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慧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56-58
晚唐诗人李商隐,文名早就,诗人也渴望以己之才兴家展志,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终于“贤士失志”,志业一一终成画饼。加之早年家境影响下最初忧生意识的积淀,使得李商隐少年自许的骄傲逐渐退居一旁,生命意识开始潜滋暗长。间或从幽隐的心之角落,伸出敏感的手指,敲响了伤逝忧生的悲哀钟声。 相似文献
2.
孙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71-74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无题诗虽晦涩难懂却依然家喻户晓,足可见其诗的魅力。而这种魅力离不开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锐意创新,尤其是其诗中所表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1)
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年),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先驱者,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封建社会面临解体,整个社会孕育着一场大变革的前夕。清王朝已进入行将灭亡的“衰世”,上层统治阶级腐朽到了极点。大官僚大地主拼命吞并土地,敲骨吸髓地剥削压迫人民,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在外来侵略压迫下,民族矛盾不断加深,危机四伏,农民起义和市民运动层出不穷。龚自珍和抗英派代表人物林则徐以及进步诗人魏源等,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守旧倒退,强烈要求革新前进,主张富国强兵,抵抗外来侵略,反对卖国投降,同封建顽固派和投降派的尊儒反法思想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龚自珍以诗歌为武器,深刻揭露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一系列变法革新的政 相似文献
4.
范冬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有元一代,自由奔放的草原文化与依礼而行的儒家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并由此带来了社会道德规范领域内前所未有的变化。杂剧作为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自然会受其浸染,在审美内涵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对传统婚姻爱情观念的背离,对天理君权的大胆质疑,与传统抑商思想相背离的商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许多诗篇,千百年来,人口争诵,广泛流传,这不只因为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进步的思想内容,有不少篇章闪烁着尊法反儒的战斗光辉。 初唐时期,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推行打击豪家世族、奖励农耕的法家路线,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公元七世 相似文献
6.
薛冰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06-112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继承的是诗骚的言志传统与比兴手法,多借咏物、咏史或典故抒怀,故而他的诗中有许多朦胧绵邈的意象,“花”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但李商隐诗中的花意象并不局限于对物象本身的描摹,而是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李商隐诗中花意象的艺术面貌纷繁复杂,其形成也受社会、政局和个人的多重影响。从“花”这一意象出发,统计其使用情况并分析成因,探讨其中蕴含的带有义山精神特质的人生感悟、情感意绪与佛禅体证,并通过意象的用法与搭配分析其艺术特质,综合探析花意象所体现的李商隐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诗歌类义词异文的普遍性与其诗歌大量存在的意象群相关。李诗中数目类异文一般表现为数量及日期的差别,包括与日期相关的数目类异文、非对仗位置出现的数目类异文和对仗观念影响下的数目类异文。方位类异文双方一般指向不同的方向或地理位置,体现出后世读者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和探索。梳理和考察李商隐诗歌中出现的数目类异文和方位类异文,为李商隐诗歌异文的整体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李广熙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部分经历过战争苦难的美国诗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逐渐认识了“西方文明”的虚伪与堕落,因而对于他们所曾接受过的美国传统道德观念和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人类的生存价值产生了怀疑。但是,在美国那种混沌恶浊的空气中,他们又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于是便不由自主地产生出一种悲观、绝望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是晚唐优秀的抒情诗人.他的诗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艺术上成就很高.他擅长七律,典丽深婉,耐人寻昧.基本风格是情深辞婉,艺术上工于比兴、象征、用典,善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神奇中见真意,他的诗构思缜密,文字华美,对偶工巧,色彩浓艳.但有的用典太多,词意过于晦涩,流露出较浓重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10.
论十八世纪中国知识界的反传统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翔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2)
18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并不像一般史书所描述的那样沉闷而无新意,正是在封建社会“全盛”的特殊环境中,知识阶层出现了以批判传统观念为特色的新的思想动向,其基本特点是:在生活方式上,主张人性自由,鼓吹妇女解放;在学术上,反对理学和汉学的垄断地位,推崇独立思考,重视西学的价值;在政治上,否定君主专制,强调臣僚独立政治人格,甚至要求废除君权世袭,实现真正的“公天下”。18世纪的反传统观念和同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有相似之处,它预示着未来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迁,也为这种变迁准备了最原始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1.
孙琴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
李商隐精心锤炼诗歌结尾,往往以议论和唱叹结尾表达情思;用疑问、反诘、感叹结尾宣泄情感;借典型细节描写结尾表达主旨;用白描造境结尾抒写襟抱.这四点共同构成李商隐诗歌独特的结尾艺术.把握结尾艺术、从末句入手是解读李商隐诗歌,准确理解其诗歌主旨和情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宗教,那么,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的核心则是反宗教;如果说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伦理,那么,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核心则是反伦理.尽管由于二者出发点不同而导致了其具体内容上的差异,但是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要将审美活动从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获得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连璧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闻一多早期诗歌中的爱国思想与唯美倾向,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给他打下的烙印,“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不仅常常使诗人走入政治的歧路,而且又损坏了他的艺术追求。在爱国主义和现实生活的教育下,诗人自觉不自觉修正艺术上偏向,不断爆发思想和艺术的光彩。这一段经历为他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晚年的闻一多,终于以他的生命写下一首壮丽的诗。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诗歌在表现心灵世界上独树一帜.迄今为止,研究者在分析李商隐的这种诗歌风貌时都倾向于从唐代社会状况、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性格气质以及唐诗发展史几方面阐释.文章通过李商隐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认为这不仅是诗人内心感觉的外化,而且是他自觉修辞的结果.两者密不可分.这种自觉修辞艺术极大地开拓了心灵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进程和抒情方式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客观上也促进了诗词文体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由于色彩与人类的情感有着内在的关联,色彩成为李商隐诗歌各种情感、理念的载体,欣赏者能在李商隐诗歌意象色彩中获得丰富的感性体悟与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16.
星全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藏族是一个崇信佛教的民族(也有少数人信仰本教)。早在吐蕃王朝时期,在与古代天竺及祖国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相互交流过程中,佛家思想象一股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向藏族社会。随着“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建立和强化,佛教势力在历代统治阶级政治庇护和经济支持下,相继挫伤本教等土著宗教势力,迅速渗入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此,佛家思想成为整个藏民族的正统思想,长期而牢固地占据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支配和限制着人们的一言一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僧侣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大量的佛教经典也 相似文献
17.
18.
李琼英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53-55,64
仕途失意和爱情失落,使李商隐由早年的自我认同转向以后的认同迷惘。李商隐在他所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向人们展示了作为那个时代“多余人”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巍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1
李商隐主要有10首诗歌运用了嫦娥意象,是唐代众多诗人中取嫦娥题材入诗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赋予嫦娥意象独特而丰富的多重意蕴:在其笔下,嫦娥既是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又是哀怨多情的道家女冠,更寄予着诗人孤独寂寞的落寞情怀。这与唐代社会的大背景、李商隐自身身世、仕途经历、爱情波折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抒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14
本文从李贺神鬼诗的“立志”到“破志”的演变过程,反映诗歌“神鬼情”独特魅力,论述诗人诗歌世界中“情”与“志”区别干以往传统中国诗歌“言志”和“缘情”的美学特征,提出神鬼诗的非传统诗歌意义的“情”“志”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