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经济建设是当前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一切工作的“中心”,其它所有工作都只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学报工作自然也不能例外。学报如何为“中心”服务?这是我们学报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指出 :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还要根据实践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实践告诉我们 ,在当代中国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律才能有力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这对我国新世纪头 2 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的完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整个北仑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定位为“以港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宁波乃至华东地区经济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而北仑区则作为“港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发展目标为2005年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五方面突破推动“三外”工作;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城镇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三产。  相似文献   

4.
治政和经济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治政来源于经济,决定于经济,又要统帅经济,服务于经济。反革命“四人帮”在这一重要问题上,唯心主义大泛滥,形而上学最猖獗。他们用唯心史观冒充唯物史观,否认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否认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否认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与此同时,又用形而上学偷换辩证法,割裂两者的同一性,把政治的反作用夸大为无限的决定作用,否定政治对经济的统帅和服务作用。理论的混乱必然要搞乱思想和路线。结果,我们的革命事业受到了巨大损害,国民经济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思想大解放,生产大发展。准确地、全面地领会、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批判“四人帮”对这一原理的修正和歪曲,是我们当前肃清“四人帮”流毒的一项重要战斗任务,对于我们深入地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经济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实践上印证了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科学性。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保持积极的发展速度。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中诸多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同志对“政治”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剔除了过去某些“左”的片面的理解,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其中也有不尽妥帖之处。如:有人认为列宁所说的“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不是列宁给政治下的定义,没有正确地揭示政治的本质属性;甚至认为这一说法是列宁所要纠正的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政治概念相提并论的“旧观点”,列宁后来又提出“经济方面的政治”、“从事国家建设的政治”是对“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否定。①我们对这些观点不敢苟同,特就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诸位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科学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史、哲都有重大发展,并有力地推动着两个文明建设.我国的改革从什么战线开始?应该说始于思想理论战线的改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代替教条主义、代替两个“凡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恢复和发展,它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深刻认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包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的产生、巩固和发展都是依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实现的,过去的一切社会都发挥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这部《中国现代文学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可能是由于它比稍后几天陆续而出的许多版本较早地问世了几天;也许是由于我们尽可能地消除了一些“左”的影响,力求实事求是,曾引起了有心人或说同道的青睐,香港《文汇报》副刊连续发了两篇评介的文章,香港大学黎活仁先生在杂志上发表了连载的评论文章,承他费神给我们指出了一些错误的地方,这是我们应当感谢的,至于一些溢美之词,我们深感受之有愧。正如最近有人指出的,直到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是“思想不够解放”,“象一个刚刚去掉桎梏的人那样,还不习惯于迈开脚步走路”,若是具体地说,“讲当前的问题,‘左’的束缚还没  相似文献   

10.
一、明确目的,深化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意义 当前灌区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五位一体”新型灌区创建模式,连续二十年文明单位荣誉,实现“省级样板灌区”建设的设想,都必须以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因此,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必须以思想观念的解放、管理理念的创新,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灌区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胜利地进行了一场大变革。这一场大变革也有力地带动了城市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城乡改革使我们的国家充满生机。 目前,改革的重点已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农村改革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是,“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革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认真领会和正确吸取农村改革的经验,对于推动城市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改革必须遵循“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原则,大胆清“左”破旧,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一定要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进行。当前,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政治路线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指明方向。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主题,“围绕经济抓党建,搞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经济结合 ,是贯穿于邓小平科技思想各方面的一条红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揭示了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解放了中国的科技生力军 ;“科技体制应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为从体制上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指明了方向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为高科技走富国强民之路确立了正确方针  相似文献   

14.
外国人曾把中国喻为“东方睡狮”。“狮”——一点不假,但说是“睡狮”,那又是一百年前的话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仍将以其经济快速发展再次充当东南亚这辆“东方经济快车”的火车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地宣布了:21世纪,中国仍是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2010年,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B标将如期实现,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必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共和国百岁华诞、一百五十岁寿辰时,中国的经济将是一幢更加坚固,更加完美的摩天大厦。由于中国目前进行的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到了21…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深刻总结了十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明确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理论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通过解除对生产力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过去我们只把战争年代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生产力获得解放叫做革命解放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们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今后二十年,怎样从我国现有基础出发,实现扩大再生产?是主要依靠外一延扩大再生产,还是主要依靠内含扩大再生产,是重大的方针问题。对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在两个十年里,前十年和后十年,应有所不同;在八十年代的“六五”时期和“七五”时期也应‘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今后扩大再生产,总的来说,应该走以内含为主的道路。特别是前十年,通过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九十年代的经济振兴打下  相似文献   

17.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改革中,不搞争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社会主义是实千千出来的。一石击起千层浪。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讲话精神促使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各地一浪高过一浪,讲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关键在于小平同志用一种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凡事首先问一问“是否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实践出真知的思维方式解放了千百万经济工作者的思想。长期以来,由于“左”倾思潮的干扰,人们已形成了“凡事先问姓‘社’还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二十年来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同时,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创造了奇迹,但是长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一向存在高投入,低效益并不时伴以高的通货膨胀,这些问题成为围绕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共中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根本问题,而自由与这一根本问题密切相关。《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权利话语为自由辩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思想自由的钳制。《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逐渐走出启蒙传统,确立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自由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于争取自由权利这一范围,而是从政治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在实现人的解放这一目的观照下重新思考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形成了基于“类本质”的自由观。从关注人的自由权利到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前后期不同的自由观之间的嬗变逻辑,才能系统地把握其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各条战线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调整各项比例关系,求得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地、有秩序地,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新的调整中,商业战线有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一、纠正“左”的错误,并肃清其影响 陈云同志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开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这是主体方面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在商业战线上的反应也是比较突出的,其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上总有一种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情绪,缺乏求实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