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体系结构,是形成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主要特征的重要渊薮,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将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参验,首次对楚国土地制度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西周时期,楚君对周天子具有经济附庸关系,楚国的土地从名义上说为周天子所有,楚人则只是占用土地;从春秋初期到战国中期,楚国的土地所有制走的是一条国君所有制与里社占有制、领主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相结合的道路;楚国土地所有制主要有王田、食邑和小私有土地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以及封建剥削关系等几个方面就汉族移民进入蒙古地区后,对蒙古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初西方势力的冲击伊始,伊朗传统经济社会秩序渐趋解体。对外贸易是西方冲击的重要形式,贸易总量的增长、贸易结构的改变和贸易逆差的扩大构成恺伽伊朗对外贸易变化的主要特征。其逻辑结果便是伊朗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其农业经济商品化亦取得显著发展,突出体现为农作物产品出口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的增长与土地的私有化倾向。伊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渐趋解体,农业现代化进程拉开序幕。然而,恺伽伊朗的农业经济在商品化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其农业生产技术亦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则在于传统农业体制所导致的相关农业投入欠缺。在外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实物分成租佃方式的结合,仍是恺伽伊朗农业经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 1932— 1935年间川陕苏区土地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措施及经验教训等问题。为了解决川陕地区土地占有不均、地租剥削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等诸多问题 ,川陕苏维埃政府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深刻变化 ,初步改变了当时川陕苏区农村的阶级结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勾勒出雅典城邦土地所有制形成的大致进程 ,对城邦土地所有制的两种存在形式——公有地和私有地的占有和使用状况作了探讨 ,认为雅典城邦土地所有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小土地所有制 ,它构成雅典城邦的经济基础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和繁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某一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是决定于它的经济基础,亦即生产关系,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又是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想研究中国殷周社会的性质,就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入手;而且要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本上就是要说明殷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因为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也是“土地所有制和农业构成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在各种社会和因素的促使下,土地占有形态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蕴育着土地占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的趋势,而且以乡绅、约曼为主体的大土地占有结构又取替了以广大公簿农为主体的小土地占有结构,并与现存的大土地所有制相结合构成了都铎王朝土地关系的基本特征。这种土地占有权的变革为英国农业从封建小生产向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的过渡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当时农村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长期存在 ,其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长期延续。在这种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之下 ,实行严格的土地属最高封建领主一人所有和严密的份地制 ,限制了农民内部更大的阶级分化 ;实行的领主庄园与农村公社同体的制度 ,模糊了农民对土地所有制的观念 ,这就严重的阻碍了土地的私有 ,使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成为不可能 ;采取平分土地与平分负担相结合的制度 ,严重的限制了农民离开领主土地的自由 ,使农民世世代代地被束缚在领主的土地之上 ,极大的阻碍了商业、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阻碍了商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更难以兴起 ,结果使新兴的生产关系—地主经济难以产生 ,导致封建领主制的长期存在 ,使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处于迟滞发展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9.
一般研究强调,明清以来地权分配呈集中趋势发展,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制度,侗族地区也不例外。清水江土地契约文书(天柱卷)为我们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的第一手素材。从天柱文书看凸洞侗族地区地权分配,自乾隆四十六年到1950年169年问。发生了2097次地权转移,其中田地买卖1158次,816农户出卖田地,537农户购进田地,反映出地权转移相对自由、活跃;因其田地转移大都在中小农户中间进行,未形成少数人占有较大田地局面,呈现凸洞有土地兼并势头而无大土地集中现象。故不存在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一个由自耕农为主构成的侗乡社会,即类似一些经济史家所谓“农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等级的严格性问题。迄今学术界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有关的论著,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缺乏西欧那种硬性规定的土地所有制等级结构,此结构使得政治名份和土地占有两种因素在形式上分离。中国学者争论的焦点就是政治名份与土地占有是否相符。由于争论的双方均将政治权力与土地买卖的作用对立起来,导致了该问题的旷日难决。本文试图综合政治、经济诸因素对中国封建等级的形成基础进行动态考察,阐述这样一对从静态与孤立的角度均相互矛盾的客观事实,如何有机地统一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从而使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政治名份与土地占有始终保持着旋转和谐。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代土地制度与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汉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中国史学家的意见分歧很大。侯外廬先生认为秦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是“皇族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他说“自秦汉以来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一条紅线贯穿着全部封建史”,[注一]并且明确的指出“皇权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法典化,在汉武帝时已经完成。[注二]同时侯先生也提到在“皇族的壟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之外,也有“许多领主占有制以及一定的私有制并存在的,首先是所谓豪强地主的“占有权”,其次是农民当做自己的土地的“使用权”,甚至有一定的土地买卖权。[注三]等土地占有形式相并存,侯外廬先生的论点,得到了李埏先生的支持,李先生虽然批判了侯先生所提出的“皇族壟断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名词用得不够恰当,而应当用“封建  相似文献   

