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以印度、阿根廷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所占比重正不断上升,印度已成为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印度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现状从总量上看,印度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次数累计最多。印度商工部2004~2005年反倾销报告显示,从1992年对外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至2005年3月31日,印度共发起17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我国产品的调查有80起,占其总数的44.7%。由于一些反倾销调查是针对数个国家同时发起的,若按照“一个国家、一件调查”的…  相似文献   

2.
<正>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中的份额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除发达国家屡屡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也频繁动用反倾销措施。从欧共体1979年8月对我国糖精和盐类征收反倾销税开始,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例每年都有较大增幅,截止2001年9月底,共有30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52起,涉及到4000多种商品,粗略估计,共计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0亿美元以上。对我国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的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也日益增多。在以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基础上,亚洲一些国家,先是韩国、日本,继之印度、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也对我国的产品相继采取反倾销制裁。迄今为止,我国出口产品已收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500多种,化工、矿产品首当其冲,彩电等产品的出口也受到阻碍,直接受到影响的出口额高达1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调查密切相关,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约束.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受全球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行原产地规则过于简单、原产地标准过低、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的联系不密切.笔者分析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以及我国原产地规则和反倾销立法的现状,尝试对完善我国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结合运用的相关规定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倾案件针对中国。如此频繁的反倾销调查,严重制约着国内相关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根据对我国被诉倾销现况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博伟 《经营管理者》2009,(20):125-125
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外贸出口发展很快,企业出口产品涉及贸易纠纷案件也逐年增多。反倾销给温州许多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到国外市场,若不作相应调整,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力度定会随之加强。如何防止我国产品频繁遭受反倾销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对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反倾销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遭受反倾销调查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在这些反倾销案件中,参与应诉的民营企业胜诉较少,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为会计方面的原因,会计是反倾销诉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资产计价、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的方法选择等方面,不利于民营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新会计准则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范围扩大、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等方面.这些变化有利于减少民营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也使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反倾销应诉调查.  相似文献   

9.
谷玲 《决策探索》2013,(1):64-65
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调查密切相关,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约束。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受全球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行原产地规则过于简单、原产地标准过低、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的联系不密切。笔者分析我国企业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以及我国原产地规则和反倾销立法的现状,尝试对完善我国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结合运用的相关规定做一些探讨。一、原产地规则与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这样一来,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同类产品形成激烈的竞争格局,国外竞争者自感压力很大。因此,他们利用WTO这一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肆无忌惮的反倾销指控,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本文就反倾销的危害及应对反倾销的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便通过分析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好的预防和减轻反倾销带来的损失,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及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多发期,成为WTO成员国中“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与此同时,国外商品在我国的倾销行为也时常发生,扰乱了我国的贸易秩序,阻碍了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生产者造成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反倾销应诉情况进行分析,思考我国的反倾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应对反倾销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陆姗 《经营管理者》2014,(11):176-177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反倾销形式愈演愈烈,我国遭受反倾销立案数量已成为全球之最。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胜诉率高达75%以上,使得反倾销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构成实质上的严重威胁,基于此背景,本文从出口产品成本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在国际反倾销斗争中不能获胜的原因,并最终指出应将知识产权因素并入出口产品成本中去。  相似文献   

13.
现今在我国经济实力与出口产品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仍然遭受着日益增多的反倾销事件,严重挫伤了对外贸易发展的进度,本文从企业遭遇反倾销现状的分析着手,梳理了反倾销对象及手段,并针对反倾销原因及对策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起诉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起诉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使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辟更大的空间就显得日益迫切。中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动辄运用反倾销措施,致使全球反倾销案件数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产品屡屡遭受欧美国家的反倾销指控,使出口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加强反倾销会计的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挑战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反倾销会计的控制策略与发展策略,旨在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报道我国反倾销的立案已达300多宗,有4000多种产品涉及倾销问题,一年损失的出口销售额估计在100—200亿美元。在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于反倾销问题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入世后,我国面临的公平贸易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和我省外贸出口的一个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已经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重点目标,而我省又是近年来反倾销的重灾区。截至2004年2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共计627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66起,保障措施50起,特保11起,共涉及我4000多种产品,影响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反倾销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七贸易大国,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会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主要危害,提出实施反倾销规避会计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向我国敞开,而是许多国家以反倾销等多种形式的贸易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限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6—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中,就有一起是针对我国的,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受害最严重的国家。绝大多数诉讼案的结果,不是我国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就是我国企业承诺产品以最低价格销售。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国外反倾销,化被动为主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中国也逐渐成为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本文从经济大环境出发分析了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重点对象的外部原因,同时反思了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政策意见以缓解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