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康社会是提高人的素质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和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的特殊战略地位和性质.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既是对全社会而言,又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而言的.对高等学校来说,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办好学校,教育好学生,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人服务.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这就阐明了学校教育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体育为本.这三个方面既是学生素质的基个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在学校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的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以科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武装学生,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塑造学生,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建设的特定对象是人。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精神文明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当代大学生是开创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生力军,是未来国家科技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他们的素质的高低,他们的人生科学化、文明化和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致力于大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第一,全党全民都要重视教育,把教育工作搞好;第二,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第三,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主导。第一,向广大人民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第二,向人民群众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思德修养;第三,向人民群众进行民主法制效育,加强人民的法制观念,身体素质是提高人的素质基础的基础,人的素质的几个方面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只要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决议》又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我们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明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体会,论述了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主要内容、成败关键、落实保证等4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大仁 《中南论坛》2006,1(1):32-33,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抓好五大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和村民自治工程。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人的塑造韩庆祥要克服物质文明建设是“实”,精神文明建设是“虚”,做起来是“软”的错误认识,必须实现观念的转变,即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一项塑造人的工作。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实现者,人的素质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一系列文章、讲话中,在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重要地位.他告诫我们,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他把精神文明的目标确定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培养一代“四有”新人,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起点和归宿.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人的素质也就是要从这几方面人手.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教育工程.这一工程包括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是说,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造就一代新人的宏伟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过程。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知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即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极大提高。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一切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教育事业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能否改得成功。因此,应把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提到战略高度来重视。要正确分析他们的素质状况.采取有力措施,使他们成为政治思想坚定、业务精通的又红又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最有朝气、最有创造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条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构建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内注重课外活动,透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建设校园文化,弘扬优秀校园文化,从而达到优化育人环境的效果已成为高校师生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华中农业大学开设通识课的实践情况,分析目前各高校开设通识课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通识课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标志。希望工程和道德工程是人的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方面的系统工程。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心理等方面对精神文明系统工程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理论探讨,是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基础上,本刊编辑部和我校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邀请校内部分同志就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钟吉昌陈昭永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就是说,提高全民族的社...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抓紧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紧精神文明建设。要两个“文明”一齐抓,两个“建设”同时搞好。只抓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不是社会主义,更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4页)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抓经济建设很有成效,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却使教育滑坡,思想混乱,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引起严重的政治后果。是走了弯路,吃了苦头的。总结这段历史教训,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20.
美育与德、智、体、劳育具有并列性、渗透性与融汇性的关系,它全方位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审美核心功能。在21世纪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时空背景中,审美文化教育富有划时代意蕴:它能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与人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