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温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禀赋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主体缺位、民主监督失效等体制性缺陷所带来资产流失、利益分配冲突等社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温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温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资源禀赋和政府自愿选择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产权改革,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建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但在温州产权制度改革中,集体股的设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及股权的封闭性与开放性问题仍是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54-65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产权契约具有不完全性特征:成员财产产权的界定不完全且权能缺失,公共财产产权的模糊性导致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产权安排实质上是内部成员之间缔结组织契约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攫取联合社产生的组织剩余(“准租金”),从而导致成员合作社在产权安排过程中产生利益博弈,而联合社成员的要素资源禀赋将对博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5~2011年云南省内不同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收入分配状况等各方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各要素对我省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对各要素进行实证检验,对比分析单纯考虑要素禀赋和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引入要素禀赋与对外贸易的交互效应及控制变量等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我们认为,要素禀赋差异对云南省收入分配差距有显著的影响,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对云南省收入分配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它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于收入分配差距所产生的联合效应是显著的,且不同效应之间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改善我省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三重盈余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基础,借鉴已有成果,改善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综合模型,形成包含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上层,合作社绩效;中间层,含经济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生态绩效指标;下层为方案层,包括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对社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对社区社会事业的贡献、合作社成立至今总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按照该模型,剖析了被调研72家合作社绩效的现状,得出各合作社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5.
群山格局:社会分化视野下的农村社会成员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成员发生了分化。一方面,农村社会成员在横向上分化为多个并列的派系,在此基础上农村社会建构起了一种以派系为核心,主要按利益关系的大小和紧密程度向外扩展的新型差序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性农村社会成员结构;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成员在纵向上分化为若干地位不等的阶层,在此基础上农村社会建构起了上下有别的等级秩序,形成了山峰状的阶层结构。农村社会成员结构是分派结构与分层结构的有机结合。受分派和派系竞争的影响,分层结构将不同程度地"扁平化";受分层和阶层博弈的影响,分派结构将不同程度地"等级化"。在分层与分派两者结合的视野下,中国农村社会正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群山格局。其主要特征是:(一)上层精英因派系因素的影响而分裂为若干利益集团,展开竞争;(二)下层群众因受分层和分派双重因素的影响,处在若即若离、聚散不定的状态;(三)阶层博弈因受派系竞争影响而弱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型过程中多元利益结构的重塑实际折射出社会阶层结构由“身份制”分层向“资源占有制”分层的演化,与这种新的社会分层相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正成为利益结构调整的焦点,这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加速分化组合的过程中,这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的经济分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体之间的分化,更主要地表现为群体间的分化,不同社会分层的群体在经济地位高低排序中上下滑动,各群体或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以阶层性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而调控这种收入差距和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成员的权力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表明:企业收益的分配比例依赖于利益相关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即他们掌握的企业关键资源所赋予他们的权力。一定的权力结构决定了一定的收益分配结构,而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构决定了相应的企业效率。为了追求企业绩效,应该在企业成员之间确定一个均衡的权力结构。显然,这也为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困境的思路是农业发展应该走合作化道路。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合作社的解体主要不在于社员退出权利的剥夺,而在于呼吁机制的缺失。缓解和克服合作组织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搭便车行为有两个基本机制:一是在合作社形成过程中的退出机制,成员能够以此保证最低限度的单干收益;二是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的呼吁机制,成员可以以此直接惩罚机会主义者。基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合作组织的维持根本上依赖于健全的呼吁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剩余被侵蚀与防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剩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社员进行利益分配的重要源泉。在农村实践中,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众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受"资本控制""能人效应"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合作社成员之间异质化比较严重,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剩余从形成到分配整个过程被严重侵蚀,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漂移。如何从我国现实条件出发,以保护农民利益和提高合作效率为目标,处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剩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应系统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剩余的来源、形成及分配过程,探讨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剩余侵蚀的防范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从而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应合理分配土地开发带来的土地收益,并通过对不能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的资源进行更新和整合,在行为主体进行利益分配的博弈中,找到一个均衡点,使行为人不再存在任何能够改进双方利益分配的交换。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41-53
本文围绕“为什么有的农民合作社走向了规范的如体现普通成员利益、强调益贫性的发展道路,而有的合作社会主动偏移合作社的本质特征”的问题,以合作社初创形态即元合作社为分析基点,构建了“规模扩张—要素匹配—合作社演进”的研究框架,透过合作社规模扩张的三个驱动力分析了中国合作社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表明:第一,若合作社初始成员即创始成员投资资产专用性较高时,因专用性资产与新增成员要素匹配的需要,这种基于服务规模的扩张能催生出规范的合作社。第二,初始成员为扩大合作社资本规模面向新增成员吸收投资时,这种基于资本扩张的需要亦能催生出规范的合作社。若这两种演化路径前提条件不具备时,合作社易偏移本质特性轨道,这也是国内许多合作社不规范的重要原因。第三,因获取政府补贴的需要,合作社规模的扩张并不一定能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本文研究结论有如下启示:合作社制度选择是市场力量的使然,即使合作社偏离了本质规定性,但在某种情境下这对合作社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最优”的选择,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妖魔化。  相似文献   

12.
