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这篇作品,李厚基同志在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的看法: “《聊斋》中的《林四娘》,是一篇思想反动的作品。林四娘和衡王都实有其人。据传林四娘为福建蒲田人。明崇祯时,父为江宁库官。她生长在金陵,衡(一作恒)千金聘入后宫,后‘遭难而死’。林四娘是个死心塌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的奴才,但受到不少人的赞扬。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林云铭的《林四娘》和《聊斋》都作了专门刻划。” 李厚基同志判定《林四娘》是一篇思想反动的作品,认为林四娘是一个死心塌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的奴才,也许还有另外的证据,但在这段论述里面,根据只有两个:一是她父  相似文献   

2.
明治27年到28年,是樋口一叶创作的高峰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她曾被迫放弃写作而经营小生意,这段生活经历成为她的作品走向另一个高度和广度的基础,她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的含义。从后期作品《大年夜》、《浊流》、《十三夜》、《青梅竹马》和部分日记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一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观察并表现现实世界。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主义灵魂在她的作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3.
池莉是在1987年发表她的《烦恼人生》而蜚声文坛的。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她不断有新作问世,《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在文艺界和在读者群中,成为被注视的作家。她的小说乍看上去似乎很平淡,她在文本里所选择描写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苦种种生存相、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娶妻生子,家长里短,吵架斗嘴等庸常的生活内容填充了作品的全部画面。她笔下的人物,也都是些市镇小市民:普通工人,公务员,一般的知识分子,家庭妇女。表面看她的作品好像游离社会重大事…  相似文献   

4.
从《爱 ,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到《方舟》 ,再到《红蘑菇》以及《只有一个太阳》 ,如果说张洁的作品映射了一个时代的话 ,那么应当更确切地说 ,她的作品铺筑的是一条新时期女性知识分子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将女性的个体经验及自我想象与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结合起来 ,构成了张洁的独特的关于爱、关于女性、关于自我的梦幻  相似文献   

5.
她,罗淑,名不见经传,从一九三六年发表第一个短篇《生人妻》到一九三八年逝世,其创作生涯也不过一年多.她的作品仅有《罗淑选集》收的八个短篇小说和三篇散文,以及近年发现的三篇散文(《八月十三日的早晨》、《被难者》、《在车厢里》),一篇杂文(《谁在和谁打》),一篇剧评(《〈流民三千万〉读后感》),比起现代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们,她的作品量实在太有限.然而评价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看她写  相似文献   

6.
李冷在《灭亡》和它的续篇《新生》中都出现过。不过,在《灭亡》里,他是作为杜大心的陪衬,以一个泛爱的和平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在《新生》里,李冷则成了作品的主人公。关于《新生》,作者曾说:“《新生》写理想不死,一个人倒下去,好些人站了起来。”又说:“我想写一个人的转变,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谈<新  相似文献   

7.
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交叉——关于朝鲜“军谈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李朝后半期,主要是在十七、十八世纪,连续出现了一批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朝鲜学术界一般把它称之为“军谈小说”,也有称之为“英雄小说”或“武勋谈”的。这类小说以战争为其所主要描写的内容,但这些战争并非都在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有史实为据,如:《壬辰录》(《抗倭演义》)、《朴氏夫人传》、《林庆业传》;中期及后期的作品,没有史实根据,全凭想象、虚构的战争作为其背景。前者一般被称之为“历史军谈”,后者则为“创作军谈。”(见金东旭等编的《韩国小说史》,现代文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第282页。) 这两类“军谈”,在主题思想、情节模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尽管“创作军谈”产生过程中受了“历史军谈”的影响,它的基本色调却与之颇不相同。从作品数量和创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词史上的杰出代表。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是对她的作品的写作特点,艺术特色来进行分析,很少对她的语言来进行探讨。从她的《词论》开始,她的修辞观就已初见端倪。但是她的修辞观绝不仅仅是一篇短短的《词论》就能涵盖,有许多观点必须深入到她的词作及诗文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9.
从陈端生的《再生缘》到侯芝的《金闺杰》、《再造天》,再到邱心如的《笔生花》,清代女作家弹词形成了一个阅读、批评与创作相交织的链条,后一部作品是对前一部作品的回应和再创造。《再生缘》的“颠倒阴阳”引起了包括侯芝在内的闺秀才女的非议,而邱心如在继承《再生缘》“为女子张目”主题的前提下,对故事的框架和具体细节都作了一些巧妙的设置,既隐秘地表达了她的诉求,又使文中的叛逆性始终包含在温情的道德氛围中,体现出她作为闰塾师的创意。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发展的一个高峰。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这部作品主题以及艺术价值,值得探讨,在多年以前,李嘉言、孙殊青等人曾对焦仲卿的形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笔者于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想对刘兰芝的形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刘兰芝的形象,传统的观点认为:她是一个永不向压迫者、不向恶势力屈服、与封  相似文献   

