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业昭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善良的恐怖分子》是多丽丝.莱辛在创作了一系列科幻题材的小说后重新回归早期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是其女性主题小说的延续和升华。在简介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如何成功塑造女主人公爱丽丝.梅林斯的悲剧性格和由此带来的凄惨命运;探讨了女性主题在小说中的升华,为读者日后阅读这部作品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
赵晶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44-47
多丽丝·莱辛运用互文关系,对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进行了重塑与阐释,再现了伍尔夫所表现过的对女性精神与生存状态的关注。多丽丝.莱辛小说中所描绘的房间不仅指建筑意义上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独立于男权中心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理性王国,是女性在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段湘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2):80-82
丽丝·莱辛的《特别的猫》表面上看是写猫,其实是写人,尤其是写女人,体现了作者关于女性的独到思考:女性情爱诉求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认知上的狭隘是女性走向独立自我的障碍;女性之美,美在自然. 相似文献
4.
张立峰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93-96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厄普代克的后9·11小说《恐怖分子》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文化批评角度出发,探讨《恐怖分子》中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少数族裔所受到的9·11带来的冲击;非主流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差异造成的歧视和误解。揭示出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中所面临的现状,以及文化冲突给国家之间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幸存者回忆录》构建了一个混乱而有序的末日世界,这个悖论世界的空间体系由空间的对立、变动及文本的空间化三种形式建构,反映出莱辛对空间差异、转换及矛盾关系的思考。小说中的我同时观察墙两侧空间中的艾米莉,见证其进行自我构建的艰难历程,在此过程中空间的等级化以及地理空间的转换表征了失衡的权力、性别关系,而文本的空间化形式则是莱辛流散身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8.
《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最为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两部小说,从两部小说所共有的鲜明的女性主题入手,以女性理论为指导,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多丽丝·莱辛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从青年步入中晚年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莱辛对于女性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及...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南方的重要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文学创作自然离不开美国南方这个大背景,本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善良的乡下人》的分析来揭示其“南方情结”。 相似文献
10.
柯建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2-135
依据文化批评,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进行平行研究,分析中外两位刻画"畸人"的女作家在女畸人创作寓意和创作手法上的异同。通过象征主义手法,张爱玲对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了女性活着的困境和无奈,批判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奥康纳对身体丑陋的意象书写更像是宗教启示录,揭示的是丑陋的人性本身,借以探索现代社会人性迷失的疗救之途。 相似文献
11.
徐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6):87-89
(金色笔记本)的独特行文结构引起众多评说,共碎片式的框架和小说中套小说的故事情节令人感到扑朔迷离,本文运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问离效果'对之加以分析,指出阅读(金色笔记本)应切实把握其中从分隔到整合的奇妙过程,以获得整体认识,最终将阅读体会从审美感受提升到审美反思,实现阅读效果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爱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87-90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对莱辛的研究是在自己的文化诉求中展开的.20世纪50年代,莱辛被译介进中国.在当时读者眼里,她是一个进步的共产主义者.八九十年代,研究多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21世纪初莱辛思想中的神秘主义成为该阶段研究的热点.综观莱辛在中国的接受,其研究明显体现出自己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英国文学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直被读者解读为反殖民主义和反种族歧视的进步文本。但是,小说叙事中存在的三处裂缝,却暴露了作家的真实立场。透过主观评论与客观描述的裂缝、偶像之建构与解构的裂缝和白人女性玛丽形象的裂缝,我们能发现莱辛的立场是宣扬种族歧视的,由于她出身白人殖民统治者阶层,她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唐霞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4):90-94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叶敬霞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2)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仅局限于从女性主义视角论证小说的女性主义意识,而少有从男性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评论.这里试从男女两种不同的视角——从男性视角剖析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从女性视角剖析作者的非女性主义意识,以期为小说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17.
黄淑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0):105-107
乱离主题是战争年代的特殊文学产物,女性乱离文学则从女性切身经历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她们在生命和人格、母性和自尊之间的艰难选择,体现出抗争命运的顽强意志和尖锐清醒的批判意识。与同类男性文学相比,乱离主题的女性文学因其"我手写我心"的直接性,更具有"以血书者"的真文学的感人力量,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