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帛书《老子》三段另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文字上的一些细微而又关键的差异,使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帛书《老子》中的三段文字重新进行了解释。所得的解释与目前流行的解释很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新解释消除了《老子》释义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使得《老子》一个章节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各章之间、各段之间、各句之间也不再互相矛盾。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老子春秋末期人,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过的。司马迁说:“老子者,楚若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周守藏之史也。”其实,司马迁在这里给老子明确地作了一个小传,肯定了老子本人就是“姓李,名耳,谥曰”的老子。后人有关老子是老莱子或太子儋之说,亦源于司氏,这只是后人对其疑笔误解。由于这种误解引起的争论达200年之久。关于老子的争论直接涉及到《老子》成书时间问题。关于《老子》成书的时间大致有五种观点:一如果承认了老子是春秋末期人,那么《老子》书的写作年代也就不言自明了。二《老子》书…  相似文献   

3.
老子并非姓李名耳,《老子》其书的作者为春秋末期的老聃,老莱子、太史儋与《老子》一书并无干系。郭沂提出的楚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的作者是太史儋的观点是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老子》韵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大部分:一、依王力古韵三十部,将《老子》各章所有入韵之字表而谱之;二、自用韵之部居、韵在句中之位置、韵在章中之位置、用韵之数量、用韵比配之形式等角度,归纳出《老子》用韵40例;三、古今诸家对《老子》韵读之研究,多有失误所在。究其失误之由,则主要在于对《老子》韵例之特殊性及《老子》以古谐声入韵之特殊性认识不足。特略考数例,以明一般。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魏晋之际的《老子节解》是以道教养生修炼思想注解《老子》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特色在于突出神仙信仰,强调身国一体,而且将老子思想解释成了一套具体的修炼养生之术。《老子节解》不仅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老子内解》等书关系密切,而且与另一部早期道教经典《老子中经》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老子》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方法论和艺术论诸方面来观照《老子》思想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名著。它的思想,在历史上曾有过重大影响。解放以来,也曾进行过讨论。自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问世以来,深受学术界重视。帛书《老子》为汉初珍本,较通行本《老子》、即今本《老子》为早,从两者内容方面分析,今本《老子》显然后人有过严重篡改。对此,近来已引起初步评议,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探讨,又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在这种形势影响和一些学者论文启发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想以帛书《老子》为依据,对《老子》这部书的哲学基本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郭店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用韵完全相同,同为一人所作。把简、帛《老子》说成是老子、太史儋所作,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发现以后,人们对传世本《老子》文本产生了更多的怀疑。事实上,北大简本未必处处皆是,传世本也未必来得更晚。而更有甚者,即使二本乃至各本都没有异文之处,也不证明没有错误。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要对原文有正确的解读。传世本《老子》上、下经之各第一章,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学说源于古代的道术。这些古代治理天下的原则与方法,相当多地保存在《尚书》中。《尚书》中多次以涉渊水比喻治国,《洪范》篇更总结了人们对水性的认识,给予老子以深刻影响。《尚书》历记夏、商、周时期人们天命观的演变,由《商书》的天命失落到《周书》的敬德保民,“德”的范畴被老子继承发展,诸如不争、忍、柔、谦下、慎初与慎终、保民,这些都构成了老子伦理政治学说的基本内容。老子在《尚书》“含德”、“重积德”的基础上提出了“孔德”、“常德”,以此为中介,进而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玄德”。老子继承了《尚书》中的道,井把它上升为宇宙本源和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1.
对于《老子》的文体性质问题,学术界主要有"散文"、"诗体"、"赋体"三种看法。《老子》"散文"说是西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与《老子》文体生成演变的文化背景并不完全吻合。《老子》"诗化"色彩极为浓厚,部分章节具有"赋体"特征,《老子》与先秦诗、赋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73年帛书《老子》(甲乙本)出土之后,学术界对流传上千年深信不疑的《老子》道德篇前后顺序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帛书《老子》的道德顺序是古本的顺序呢.还是通行本道德顺序符合古本原貌?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对《老子》思想的正确把握,因此,围绕它,学术界开展了长期的讨论,但至今不能给人以可信的结论。据张学方先生归纳,这种不同的看法大致有四种(参见《〈老子〉古本道德顺序试探》,载《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二期)。第一种意见以严灵峰先生为代表,持“道”先“德”后的结构顺序。第二种意见以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和徐复现…  相似文献   

13.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中的欲望观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的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因此他自然是主张禁欲的。这一看法是对老子“无欲”观点的表面理解。实际上,老子对真正的欲望并没有否定。相反,他以“道之自然”等为其哲学基础,构建了一套以自然生命欲望为核心的欲望体系。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宇宙创生观与现代量子宇宙学杨克忠,沈有根一、“道”的两重性质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老子第一个赋予“道”以宇宙本根的含义,①《老子》之简练精深却令人扑朔迷离。误解甚多。我们认为,在《老子》中“道”的本根意义是通过用“无”与“有”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其理...  相似文献   

15.
从郭店简本《老子》看“绝仁弃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发现的竹简《老子》甲本中 ,有“绝为弃作”的说法。一些学者认为这是《老子》原本的说法 ,今本《老子》的“绝仁弃义”是后来的改动。但本文认为这并不是今本的改动 ,而是简本《老子》对原本《老子》的重大改动  相似文献   

16.
《老子》用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用韵研究喻遂生一、引言《老子》是《诗》《骚》之外考证先秦古韵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老子》用韵不同于《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于散文中夹用韵语,而是句式大体整齐,用韵频繁,被学者誉为“古之哲学诗”;若不知其用韵,即被认为“不但不达五千言铿锵之妙...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一书,体道高妙,历来为前贤所称颂;《老子》一书,状道亦高妙,前贤却鲜有提及。孔子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一部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论道之作,《老子》言之有文,可谓信而有征。因此,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发掘《老子》言之有文的文章学价值,必然会促进我们对《老子》文学史意义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郑氏家族藏书及其著述》一文(发表于《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拈出郑氏家族中私人藏书家及著述者21人。一个家族历代有如此多藏书家和著述者,在藏书史上殊为难得。笔年近年披阅诸种史料,发现该文尚有遗漏.又拈得16人,现分述如下。1、郑济(1335-1403)明代人,字仲辨。浦江郑义门人,曾受学于宋濂,诗文多有新意,不蹈袭古人语。又善书法,得晋唐诸体精髓。方孝孺《逊志斋集》在《题王羲之(游目帖)》中曾誉“浦江郑君仲辨最博雅善书”。洪武二十一年(1393)召受左春坊左庶子。其人颇有著述.现存《潜溪文粹石识》[1]。2、…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中,《老子》的新注释本有三种陆续问世,复旦大学哲学系的《老子注释》(简称复本)、任继愈同志的《老子新释》(简称任本)都认为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下层势力的利益。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尚可商榷。  相似文献   

20.
从《老子》认识、修养方法及其方法论三方面说明,《老子》只有朴素的自然辩证观,但没有转化成为它的方法,所以不能称《老子》的思想方法为朴素辩证法,也不能说它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文章还探讨了《老子》辩证观没有转化成为辩证法的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