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海瑞(1514-1587),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三十二年,出任南平教谕。三十七年后,擢升为淳安县令,又任兴国县令。四十三年十月,调入朝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四十五年二月,因上疏言事而下"诏狱"。穆宗即位复出,隆庆三年(1569)六月,升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处。隆庆四年二月,以原官总督南京粮储,四月上《告养病疏》,乞休归田。万历十三年(1585),乡居十六年之久后再次出仕。万历十四年二月,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十月,卒于任所,终年74岁。诏予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深受人民群众热爱的杰出人物之一。除了与海瑞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政敌,不当利  相似文献   

2.
<正> 海瑞,海南琼山人,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生于正德八年十二月廿七日(1514年1月22日).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后,历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淳安、兴国知县,户部、兵部主事,尚宝司司丞,大理寺右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提督着黄,隆庆三年(1568年)六月擢升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粮储巡抚应天十府,在任九月,便被解职乡居.闲居十六年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一月再度出山,被任命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赴任途中改任南京中部右侍郎,直至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587年11月13日)卒于南京任上.享年75岁.死后谥忠介.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这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病梅馆记》举当时梅产地以“江宁之龙蟠”为首,但江宁(今南京)之龙蟠地小名微,而且不像“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那样盛产梅花,不过历史上江宁的盆梅生产一直较为突出。《病梅馆记》应作于作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江宁之行之后,而其最直接的触因是江宁的盆梅产品。  相似文献   

4.
《千顷堂书目》载明代修有五部广西通志,今仅存嘉靖与万历年间修的两部。《(万历)广西通志》的修纂是由广西巡抚戴燿在其任中授命苏濬编纂而成的。该志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成,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杨芳主持刊行,体裁以志为主,分为二十一个门类,从类目设计、小序和后论的运用以及材料的遴选等方面,均体现了"驭夷"的地方政治需要。在内容上,该志亦注重掌故,广采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西的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是1892年(光绪十八年)创办的太原火柴局,连同1898年(光绪廿四年)办起的山西通省工艺局和山西机器局,表示山西的近代工业由此建立起来。和我国东南沿海相比,山西的近代工业落后了半个世纪。因为山西地处内地,并非对外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对山西的影响较晚。1882年(光绪八年)张之洞在山西巡抚任内,就开始鼓吹洋务为当务之急,并在山西设立洋务局,这算是洋务运动在山西的先声。但实际在山西进行洋务活动,创办山西近代工业的,是湖北人胡聘之。胡从1892年出任山西布政使,1895年升任山西巡抚,直到1900年去职。胡聘之鉴于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时代深受封建压迫的资产阶级分子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深受外国侵略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有过反压迫的斗争。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在苏州发生了机户反封建官府的激烈斗争,并有“民变”。万历二十九年及万历三十年(1603年),江西矿监播相曾激起了景德镇的“民变”。万历三  相似文献   

7.
王国平 《社会科学》2006,14(5):67-72
1870年,监理会在苏州开创了教会事业。在此后的几十年间,监理会在苏州的传教事业是成功的。这些年的成功归因于监理会亲和地方社会,由此赢得苏州社会各阶层的好感,也得到包括两江总首刘坤一、江苏巡抚恩寿、江苏巡抚鹿传麟等在内的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归因于提高“自养”水平,努力不依赖母会的拨款;归因于“本色化”努力,传教之初就提出教会在华的领导权迟早得移交给华人。监理会的这些活动产生了有利于传教的影响。晚清美国监理会在苏州的传教活动对中国基督教区域传教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四册收有满族词人佟国器的6首词,其小传云:“佟国器,字汇白,原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东北),移居江苏南京,隶汉军正蓝旗。”谓“汇白”为佟国器的字,非是。“汇白”是其号,“思远”才是其字。佟国器历官福建巡抚、江西南赣巡抚和浙江巡抚  相似文献   

9.
由地方志所见明末社会秩序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16世纪到17世纪前半期编纂的地方志“风俗”项中,时常可以看到编者们基于敏锐的危机意识,所叙述的有南及北全国范围内各种各样社会关系中的秩序变动,而且是剧烈变动的事实。笔者曾经于1978年的论文中论述过这一问题(1)。也就是,注意到作为地方志编者的各地士大夫阶层在“风俗”项的记载中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深刻认识,将这种记载设定为“社会关系中的秩序”的概念,尝试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地方志中,南方的有万历24年(1596)刊行的浙江嘉兴府《秀水县志》,万历 29年(1601)刊行的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志》,万历33年(1605)刊行的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志》,万历 40年(1612)刊行的福建《泉州府志》,万历44年(1616)刊行的福建《福宁州志》。北方的则有嘉靖36年(1557)刊行的陕西《庆阳府志》,万历18年(1590)刊、天启元年(1621)补刊的陕西西安府《渭南县志》,万历27年(1599)刊行的山西大同府《应州志》、万历32年(1604)刊行的山西太原府《榆次县志》和万历47年(1609)刊行的山东滨州直隶州《(?)化县志》等等(2)。  相似文献   

