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波 《市民》2006,(9):12-17
伟人去世30周年了! 2006年8月,我陪女儿去北京。上天安门,带她去毛主席纪念堂。排队参观的人很多,绕了纪念堂整整一个圈。排在找前面的是一个企业家模样的中年人,他一直在打电话,“我在毛主席纪念堂呐,我去看一下他老人家。”他的身后站着两个小伙子,一个抱着好大的一捧鲜花,另一个则给他打伞遮阳。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 《社区》2014,(20):16-16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天津去领一个文学奖,出版社的人领我去见了孙犁。天津至今就去过那一次,孙犁也是我唯一登门拜访的作家。孙犁的家是个大房子,并没有隔间,几个书架子也不高,后边有张床,前面有张桌子,他就坐在藤椅上。我那时把孙犁奉若神明,进去就紧张了,脸上老出汗,没敢去坐。孙犁说:坐呀坐呀。拿了凳子让坐到他跟前,又倒了一杯茶。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下午3点,朋友告诉陈光标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楼房成了一片废墟,有不少人埋在废墟下。”他很震惊,当即通知原本要去北京、天津、山西拆迁的60台重型机械车开往四川去抗震救人。他自己匆匆收拾一下行李,也会同几个朋友开车向灾区奔去。14日,他的60台重型机械车一到达灾区,  相似文献   

4.
青木 《人生与伴侣》2006,(11):42-43
姐姐说要外派学习,把潘盾盾交给了我。潘盾盾是个稍嫌沉闷的孩子,不会唱歌跳舞踢足球,也不善于和人交朋友,有时候姐姐去上班,留给他一本小人书或是开了电脑让他玩,他就能呆呆地在书桌面前坐上一整天。  相似文献   

5.
书店很小,是民房临街的一间改造的门市,我常去那儿买书。凭直觉.书店不太景气,总是只有两三个人在选书。老板是个魁梧的男人,但从他的言谈中。却能体味出儒雅,那些看书选书的,好像都和他熟悉了,有的根本就是去找他聊天的,他也乐于奉陪。  相似文献   

6.
玲珑 《人生与伴侣》2009,(11):56-56
那时候,他就是文章里写的那种“最后一个去食堂”的男生。因为他穷,最后一个去,可以只要两个馒头,偶尔要一份最廉价的菜,而不用去承受同学诧异或同情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火车大劫案     
陈新星 《可乐》2010,(12):57-57
有个年轻人叫张强,生性谨慎。一次,张强去外地出差。从上火车开始,他就塞上耳机,不和旁边的人搭讪。火车开了大半天,突然,一个小伙子凑到他身边,摘了他的耳机,把他吓一大跳。  相似文献   

8.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如此重视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9.
定期清零     
正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他去什么地方,他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  相似文献   

10.
谷煜 《社区》2011,(14):16-17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子。一天,他偷偷卖了血.买回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没用的家伙——照相机。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没有哭,只是告诉父亲,自己喜欢摄影。父亲倒也开明,卖掉两头猪。就送他去北京学艺。学成回家,父亲又东借西凑,筹钱为他在县城开了个照相馆,生意很是红火。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  相似文献   

11.
【新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但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  相似文献   

12.
有个常年在外跑业务的男性推销员,在一次成功的交易后,头脑发热,去了色情场所,结果染上了淋病。后来经过医院正规治疗,被确认为完全治愈。 但是时过半年了,这位推销员仍然感到下身不适,阵阵发痒,还有疼痛。为了避免复发,他每天都用热水清洗下身,每隔三五天就去医院打一针抗生素,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感到病没有治好。  相似文献   

13.
感动还在     
流沙 《社区》2009,(12):64-64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卞文志 《社区》2013,(12):50-50
最近,笔者所在社区的一位退休老人患重感冒,在去市医院治疗时因看病的人太多,仅挂号就用了两个多小时,加上去医院的路程有2.5公里,他乘公交换了两次车,整整—上午也未能就诊,这让这位65岁的老人苦不堪言。他在医院输液取药回来后,不住地向笔者抱怨说,老年人看病太难了'虽然社区内有几家私人诊所,但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费无法报销,自己不愿去,他希望医疗机构能够设立专门的“银发门诊”,帮助老年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郭龙 《百姓生活》2011,(12):16-16
有一位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教授注意到,这名士兵在给他取行李的途中,先后三次离开: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他脸上都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6.
王瑞红 《21世纪》2010,(4):62-62
一年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所在的公司大幅裁员,而我也不幸在所裁人员之列。被裁下来后,我在人才市场耗了几个月,没有找到一家适合我的公司。见我一次次去面试,一次次败北,老公说我有写稿特长,不如呆在家里做自由撰稿人,一边写稿一边打理家务,这样既可以赚钱,也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去遭受上班之苦,还可以省去他的后顾之忧,帮他稳定大后方,让他专心在职场打拼,反正他的那份收入也足以支撑全家的生活。见老公说的在理,我就打消了再找工作的念头,一心一意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  相似文献   

17.
眼前一盏灯     
葛闪 《社区》2009,(8):61-61
儿子近来做什么都不顺,多日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一个晚上,父亲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有没有兴趣和我到野外去转转?”天都黑了,去野外干什么?儿子随便应了一声。  相似文献   

18.
是在他们相恋的第四个年头,她毅然离他而去的。朝夕相处一蔬一饭里的平淡过早地磨光了他们的激情。爱在那时,忽然变成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以,她固执地选择漂到大洋的彼岸去读书。爱情的前路,忽然变得迷离不可预测。  相似文献   

19.
心中的清凉     
张丽钧 《社区》2013,(23):20-20
一条渡船,上面载满了急切想到对岸去的人。船夫撑起了竹篙,船就要离岸了。这时候,有个佩刀的武夫对着船家大喊:“停船!我要过河!”船上的客人都说:“船已开行,不可回头。”船夫不愿拂逆众人的心,遂好生劝慰武夫道:“且耐心等下一趟吧。”但船上有个出家的师父却说:“船离岸还不远,为他行个方便,回头载他吧。”船夫看说情的是一位出家人,便掉转船头去载那位武夫。武夫上得船来,看身边端坐着一位出家的师父,顺手拿起鞭子抽了他一下,  相似文献   

20.
戴军 《可乐》2010,(7):20-21
我一直认为,谈一场好的恋爱,一定要从餐桌上开始。两个人约会,去公园、去电影院、逛街、去咖啡厅,都是后续发生的事,第一次,一定要从餐桌上开始。 首先,你要观察他选的座位。如果他面壁而坐,这个男人的心会比较难以攻破;如果他选择一个相对开放的桌子,那么,这个男人不害怕与你沟通,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