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彩画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在画面的题材及表现等方式上形态各异,流派纷呈.欧洲传统的科学理性的现实主义观念,以及传统的水彩画有着严谨的作画程序、流淌的韵味以及光影的变换等,形成西方传统水彩画写实主义的主导地位.而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历史、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艺术手段到具体的表现方式都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现代东、西文化的交融令现代水彩绘画语言呈现出更加多样性,所以水彩画的语言与表现形式也日益扩展,达到了更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彩画语言分析、梳理,解读中西方水彩语言的比较,结合传统艺术的精髓,得出中国水彩画语言的独特性具有它的必然性,从而提出了既要传承中国水彩语言独特性又要拓展语言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的水彩艺术。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水彩艺术语言的旧传统基础之上建立的新传统的语言特质也应该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水彩艺术体系 ,两个基本点是进步的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特质和多元的西方优良传统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4.
彭鹤年 《云梦学刊》2014,(3):112-114
水彩画作为外来画种进入我国已经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了,中外画家都是运用光与色的表现手段来增强绘画的视觉艺术效果.水彩画所依赖的表现形式“水中作业”,充分体现了“水与色”、“光与影”的交融,在水与色的融汇中把握好光与色的度,这种“度”就是指水彩画轻盈润泽、淋漓酣畅、惬意明快的“度”.只有掌握好“度”才有“水彩味”.这种“水彩味”是水稀释颜料的效果,是水彩画的个性语言的表达,是其他画种无法企及的晕染、渗化的独特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02,23(6):76-77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日趋频繁的今天,西洋水彩画和传统中国画,在艺术语言、艺术精神、审美意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互渗互融,形成了多元发展,共存互补的新局面。这是东西方绘画艺术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甘兴义 《河北学刊》2022,(5):212-217
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水彩艺术创作内涵的体现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语境。深度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内涵是中国水彩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要体现本民族所特有的人文精神与本土意蕴,必须在创作题材方面高度关注社会现实,并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确客观看待现实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秉承坚守本土性、整体性,使艺术作品保持一种理性美、质朴美和充满真情实感的本土之美,便成为构建中国水彩本土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之要义。尤其在当今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现实社会,如何呈现中国水彩的本土性,实现其独特符号语言的转化与建构,是一个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本文利用“跨文化性”概念,结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论和苏珊·朗格艺术符号论进行比较论证,试图探索中国水彩本土现实主义表现中的存在方式及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中国艺术是不是一种完备的、足以和西方艺术比肩而立的表达方式?如果是,其最根本的特质何在?对这些问题,历来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果说,今天的大多数学者都已抛弃了西方中心论观点和以西方价值论与思维方式作为标准去比量、套用中国文化与艺术、从而认为中国文化一无足取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和方法,都已承认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文化、中国艺术有其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那么,在中国艺术的根本特质与独特魅力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8.
伊朗细密画是伊斯兰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兴起于13世纪末,它在吸取东西方绘画艺术长处的同时,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以独特的空间表现和色彩运用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从而表现了伊朗文化的顽强性。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对水彩画的性能、特点以及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等的开拓与探索,以求提高和发展水彩画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地位,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必须大力提倡创作,必须在发挥自身的特点和长处的前提下,从中西方其它画种中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变更自己,进而从文学艺术的各个部门中吸取养料。  相似文献   

10.
杨森茂的水彩画近作最近入选九○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并获得本次大展“金马奖”。杨森茂长于水彩水粉,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几年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产物。他的水彩画既大胆地吸取了西方现代流派绘画色彩的技法,又融入了东方人的感觉和气质。他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