11.
在线     
祝愿你们走向卓越《新华航空》编辑部:我是海航的常旅客,每次飞行中收获都来自《新华航空》刊物:每次飞行中都渴望阅读到新一期的《新华航空》杂志。可以说,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诚恳地将我的作品——《有限的职能,无限的服务》一书送与你们交流,并希望你们的刊物走向卓越。《新华航空》机上读物,天空中获取知识,品味人生,启示理念。  相似文献   

12.
“她的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质。”一位书画评论家曾这样评价夏蕙瑛的作品。5月27日,沪籍知名画家夏蕙瑛浙江巡回画展的首场画展,在温州华侨饭店四楼举办。此次画展是她在温举办的第四次画展,共展出了她近10年来倾力创作的百余幅书画。在这些作品中,观众可以感觉到夏蕙瑛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钟情,据说这是理解她艺术发展转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北起长白山,南到滇池,大自然的胜景让画家流连忘返。如浙江楠溪江,画家数访之后,陶醉其中,并诗兴勃发,借诗抒发了大自然给她的所感所悟。她常说“温州秀丽多姿的山水深深吸引了我,永嘉楠溪江那清柔的水流更是令我如痴如醉。”于是近10年她创作了《夜泊楠溪江》、《苍坡古村》、《望兄亭》、《林坑村》、《雁荡山》等19幅有关温州风光的书画。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创作生涯内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和抗战文学的关联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抗战对于萧红作品而言不是外在的偶然,而是内在的连续性的存在,是萧红作为一个作家一系列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中决定性因素,“抗战文学”既是萧红作品的主题,也是理解萧红作品的方法,可以藉此整体地理解萧红全部作品——从《弃儿》到《马伯乐》。  相似文献   

14.
《爵士乐》是托妮·莫里森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是标志她的作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里程碑。本文借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爵士乐》的文本结构。  相似文献   

15.
陈白露是集中体现《日出》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重要人物,她的无可挽救的悲剧命运和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是紧密相联的。在日出之前,她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她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她的死对于表现《日出》这部作品的巨大的社会意义有着怎样的作用?笔者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是一位深受满一通古斯文化影响的作家,她的小说在面对死亡等悲剧题材时,能以神性的温暖进行富有永恒意味的审美超越.从她早期的《北极村童话》到《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等历史题材作品,都有一种以超越的审美观来理解不同政治场中的人性的价值,尤其对经历历史悲剧的普通人,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关注与尊重.  相似文献   

17.
1992年2月17日,东北沦陷区著名女作家田琳在深圳逝世。我和田琳认识,是她在日本时。有一年,她从日本回国,到我家看我。由我介绍她的中篇小说《安获和马华》在开明书局出版。算来已经半个世纪了。1986年我编《长夜萤火》时,曾选她五篇小说:《风》、《砍柴妇》、《售血者》、《忽玛河之夜》、《安获和马华》,并写了她的简介:  相似文献   

18.
论陆文婷     
谌容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是感人至深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人形象,她为“四化”自觉自愿“超负荷运转”是人生的楷模,她的从“疲劳”到“断裂”引人思考.作品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这一人物形象熠熠生辉,《人到中年》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领域里的当代经典.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袁祖亮《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到本期已经发行一百期了。在《学报》创刊一百期来临之际,回忆起她对中青年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有说不完的感受。在这里愿谈一点体会,以作为对她创刊一百期的祝贺。我作为中青年教师的一员,感受颇深的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马良春在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的过程中,对文学史的研究提出了一看法: 他认为,过去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存在两大弊病:一是缺少历史的特点,就作家谈作家,就作品谈作品,文学史的撰写成了作家作品论的拼合;二是太拘泥于三十年的时限(1919年——1949年),很多问题的研究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要改变过去的弊病,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法意思潮的发展。历史证明,每一个作家及其作品都是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