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是高校科研团队成功的保障,而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合作意愿度大小.若要加强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必须做到:(1)减少科研人员的合作成本;(2)培育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3)杜绝"挂名"现象;(4)利益分配尽可能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今,知识在主导生产资料的地位上所发挥的效用越来越显著,正在悄然地影响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利用知识管理获取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是,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或资本的投入与收益,往往很难从经济运营总体的成本与收益中剥离出来单独进行财务审计。因此,使许多企业因无从审计知识投入的成本和收益而对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望而却步;也因此,掌握知识管理审计成为知识型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本课题在借鉴近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重构以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知识管理审计体系,为组织知识管理审计提供指引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一种形式.作为要素 市场的土地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其运行有效性的标志.在不太完善的土地市场中,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可能目的在于通过市场而 合理取得土地收益;而在一个完善的土地市场体系里政府可能更强调市场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并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实现土地利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5.
王兆萍 《学术界》2007,(2):43-48
作为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工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果。由于制度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性,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导致制度在选择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公,从而使得某些社会成员能够从中获得制度的垄断收益;此外,制度绩效还因社会成员的制度运用能力存在差异而具有选择性。因此,在同一区域,即便其它发展要素条件相同,同一制度也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有效或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创新:从公司文化认同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通过签订合约与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确立了使用资源和分配收益的一般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与方式总是基于这些合约而进行。公司合约中不仅包含了正式合约,而且还包含了以公司文化为核心的隐性心理合约。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通常会在遵守正式合约的同时通过变更心理合约的方式来约束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在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其努力程度和主动创新状况的改变。高效的公司治理必须建立在最大限度包容各利益相关者群体价值取向的公司文化之上,并向各利益相关群体提供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社不仅覆盖范围大幅扩张,而且合作水平也有较大提升,但也非议颇多。为此,本文首先以合作社的"理想类型"界定为研讨起点,澄清了合作社质性规定的制度硬核与质性底线;其次,按照合作社成员角色的三重维度(投资者、控制者、惠顾者),从与"理想类型"相差异的成员身份的同一性状况视角出发,通过勾勒出一个合作社类型的理论谱系,以研判在理论上究竟存在几种合作社的可能形态;最后,具体分析了当今中国情境中多种被质疑的农民合作社现实形态及其质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研究城乡产业转移的路径。城市要素价格上涨、产业的布局指向、区域要素禀赋、运输费用等共同决定了城乡产业转移的路径:知识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主要向大城市郊区转移,资源型、环境污染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向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的中小城市转移;运输成本所占比重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向郊区转移,所占比重小的则更多转移到其他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9.
利益分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核心构建,也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关键。从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看,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是按劳分配,一是按要素分配。从国际合作社分配原则的演进看,我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制度在公共积累、交易量(额)返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存在着严重忽视管理者才能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通过法律的引领性与规范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郭亮  翟洪峰 《兰州学刊》2003,(5):133-134,100
社会分层中孕育着社会现代化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社会因子.社会分层促进了中国社会由"身份制"向"契约制"的转变,塑造了公民的现代人格;社会分层激发了社会利益群体和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催生了初步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从而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分层引发了社会成员的大规模流动,造就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雏形.而人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三个子系统,如果从其实现的社会机理来看,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又具有本质意义和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