12.
清代内蒙古哲里木盟开发前,面积约1,492,455平方里,区域之大冠于内蒙诸盟。当时拥有蒙民25,300余户,166,500余口。土旷人稀,除游牧之地外,皆莽莽荒原。清代内蒙古是以封建主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蒙古封建主占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草场、荒地和牲畜,广大牧民则依附于各自的封建主。清朝统一内蒙古各部后,对蒙古的统治,除依然维持这种固有的生产关系外,还实行了不同于各行省的许多特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正在冲破行业的羁绊、所有制的界限、地区的封锁,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地发展。在全国注册登记的各种经济联合体有32000多个,已形成24个跨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网络。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和企业群体、企业集团的兴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在深化改革中继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农业经济充满了互相矛盾的各种现象。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在边疆地区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县一个矛盾现象;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中原地区早已存在地主阶级大土地所有制,但自中唐以来日渐衰亡的官田又死灰复燃,而发展了国家土地所有制,这又是一个矛盾现象;从生产力的主体——农业劳动者的角度看,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在某些方面确有改进和提高,但是作为工具和技术主体的广大人民,对封建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却在增强之中,这是第三个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迄今尚无一致认识。笔者认为作为封建制生产关系核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式,因此对各阶段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进行具体地研究,有益于讨论的深入。本文仅就封建生产关系初步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及其演变过程试作探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尼雅遗址出土的亻去卢文简牍中相关农业经济方面文书的研究,揭示出农奴社会制度下的精绝国土地所有制之形态。土地私有是精绝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作为私有财产,无论是买卖,还是抵押葡萄园土地,双方均立有契约或协议书。葡萄种植是精绝国的一项经济支柱产业。精绝国大面积种植葡萄促进了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国家对酒业的管理十分严格,设立有专门征收税酒的酒局,以村或百户为单位向酒局上缴税酒,国家将税酒还通过商运销售到周边国家与地区。葡萄种植户拖欠税酒是要支付利息的。酒税是精绝国的一项主要财税来源。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依个人愚見,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國家土地所有制并存,而以前者为主導。在兩稅法頒布以前,北方某些地区曾經时断时續地实行过均田制,封建政府通过均田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但是,均田制的实施在原則上是以不触动地主占有土地为前提的,所以,随着社会經济的發展,私人地主便進一步侵吞土地,由民田及官地,至开元、天宝之际,地主庄田即在在皆是了。这样,作为國家土地所有制的均田制澈底破坏了。兩稅法頒布以后,虽然官庄仍屬國有制,但封建政府通过官庄掌握的土地数量远較均田制实行时少,而且官庄本身由于采用一般地主庄田的經营方式,國有性質也日益削弱。因此,中唐以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統治地位進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演化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存在三条发展逻辑:1.小生产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原始共产主义公有制——私有制——未来共产主义公有制;3.无所有——所有制——无所有制。因此,不能将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发展逻辑简单地归纳为线性演化的关系。否则,随着现实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就很难依据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选择与此相适应的所有制的结构与形式。  相似文献   

19.
奴隶制的发展总是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小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联系在一起的。奴隶制的发展有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两者互相起促进作用;对于小土地所有制则不然,奴隶制的发展,促使小农破产,造成小农经济崩溃。小农脱离土地,城市贫民增加,公民与土地所有者基本合一的原则逐渐破坏,城邦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这是雅典城邦危机的原因和标志。  相似文献   

20.
江苏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具有四大特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其主体地位未改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产权相结合的混合制经济不断壮大;江苏地区所有制结构各具特色。江苏所有制结构变革的制度创新给其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存在差距。江苏国有工业经济比重在明显下降,但在重点行业仍居绝对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低速低效运行状况未得到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