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下,"背景官员"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对我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辩证地、理性地、客观地、历史地考察和认识"背景官员"现象,对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官员问责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关于官员的职责和对官员问责的典型记载是成于北宋的《太平御览》,该书对不同官职的问责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职位相当于宰相的司徒官。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  相似文献   

3.
好官的标准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7,(10):165-167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评价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对好官认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将"裸官""跑官""病官"彻底从干部选拔任用剔除出去,这是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中释放出的明确信号。新《条例》明确提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是德才兼备,并且要以德为先,要突出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行为操守。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德行操守在2002年《干部条例》的基础上,新《条例》将对官员品德操守的考察提升到首要位置。除了坚持任人唯贤、德才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10,(24):122-124
<正>近日,四川、江苏、宁波多省市干部公选考题陆续公布。这些考题中有的很"潮"——涉及网络流行语,有的则是为报考职位"量身定制",试题形形色色,但着重检测官员的组织领导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官考"试题对"考生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  相似文献   

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仇官"的情绪笼罩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骂官、打官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社会心态和情绪的形成,其根源还是在官员自身. 老百姓"仇官",实质上是仇视腐败,仇的是某些官员的官老爷作风.有些官员不但贪财、贪色、贪吃,还高高在上、称王称霸,官僚作风十足;有些官员热衷作秀,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些官员虚伪狡诈、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有些官员大手大脚、挥霍浪费、挥金如土;有些官员精神懈怠、作风粗暴、脱离群众、欺压百姓,无视民众利益,漠视民间疾苦等.  相似文献   

7.
<正>宋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在官员荐举方面有着深刻的实践,特别是其推行的举官责任制对我们今天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一、宋代举官责任制中关于举荐者资格的规定,对干部初始提名权透明化有重要参考意义。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其他  相似文献   

8.
田建伟 《领导科学》2012,(23):58-59
近年来,媒体经常有买官被骗事件的新闻报道,被骗者的遭遇大多如出一辙:本欲借"官托"之力"平步青云",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官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严重干扰正常的干部选任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的形象.因此,研究"官托"的生成机理,铲除"官托"的滋生土壤,是新时期匡正用人风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官托"的表现及特点 1."官托"的类型和表现.一是从角色主体看,有领导托和群众托之分.领导托是指"官托"利用与有实权的领导的特殊关系,以领导的代理人角色出现,与请托人进行交易,角色主体是领导.群众托是指一些或为情、或为势、或为利所驱使的人明明知道被考察的干部德才一般、政绩平平、群众公论不佳,但在组织考察中只说好、不说差,角色主体是群众.二是从自身动机看,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之分.主动型"官托"有的是利用与领导的亲属、同学、老乡、战友、同事等特殊关系,主动充当领导的代言人和请托人的说客;有的则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与领导拉关系、套近乎,成为领导的"朋友",进而成为"官托".被动型"官托"则是因为请托人是领导、朋友、亲戚,或者有求于人,碍于面子,被动成为"官托"角色.三是从办事手段看,有贿赂型和权势型之分.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     
<正>"民调时代"悄然来临近年,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公平和公正的追问意识增强,城市管理、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立法、政府决策、干部的选拔任用、官员的政绩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民意调查程序。同时,越来越多的民众也逐渐认知并参与到这项社会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给官员念的对联,深刻揭示出为官从政,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履职情况会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导向作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成效。正因为如此,领导干部必须勤政务实、实干苦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发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近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官托",是指以捞取好处为目的而替人谋官,在官场不择手段地穿针引线的中间人。"官托"是官场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官场乱象丛生和病象蔓延的产物。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责任重大,应当带头应对、整治"官托"现象,正用人风气,净思想  相似文献   

12.
南京:直播公推公选开先河不断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南京市十几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5年首次进行公开选拔,到2003年首次公选区长,再到公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职位范围不断拓展,职务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2月,南京市公推公选多个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岗位,又创下了周内第一。更受强烈关注的是,此次公开竞选演讲答辩过程首次采用了电视直播,官员候选人上电视公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日益公开透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决策信息》2008,(39):30-31
9月23日,浙江省首次通过电视、网络,向社会公众直播省副厅级领导干部选拔,其选拔规模之大、涉及领导干部职位之多、公开范围之广、竞选级别之高在我国堪属罕见。公选不仅能更加公正、公平地选出百姓信任的"省官",更是用人机制的重大创新和有益探索。我们将中国政府领导干部公推公选活动予以整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戴传利 《决策》2015,(Z1):90-91
提高官员在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可以有效地缓解百姓"告官不见官"的不满情绪,为民、官对簿公堂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官员了解本级政府或者部门行政执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是对官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最生动课堂。随着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如广东高院通报称,2013年新收案件9079件,较上一年增长18.17%;2014年新收案件12677件,较上一年增长了39.60%。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14年全市法院收案46万余件,结案近45万  相似文献   

15.
官员"秀"是官员和政府展示自我、宣传政策的一种新方式,"秀"是个中性词,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判断其性质,重要的是要看官员"秀"的动机以及造成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官场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容不得半点活泼,加之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所以对"秀"多少抱有排斥的心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众又期待政府官员采用更加灵活、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因此,官员"秀"不只是个人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官员"秀"的出现折射出官员个体对传统形象的思变,折射出民众对执政方式的思变.简单地对官员"秀"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未免过于草率.对于官员"秀"问题,需要我们认清其本质,深入剖析其原因,分析其利弊,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公平和公正的追问意识增强,城市管理、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立法、政府决策、干部的选拔任用、官员的政绩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民意调查程序。同时,越来越多的民众也逐渐认知并参与到这项社会活动中。本文对我国独立民意机构在政策评估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腐败如何产生,如何在组织体系中扩散,对官场帮派活动的形成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发生了多起"官二代"违规提升而受到问责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官二代"的父辈官员利用职权与影响,操纵组织体系中多人参与违规活动,已经形成了帮派活动的雏形或者为帮派活动的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官员选拔、培训制度的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学问长而官升,官升学问长"这一正向反馈机制的确立,"高能型领导"的领导风格已经成为研究者的重要选项。笔者认为,所谓的"高能型领导"是指不仅具有一般的领导素养,而且在某一(几)项非关键性职能上的表现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领导者。虽然大量的"高能型领导"的主流表现不错,但是也不能否认有相当比例的"高能型领导"仅仅短期内对事业做出了贡献,长远来看却给组织建设带  相似文献   

19.
从“官二代”现象看干部任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官二代,是指当官的后代违规获得权力的现象和种种不良行为。近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官二代子承父业、扎堆做官的事件频发,成为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分析其利弊,一方面,官二代成长在官员家庭,从小对政治活动耳濡目染,受到政治环境的熏陶和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和政治修养,积累了一定的从政本领和工作能力,这样的官员后代从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由于干部选拔任用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26-27
正9月11日,河南获嘉县发生群体性事件,副县长吴振福到现场与民众对话解决问题,当时正在下雨,旁边的警察为其撑起雨伞。不久,现场照片流传至互联网,且被冠以《河南县官与民众对话,警察持枪撑伞护卫》的标题,随即引来一片质疑。对此,该副县长及时作出回应并道歉。在此之前,诸如此类"被打伞"、"怕湿鞋"等舆情事件已屡有发生,而这一次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又一起"被打伞"事件引发的舆情事件,再次表明,当前的政治生态、舆情生态和社会心态正在进入一种让官员动辄得咎的新常态,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和做好聚光灯下被监督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