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对全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全回答:"去掉自己的一点一撇,不炫耀自己是金子。"●二对一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一回答:"减少自己的一横,少显摆‘二’。"●讲对井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井回答":不说话,保持沉默就行。"●凸对凹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凹回答":让突出的部分低下去。"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境界     
石鑫 《华人时刊》2020,(2):12-12
说到读书的境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国维所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然王国维只是一个清末学者,所以他的读书三境界的理论其实只是讲了做学问的几个境界,所以我更赞赏明朝著名学者王阳明所提出读书之五境界:第一重境界:读书的价值。老师说读书做大官,然而幼年王阳明却说:"读书做圣贤。"第二重境界:背诵经典,开启智慧。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王阳明认为:"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第四重境界:养不动心,随机而动。王阳明赞扬孟子的"四十不动心",才涵养出了孟子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它是"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的统一.这一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有许多相契合之处.从认识角度说,这种境界体现了与西方理性主义倡导的二元对立所不同的系统思维;从实践角度说,它倡导限制人的物质欲望,提升精神人格;从审美角度说,人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移情"把自然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使自然与人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正>6月2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博士生导师赵敦华教授在我校作了"运用价值规则,树立正确价值观"讲座。赵敦华教授认为应把价值观作为哲学的重要部分来学习,而价值规则决定行为。他首先讲解了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本能或风俗习惯;功利境界:动机利己,后果利人;道德境界:为社会利益,正其义不谋其利;天地境界:为  相似文献   

5.
张炜创作的众多小说构成其文学世界的四重境界:"芦青河"境界、"古船"境界、"野地"境界与"高原"境界。四重文学境界的建构汲取了道家水文化的智慧,虽历经形态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最终以"善"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四重境界如同四座山峰,标示着张炜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景致,从一重境界到另一重境界,张炜小说创作不断的超越并不意味着对既往境界的舍弃与否定,正是多重境界的营建与数峰并存,使得张炜的小说世界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6.
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天地境界"给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哲学界对此境界的理解和褒贬不一.通过对"天地境界"的解读来认识"天地境界"以及"天地境界"对当代人人生境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境界与实有相对,它表达人们对于现实及人生的基本态度,是对人生价值及意义的判断与确认之后所达到的心灵意境。从境界论看,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旨在寻求心灵之自由,"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庄子寻求"天人合一"的逍遥境界亦以人之心灵、精神的自由超越为第一义,庄子和孔子都内求于心灵,以"通"为最后的境界回归。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内直与外曲;2.虚、静;3."通"境,进而来解读庄子与孔子思想中的境界旨趣。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境界     
<正>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地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地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地了解。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便是"糊  相似文献   

9.
宋代理学的重要支派--心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核心思想的.在此基础上,该派提出了独特的"天籁自鸣"说,其主要观点是:天籁自鸣之境界的前提是作者须依据本心,心无邪思;天籁自鸣之境界产生的基础是物我一体;天籁自鸣之境界的根本特色是与雕琢造作相对应的天成自然.  相似文献   

10.
朱光潜的诗歌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诗论》中,而《诗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但是,在推进 "境界"说的过程中,朱光潜却把"境界"说情趣化了,这就是"情趣"说."情趣"说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就外在原因而言,"境界"说的圆满自足,要求诗论转换思路,以获得超越;西方美学理论的渗透和对阐释力更强的批评标准的寻求,促使"境界"说的形成.就内在原因来说,是朱光潜本人的趣味主义人生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代理学的主要论题是围绕着"境界"问题展开的。境界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宋儒以实现"心与理一"的心灵自由为人生的根本追求,宋儒境界就是心灵自由的存在状态和呈现方式。宋儒的境界理论则表现为一个多重因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式的结构系统:仁者情怀、本体体认和践履工夫,构成其主体构架;而体验感悟、心境之乐和气象风貌,则是其动态进程主要层面的特征。通过对宋儒境界系统的解析,可以发现其各个构件及整体追求都充满着道德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佚名 《今日南国》2007,(16):79-80
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填饱肚子。其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地找地方。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各式快餐店,一盘炒肉,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矣。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不爽。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从"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三个概念出发探讨了境界说,其中"境界"是"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就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说的,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4.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先生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极高明"是就人的境界说的;"道中庸"是就人的行为说的.就境界说,由于人对人生觉解的程度不同,可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妙的精神境界;就行为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一种平凡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观"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通过对《牡丹亭》的溯源及解读,挖掘其"至情观"的内涵: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至情境界。  相似文献   

16.
"游"代表了庄子追求的无束无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之精神。庄子之人生境界维度的"道"即自由的人生境界,而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由之境,可说庄子追求的自由的人生境界体现为艺术化之人生境界。而刘勰乃从具体的艺术创作的角度论"神与物游",引入"物"这一美学范畴,将在"游"的自由之艺术化之人生境界中所感受的审美体验凝聚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从而将庄子的抽象的"游"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艺术创作理论中,将庄子自由之艺术化之人生境界具象化为自由的艺术之境。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是宋词雅化的重要哲学背景,理学精神着眼于人生存境界的提升,时社会文化心理和士大夫人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宋词中崇高境界、和乐境界和醇厚境界的开创受到了"养浩然之气"、"寻孔颜乐处"和"民胞物与"等理学思想的影响.这三种境界的开创改变了词轻艳浮薄的单一风格,加深了词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提高了词品.  相似文献   

18.
老子以"有无"境界,对人生实有领域的观照与觉悟,就是"虚静","有无"与"虚静"合一就是老子以境界形态的"有无"思维论证人生领域"无中之有"的"虚静"与"无"之境界的合一,这体现了老子境界形态"有无"思维的特征。王夫之以万物实有为思维起点,以实有形态的"有无",即:"有"与"有中之无"论"虚静",统一"有无"与"虚静"于"有"与"无中之有"的实有境界之中,从而从哲学思维的深度论证了"有无"与"虚静"合一于实有,即"有无"与"虚静"统一于"有"与"有中之无"合一的万物实有。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读《教育文摘周报》上转载的张鸣先生的《人可不可以不成功?》一文,很受启发。他说:"追求成功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但不追求成功,也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而且是比较稀有的境界和理想。"乍一看,甚为惊讶,追求不成功怎么"也是一种境界"呢?静下心来一想,觉得这句话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他首先肯定"追求成功是一种境界";但眼下许多人出于名利等各种原因,刻意追求成功,甚至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肆意妄为,那就可能不仅自己不会成功,还会阻碍别人正常的成功追求,以至造成社会的混乱和资源的巨大损耗等恶果。与其如此追求成功,不如不追求成功。这从宏观上看,就保持了一种平衡。从这  相似文献   

20.
正给文章"署名"这件事,说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我们把它和人格、境界这样一些操守联系起来的时候,就能发现在"署名"这样一件小事上,也能展现出大的人生境界来:虽然只是小事一桩,凸显的却是大人格、大境界。蒋路先生是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他的身上,具有一种可贵的"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精神,而且助人不图名、情愿做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