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克·贝松被人称为法国“斯皮尔伯格”,在国际影坛兼有“艺术意识领先,票房看好”的双重优势,这些让人赞口不绝的影片有《最后的格斗》、《地铁》、《尼基塔》和《里昂》。他还跟斯皮尔伯格一样,童年时代就是一个小精灵,9岁起就搞小电影玩耍,16岁就做各种离奇古怪的科幻恐怖电影梦。他说,那年  相似文献   

2.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其理论奠定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影理论的基础,并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指明了进一步的方向。巴赞的贡献巨大,其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所开创的纪实主义电影理论与苏联蒙太奇电影理论共同构成经典电影理论的两座高峰。巴赞纪实主义理论的两大部分“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论”以艺术史的视角,详细解释了电影的本体,以及电影本体与电影语言演进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独特的论述逻辑与框架。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改编电影有1956年北京电影制品厂的《祝福》、1957年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的《阿Q正传》,1981年的《阿Q正传》《伤逝》《药》和1994年《铸剑》六部作品。这些改编电影在寻找忠实文学原著的精神内涵和契合改编的时代语境间平衡,艺术表达上暗隐当代中国文学性渐弱而视觉性渐显的趋势。改编电影从原小说中挖掘贴合电影表达的质素,强化电影的故事性,强化情节结构,增添情感元素。充分利用原小说中包含着现代性的“看”的思考和现象,在银幕上下、故事内外的各种历史文化影像中试图寻找小说和电影共通的解读编码,演绎成各类影像化模式。鲁迅小说电影改编的实践经验都显示了20世纪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中的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影响和交融日益加强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字文化经历影像转化进入更为宽广的“公共领域”的努力过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在"新生活运动"和罗明佑追求民族化电影的共同催生下,《国风》《天伦》《慈母曲》应运而生,对江南地区给予了特殊的影像关注与呈现。而受公司开创者罗明佑的影响,这些影片在江南影像的审美层面之外又赋予其特殊的、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象征与寓意,开辟了早期中国电影对"伦理江南"的记忆与回望。这些影片成为早期上海电影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是构成"海派电影文化"极为重要的一块影像拼图。  相似文献   

5.
在一种糟糕的心情下,看了韩国电影《雏菊》。不用说,类似的童话电影,还真起到了一定的娱乐作用,它像一杯温水,悄悄溶化了我一肚子的郁闷。正如吕克·贝松说的:电影不是济世良药,它只是一颗阿斯匹林。这个比喻贴切至极。那么,生活中,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颗自我麻醉的阿斯匹林,为那么没法实现而淹没的梦,为那些无法得到而隔靴搔痒的感情,为那些等待,相遇,型男靓女,爱  相似文献   

6.
摘要: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三种影像形态各自具有的媒介特征与不同的叙事偏重,表明着电影叙事载体的流变和电影叙事格局的分化,意味着当下的电影叙事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走向复杂,正渐次形成多种叙事形态共存的发展态势和多层次竞争互补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省电影家协会、浙江传媒学院和《当代电影》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与传播"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8.
在电影《妖猫传》中,文学与电影叙事融合与互动。《长恨歌》作为该电影的背景文本,其诗歌意象的电影表现能越过影像本身的叙事性-诗性之争,引领我们考察电影诗性再阐释的潜质。在现代诗人洛夫的同题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频繁出现的芙蓉意象被具有异质性的蔷薇意象所取代,喻示其影射的杨贵妃形象由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体系转向中国当代诗学话语体系的蜕变;而在电影《妖猫传》中,两种花意象相互交缠,凭借《长恨歌》文本的文学叙事性与影片镜头语言的非叙事性共生为一种突破载体意识的诗性,进而实现一场模糊载道与言情之界线、回归本土形象思维的诗影共谋。  相似文献   

