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权利和权力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二者错位产生的内在动因、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得出权力的合理定位是: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为权利服务;权力止限是公共领域。探求实现二者动态平衡的路径是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在公民社会中监督机制全面加强;三者相互制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树志 《学术研究》2007,4(1):56-62
本文在对国内诸多学者观点简要评析的基础之上,阐发和论述了公共管理是以公共权力机关为核心并有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大众参与的、为实现公共利益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公共事物进行有效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制度、法律、公共政策等方式对公共领域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私人管理是以个人和私人组织为主体,为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对私人领域的私人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的相互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 ,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 ,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 ,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 ,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 ,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惩罚与保护的平衡点——刑事赔偿国家免责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 ,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并非总是和谐一致 ,而是往往处于冲突之中 ,这一冲突在刑事司法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刑事赔偿国家免责的理论与实践为解决这一冲突模式 ,特别是在中国现实司法语境中合理界定二者之间的边界 ,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认识进路。在法治社会中 ,刑事赔偿国家免责条款所界定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平衡点 ,绝不是中间点 ,而应当向保护公民权利倾斜 ,即在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发生冲突的情形下 ,应该优先保护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在突发事件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行政权力的扩张,极有可能对公民的正当权利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公共应急事件中行政权力的特性和公民权利的特性,探讨权力与权利的二律背反,借助权力—权利虚线和权利底线为公共应急法制的规范层面提供理论模式:其一,明晰权力—权利虚线;其二,恪守权利底线。  相似文献   

6.
王新喜  张棣 《江汉论坛》2007,1(11):23-25
权利包括私权与公权,私权发生在私人领域,它距政治权力较远;公权发生在公共领域,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讲,它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然而,当今对权利的侵占和剥夺恰恰发生在"私权"领域,这是由于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所致,所谓维权活动就是在这个领域里展开的.只有解决好对权力的监督,特别是媒体对权力的监督,继而从根本上解决权力的来源和动力问题,才能使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进入良性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拒绝权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启蒙思想家确立起权利的概念以来 ,关于人的权利的理解一直从属于一种“普世精神”。实际上 ,关于权利的认识应当根据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而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从宏观的角度看 ,现代社会生活主要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是权力的领域 ,而私人的领域才是真正的权利的领域。在公共领域中 ,权利观念、权利意识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对行政人员的行为造成不良的误导。所以 ,在公共行政的领域中 ,应当拒绝行政人员关于自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8.
董玉荣 《理论界》2010,(11):116-117
协调个人权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调和既可以从理性人的视角切入,又可以从合理人的角度进行。前者通过理性人在公共领域的讨论、修正、辩护和调整所达成的共享正义观来实现;后者凭借合理人进行谈判所达成的利益平衡来完成。这两种调和方式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9.
邓纲 《社会科学研究》2008,29(2):98-102
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传统分析大多选择经济学的视角,通过此类措施对社会福利以及个人效用的影响评判其合理性.本文另辟蹊径,从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角度采取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法律诠释,就国家权力通过非关税壁垒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可能引起的对个人权利的侵犯,指出国家掌握的社会财富分配权的滥用以及对个人权利保护位序的错乱是非关税壁垒缺乏正当性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尽量少实施涉及个人积极权利和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中产生显著财富转移效应的非关税壁垒;对涉及个人消极权利的非关税措施,则应在承认目标合理性的基础上,遵循合理的公共决策规则来确定,并重点防范实施中国家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是作为私人的公众借助于公共媒体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和建议的言说平台.作为私人的公众和言论自由是哈贝马斯理想公共领域形成的基本条件.资本主义权力系统和资本系统对现代公共领域的入侵使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封建化”危机,并造成其公共性“褪色”的困境.此次“棱镜门”事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权力系统对公众自由表达权利的戕害,不仅暴露了其所谓“言论自由”的非自由本质,而且破坏了西方公共领域“话语民主”的一贯传统.公共领域也由此从理性批判、公开辩论的空间蜕变为一个利益争夺的场所或公众表达个人私密情感和“交换彼此品味与爱好”的私人“会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