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岱所标举的“一往深情”,是他在晚明文艺求真求变的思潮影响之下,由于自身素质及家世等因素所形成的趋近于魏晋名士的审美情怀。明朝灭亡和身世巨变使他的审美情怀真正接近了陶渊明,即在洞悉生命底蕴的基础上对人生的深情眷恋。其散文创作的落脚点是“一往深情”的审美体验,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使张岱散文具有传统士文化与晚明市民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疏离时代主潮的名士精神——新文学“闲适”散文主体精神探讨张岚“闲适”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不同于“载道”话语的“言志”散文;从狭义上讲,则是指那些取材于身边琐事,表现一种文人式的闲情逸致,以家常闲话式的笔调抒写的小品散文。本文所...  相似文献   

3.
周荷初 《船山学刊》2002,(4):106-109
废名与晚明竟陵派在性情及散文创作方面的相似暗合之处 ,有来自时代与自我两方面的因素。他们都接近佛教 ,其散文创作明显受其影响 ,但废名解读佛理注重于以现代的文化意识予以观照。他们都具有传统名士孤傲拔俗的精神气质。为文强调自我心体带有回避现实的倾向。其散文都“涩味”较重 ,废名的作品表现为思路跳跃、语意曲折 ;竟陵派则偏于奇僻幽峭的境界。两者都刻意追求语体形态的“陌生化”效果 ,其创新的特色与晦涩难懂的局限并存  相似文献   

4.
黄崑威  戴叶 《船山学刊》2010,(3):164-166
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与名僧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指出通过名士和名僧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玄学和般若学的理论互动,最终出现了名士与名僧合流、玄学和佛教般若学合流这一东晋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想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和出版情况进行了整体性分析.文章认为新时期以前的大陆散文创作受到大一统文化规范的极大影响,导致了散文的文化思想一体化和文本结构的模式化;新时期以后出现的"大散文"的创作和出版,既是对新时期以前大陆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及其审美模式的反拨,又表现为文化思考的活跃与多元;其间,"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和浓厚文化意味的大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则是"文化散文"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文章分析了大散文创作的文化背景,并对大陆和台港"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艾煊的散文创作开始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是当代散文,乃至于整个当代文学最早表现出江南文化特征的作品,它记录了艾煊找寻和回归江南文化品格的足迹,在当代江南散文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对于长期受政治主流文化熏陶的艾煊来说,其散文创作也体现了江南文化和政治文化相矛盾、相交织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汉末蜀地受中原战乱的影响较小且物产丰富,并较早安定了下来。蜀地政权的前期统治者刘焉、刘璋父子执行"为政宽弛、优遇大族"的政策,后期统治者刘备、诸葛亮采取"儒法并用、调和侨旧"的政策,从而吸引了大批中原名士迁移并定居于蜀地。通过中原名士在蜀地的政治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原地区的社会文化风尚,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品评清议士风,逐渐对蜀汉政权和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散文在漫长的发展建构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民族感情、智慧和精神在内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散文文化”.这种散文文化既是一种文学的写作,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本体制,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散文就不仅仅是研究一种文字的写作,而是探究深植于文化中的大爱和人文情怀,挖掘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感原型和精神原型,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中国散文所体现的文化生命理想、理想文化人格、抒情审美传统等,对当代文化的审美建构有着不客忽视的价值,就网络散文和全民写作而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自我和谐和和谐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汉魏名士中存在着事功派与浮华派的分歧。事功派名士贵务实,多有经国济世、打理庶务的能力,长于政治经济;浮华派名士尚虚誉,多有清谈交游、论辩著述的能力,长于思想文化。双方既特色鲜明,又在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魏社会政治的变迁中,双方经历了若干次冲突,之后逐渐走向融合,最终混一为以儒玄双修为特点的士族。  相似文献   

10.
西部散文四人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西部散文崛起 ,与学者散文平分秋色 ,雄踞文坛 ,出现了西部散文的代表作家 :周涛、张承志、马丽华、刘亮程。他们的散文有着鲜明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趋向 ,构建了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体现了西部散文不可替代的文化和审美特色。它的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解读这些代表性西部散文家将是十分有意义的文学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