9.
从《黄土地》始,陈凯歌掀开了第五代电影创作的序幕。在前期创作中,他以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融入对电影理念的阐释,开拓了文化反思、人性探究的新影像叙事方式,但在创作中后期,他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点,并从人文思考逐渐滑向娱乐大众。陈凯歌电影价值观念的这种内在转换,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三个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和《无极》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不仅是法国"左岸派"重要导演杜拉斯文学创作的延伸,更是其对另一种叙事形式的探索.杜拉斯"印度系列"作品中的《恒河女子》借助影像的符号性与声音的象征性,打破了文学再现现实的局限性,将小说风貌与戏剧情景、电影画面、音乐色彩融于一炉.通过构建历史与记忆中的萨塔拉,杜拉斯讲述了时代加于一个具体实在的人身上的种种矛盾和困扰、爱与恨、痛苦与欢乐,以及个体的内在经验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对抗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霸王别姬》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力作。此作品经导演陈凯歌拍成电影后,赢得199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金棕榈奖。比较小说与电影的差异,程蝶衣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分析其人性的迷失,联系张国荣的情感轨迹,揭示《霸王别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晗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54-55,82
在外来影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侵袭下,如何坚守中国的文化传统,取得商业利益和文化艺术的双赢,2008年版东方新魔幻电影《画皮》似乎做了成功的实践。从电影《画皮》对原著《聊斋志异》的坚守、传统妇女观的延承、现代爱情观的渗透等在影片中的呈现角度,探讨《画皮》对中国式文化的沿袭与弘扬。尤其是发掘2008版《画皮》所施行的传统文化之魂与现代影像之魄的结合,以此成功诉求现代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因子,进而探寻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被誉为日本最有潜质的新近“映像作家”的岩井俊二,其电影作品以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著称。本文通过对岩井俊二的经典作品(《情书》、《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等)的分析,归纳出岩井电影美学的发展脉络,并讨论其电影与众不同的美学特征,并指出其电影美学的实质是表现一种“逆光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电影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好莱坞商业电影仍旧引领着世界文化的潮流,好莱坞商业电影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拥有着相当成熟且稳定的市场。随着好莱坞商业电影继续不断地向全世界迅猛扩张,中国影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之中,这些满载着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影片高效地充当着传播中国文化使者。本文从研究好莱坞电影运用中国影像的成功案例出发,以期分析出适合中国电影利用本国影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叙事风格只是导演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张艺谋拍摄的影片,从《红高粱》到《十面埋伏》,经历了戏剧性的浪漫传奇、故事性的理性纪实、影像性的虚幻诗意的嬗变过程,一步一步从中国电影传统的叙事风格迈向目前世界具有现代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张艺谋在嬗变中逐渐强化了以影像语言为叙事元素的地位,同时也完成了自己向影像本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玛格丽特·杜拉丝(Marguerite Duras,1914—)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家。她的那本获奖小说《情人》,风靡欧、美、亚各大洲,令成千上万的文学爱好者争先恐后地捧卷而读;她的那出世俗戏剧《英国情妇》,调侃自如,情节错落多致,堪称是《情人》的姊妹篇;她的那部受到广泛赞许的电影《广岛之恋》,音、形、画融为一体,今朝、往昔相互渗透,被誉为“左岸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法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德尼丝·勒当岱克在《巴黎信札》中说:“法国当今最伟大的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丝,她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正好  相似文献   

17.
烟雾手法是一种易被观影中的观众所忽略的影像场景造型元素,在电影中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意象内涵。水雾、现场人造烟雾、后期特效烟雾这些烟雾表现形式传递着电影导演的特定艺术构想,将影像时空模糊处理,营造着特殊的时空氛围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烟雾同样以饱含设计构思的姿态出现于艺术电影与作者电影中,并且通过与布光、色调的配合,成为电影摄影师与导演的"第七种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18.
哥特自其诞生之日便开始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哥特与电影的结缘既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又继承和发扬了哥特文化。电影《黑天鹅》在展现主人公妮娜性格分裂这一主题上运用了哥特式元素,妮娜恍惚的精神幻想使得影片的悬疑和惊悚风格变得顺理成章,把我们带入了一种亦真亦幻、似是而非的影像世界。  相似文献   

19.
让-雅克·贝纳克斯的《巴黎野玫瑰》是法国"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其中的形象、视点和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它可能代表了法国"后新浪潮"电影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融合性或曰杂交性.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认识《音乐之声》,是从曾获得6项奥斯卡电影奖的同名电影开始的。事实上,由于同名电影在国内的上映,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听着《音乐之声》的音乐长大的。半个世纪以来,《音乐之声》经典插曲《雪绒花》、《哆来眯》和《孤独的牧羊人》引发的共鸣从未消失过。那么,电影与原版音乐剧究竟有何异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