证,隆庆初(即1567年)赵贞吉应任“吏部左侍郎”。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涉称王之后,号为张楚。两千年来,我国文献上有谁曾经用过“张楚”这个年号来纪年呢?就目前所知,首推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在其《五星占》里,记载土星行度的秦始皇三十八年(实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写就着“张楚”二字,那一年七月“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9.
《春秋》、《左传》都有些朔日的记载。《春秋》所记的只限于“日有食之”;《左传》则在日食之外,多了两则“日南至”(即冬至),一则是“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正月辛亥朔”,另一则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五二二年)二月己丑朔”。用现代科学知识加以推算,凡是“日有食之”的干支日名,基本上都正确;而两个“日南至”的合朔和冬至的日名,都是错误的。这就有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藏文古籍中所述格萨尔是吐蕃(藏族)之外,主要是指北方某个民族的首领。这与汉、西文典籍的记载一致。证明格萨尔是历史上北方某个勇猛善战的首领称号。而作为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史诗中的英雄,非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所能概括。史诗多种版、抄本的存在以及“格萨(斯)尔”一名的来源,说明史诗是在多元文化基础上形成的;蒙古族(格斯尔)的成熟期、定型期绝不在藏族《格萨尔》之后,藏蒙《格萨(斯)尔》确系“同源分流”。  相似文献   

11.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在中原大地上,一个年轻人正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当时经济文化较为先进的国家进行外交礼聘活动。这个人就是春秋晚期的常州先贤吴公子季札,他这次出使虽然以“通嗣君”的名义,但实际上其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次出使活动在《春秋》经文上的记载仅仅“吴子使札来聘”一句话而已,《左传》则对此不惜笔墨,凸显了这次出使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周幽王名考     
几部现行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及《中国历代帝王志》均谓:周宣王于其四十六年卒,子宫涅(ne)继立,是为幽王,即周宣王姓姬名官涅。这实质是一种误解。《史记。周本纪)}明确记载;“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促(sh6ng)立。”关于混,《集解》库:“徐广自:程一作‘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完整的历史著作。它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于公元前722年,止于公元前453年。它在文学上和语言上有较大成就。现在仅就其语言方面“其”作语气词的用法,归类分述。一、“其”表示反诘语气反诘语气也叫反问语气,一般通过反诘句形式表现。反诘句是无疑而问,用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并不一定要求回答,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正好是否定,字面上是否  相似文献   

14.
龙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龙舟竞赛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龙舟竞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穆王时(公元前1001—947年),据《穆天子传》:“刻大桐木为虬龙”。“天子乘鸟龙舟浮于大沼”。此时便有记载龙舟之俗。端午节龙舟竞赛,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广最富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端午节,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汨罗。以死,楚人怜之,纷纷驾船争逐江上以救诗人。梁朝《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此距也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唐初叶魏征所撰的《隋书·地理志》中写道:“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宣振水陆,观者如云”。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跳出水面来。棹歌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宋代诗人陆游在《归州重五》诗中曰:“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这些古藉的记载,充分说明我国龙舟竞赛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时人对西周王年的研究和对《穆天子传》的研究为据,肯定了三千年前(即公元前994年),周穆王为我国历史上开通西域的第一人。文中侧重论述了《穆天子传》的内容与性质、历史文献价值,并认为《穆天子传》是周穆王西行实录,应属于历史记实散文,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6.
明清山东省柞蚕业发展的时空特征李令福一、明代柞蚕业的形成及主要产地中国人工饲养桑蚕已有4干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人工放养柞蚕却晚得多。晋代的《古今注》记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成茧……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①。所谓野蚕即是柞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和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笈。虽经历代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如兵、虫、水、火之劫,留存至今者尚不下十万种之谱。至于历代典笈之总数,则更远甚于此。历史上对文化典笈之整理、校勘、分类、编目,形成专门之学问,即我国传统的目录之学。我国目录学起原甚早,在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是我国商朝的后期,在开始使用文字的时代,就有了管理文书的方法,《尚书·多士篇》上已有“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的记载。殷墟发掘的某些龟版上,发现有顺序编码的遗迹;安阳丫·H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白()文”已有较长历史,但学术界对白文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该文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历史典籍中,如南诏有字瓦、历代古籍中的“白文”记载、古碑刻中的“白文”加以论述;“白文”在白族社会中的使用范围;以及白文的形态演化和前景进行分析,得出白文是白族特有的文字,历史上的“白文”是借用汉字的音或义创造的一种似汉字而非汉字的一种字体来记录的白族语言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之前,均为推定的相对年代。根据对古代文献记载的辨析和运用甲子纪年法推算,加上考古资料的印证,其确切年代为:炎帝时代530年(公元前3167年甲戍至前2638年癸亥);黄帝时代416年(公元前2637年甲子至前2223年戊午);夏朝471年(公元前2222年己未至前1752年已酉);商朝623年(公元前1751年庚戊至前1129年壬申);西周358年(公元前1128年癸酉至前771年庚午)。炎黄至今丙子(1996年)为5163年。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4,(2):60-61
在西方,有关大西洲的最早记载,来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的《蒂迈欧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