10.
正《明实录》一直被认为是可信程度较高的史料,备受研究明史者的重视。笔者目前从事《明神宗实录》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发现其中亦有不少错误之处。兹以《明神宗实录》中沈懋孝与沈懋学二人混淆的四处记载为例进行纠误,简要分析其致误之由,并求诸位方家指正。一、错误举证沈懋孝,字幼贞,浙江平湖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修撰、南京国子监司业,后谪两淮运判。卒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沈  相似文献   

11.
许建平 《河北学刊》2007,27(4):130-136
李贽在明嘉靖四十五年就被引入心学之门,而其思想的真正启蒙则是在"大衰欲死"苦读佛经之时。李贽何时苦读佛经?曾读那些佛典?佛典到底给予李贽那些影响,使他茅塞顿开、窥见生死学问之源光点,从而走向学佛一路,成就了狂禅李贽。这不仅是明代思想史上需认真探究的问题,也是明代文学史特别是明代文学编年史上需敲定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问题。经研究可知,李贽思想的真正启蒙是在姚安鸡足山"翻阅贝经"的明万历六至八年;所读佛经为《坛经》、《般若经》、《心经》、《楞伽经》、《法华经》和《金刚经》等,信奉"有为教"与"净土宗",最终悟透因缘法,形成真空观,不仅从学理上明白了"生死大学问"的根本,而且找到了求得解脱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奠定了其后来"凡圣如一"的平等思想和"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非权威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的应天府,是陪都南京的所在地。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浓厚的兴学重教氛围,使得这里名人辈出,并创造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迎来了这一地区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为这一地区在明清时期文化的再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朝万历年间,广东诗人区大相曾以翰林院官员身份参与了中朝军民联合抗倭的“壬辰之役”,并写下一批有关这场战争的诗文.区大相诗具有鲜明的纪事诗风格.诗中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这场战争的心态变化,揭露了一些正史不曾记载的史实,探讨了中朝军队难以取胜的原因,分析了这场战争对明朝政权的损害,并希望认真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区大相“壬辰之役”纪事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雍正二年江苏苏、松、常三府大规模升州析县,为明清江南县级政区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从赋税征收和官员考成角度考察,这是当时当地赋税征收的难度超出了官员考成的合理程度的结果,着眼于解决官员个人能力所及和征收钱粮过多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分摊官员赋税征收和繁剧事务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分摊赋税负担".赋税轻重、事务繁简、官员考成与政区大小从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中央军事决策与军队领导体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中央在君相对军国大政进行决策的前提下 ,尚书省兵部负责政令的制定与推行。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机构则是实施军事行动的指挥组织。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唐代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唐代军队的统领和指挥机关前后变化最大。从最初的行台、天策上将府 ,到藩镇节度使、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唐代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终唐之世 ,唐朝都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军队领导组织和指挥机构  相似文献   

17.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对华作用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德关系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渐入高潮和步入“冰点”三个时期,而此时正值德国军事顾问受聘于蒋介石政权、活跃于南京国民政府之机。他们在华活动涉及领域之广、对南京国民政府影响之深,均超过蒋介石历任外国军事顾问。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虽然在名义上属军事顾问,实际上其在华活动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还涉及中德经贸往来、中国国防建设和中德邦交。英国《泰晤士报》驻上海记者在1935 年11 月27 日曾写道:“她的( 中国的) 整个经济———商业上的、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对这里的德国人来说是了如指掌。”〔1〕他们对蒋介石的影响极深,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够把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在华的作用与蒋介石聘请德籍顾问的原因及其来华动机用同一尺度去衡量,而应当辩证地看问题,力求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发松 《文史哲》2006,21(6):83-93
奠基于汉高祖的汉代乡县三老制度,确立了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双重身份和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地位。这一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三老在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具有独特的媒介、缓冲和沟通功能,并享有很高的声望。三老制是汉代地方统治体制设计中的高明所在。两汉长治久安,号称盛世,与这类政治设计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宁波民信局产生时间较早,其业务在五口通商之前就已延伸至内地,五口通商后迅速覆盖全国。宁波民信局的经营模式相比其他信局更加完善,其经营范围之广、信局数目之多也异于其他信局。随后,宁波信局因自身的缺陷及邮政的压制而逐渐衰落,虽然采取了联合请愿、走私等方式进行抵抗以求生存,但均以失败告终。宁波民信局虽于1935年被罢废,但其服务理念及为求存而采取的联合请愿等方式于今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殷”名号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