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统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科学奖被公认为是科学界的 最高奖赏,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已有46位学者获此殊荣。今年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宣布,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因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的贡献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赫克曼1944年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现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克法登于1937年出生于美国的罗利,现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已被广泛用来对个人和家庭行为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双双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四年内第二次授予了“计量经济学”(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因获得了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相似文献   

3.
ARCH族波动模型的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波动率与ARCH族计量模型的研究背景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一次授予了计量经济学家,这是四年内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二次授予"计量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和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因为他们在处理"时间序列"变量的研究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而获此殊荣.恩格尔的研究方向是波动性随时间而变化的变量的统计规律.恩格尔的研究成果通常用于金融市场价格分析.他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现已被金融市场广泛使用的ARCH模型.  相似文献   

4.
微观计量经济学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乐平 《统计研究》2002,100(3):43-46
一、前言世纪之交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J·赫克曼 (JamesJ Heckman)教授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 (DanieIL McFadden)教授 ,以表彰他们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前者的贡献“是发展了选择性样本数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后者的贡献“是发展了对自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微观计量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统计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它是研究微观数据———即大量个人、家庭或企业的经济信息的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微观数据可以是某一时点的横向数据 ,也可以是相同观测对…  相似文献   

5.
1949年美国统计协会主席、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于1985年7月9日与世长辞。美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萨谬尔逊曾这样评价这位统计学家的功绩:“西蒙是二十世纪经济学的巨人,他是测算国民收入的奠基者,他开创了计量经济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投入产出经济学中数学方法运用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真 《统计与决策》2004,(8):133-134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进一步向人们昭示了经济学数学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已使得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领域越来越宽泛.但数学与经济学无论从研究对象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是不相同的,为了使经济学在运用数学方法时不出现泛滥或纯粹数学形式的表达,就需要研究分析经济学与数学相互融合的机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沃西里·里昂惕夫所著<投入产出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化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
应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的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史的开拓者、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教授(Douglass C.North)7月9日下午来国家统计局出席  相似文献   

8.
高凌云  程敏 《统计与决策》2007,(11):144-145
一、导言ELES是经济学家Llu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R.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的基础上推出的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与现代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与现代市场经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何晓群1994年12月,瑞典国王把象征着经济学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三位博弈论学者。这分明是对三位数学家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杰出工作的褒奖,因为三位获奖学者不仅是经济学家,也是从事博弈论研究的数学家。从三...  相似文献   

10.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日宣布,将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以表彰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两位获奖者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们在70年代发展了已被广泛用来对个人和家庭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对他们的科学贡献作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69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为“瑞典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以来,截至2004年已颁奖36届,全世界共有55位经济学家因为其卓越贡献,获得这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协整理论与消费函数协整(cointegr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 年代,由200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恩格尔 (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后经众多的计量经济学家发展成为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协整理论认为,两个或多个非平稳经济时问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若从经济意义上来理解,则说明这些经济变量问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认识经济变量间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对于掌握经济规律、制定经济  相似文献   

13.
每年金秋十月,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当数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谁家。当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走过了34年的风雨历程。从1969年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起到2002年的34届中,共有51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4.
李伟 《浙江统计》2004,(2):18-19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联合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来计算本国的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SNA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有目共睹,三位经济学家也因此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James J.Heckman和Daniel L.McFaddan,以表彰他们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所做出的科学贡献。本文剖析他们原创的选择性模型和离散行为分析以及后续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是对“发展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论的创新”,以及“二者的整合”,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微观经济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真 《统计与决策》2007,(21):171-173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门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与数学、数理经济学、数理统计学以及经济统计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存在本质区别。为了消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很有必要强调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基于分析和认识其经济学的特性,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理统计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与创新,计量经济学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推动了经济学的实用化。而对计量经济学有关计量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一词的结构创造性提出的。经济计量学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中文译名有经济计量学和计量经济学两种。前者在于强调该学科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浙江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System,ELES)是经济学家Linch于1973年在美国经济计量经济学家STONE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9.
5月30日,“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邀请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5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主题,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战略决策支持。本刊将连载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题演讲。在美元稳定的情况下,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比盯住通货膨胀指标为目的的灵活的汇率制度对中国来说是好得多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联合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国经济核算体系(SNA)来计算本国的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SNA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有目共睹,三位经济学家也因此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旧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