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关于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1942年发表了《科学的规范结构》的文章,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科学的精神气质”。 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于习俗的价值而获得合法的地位。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法令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了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精神分析学的术语来说,也就是形成了他的超我。虽然科学的精神气质并未被系统整理,但是从科学家的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科学的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中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界、学术界不端行为屡屡出现的今天,科学规范的建构和完善已是当务之急。科学规范是指导和调控科学共同体成员行为的、具有普适性和长效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也是评价科学活动和科学家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的标准。根据科学规范调整的对象、科学活动的阶段或目标、科学家的权利和义务、科学规范的抽象程度或强弱程度,可以将科学规范分成七大类十六种调整科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调整科学活动中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规范,调整科学活动中各种知识之间关系的规范;指导科学研究的规范,指导科学成果评价的规范,指导科学成果应用的规范;科学认知规范和科学伦理规范;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科学原则与科学规则;提倡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毋庸置疑,科学家应该对社会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或伦理责任),但这种承担是有限度的。科学家究竟怎么承担或如何承担某种有限的道德责任,面临诸多困境。例如,追求学术自由与限制某些具有潜在危险应用的科学研究之困境;科学家角色与公民角色冲突之困境;科学及其副产品技术以及政治等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困境;利害相间、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使得科学家难以作出中止具有危险性科学研究的决定;科学家在政治上的不成熟,造成了抉择的困境等等。要化解这些困境,必须增强科学家应有的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各种制度保障,用制度规范科学家的社会行为和科学的技术应用;事先对科学的技术应用进行评估,以减少风险;同时,科学家要如实公开相关信息,提交公众讨论。  相似文献   

4.
规则是人们活动的规范,是人对规律的应用。“规律”与“规则”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不可相互取代。从发现规律到制定规则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技术科学的任务是发明技术规则,人们通过实施技术规则来改造自然。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规律和社会规则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成为社会建制的时代,科学活动中担任基础研究者的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及其社会应用不可能卸责。科学家在设置科学问题、公布科学真相、预见和规避科学研究风险、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教育上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基于科学活动过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必须合理审慎地确认科学家所应承担的责任范畴。提升科学家责任,应当依赖于社会科学观念进化与责任机制构建双重路径的并行努力。  相似文献   

6.
张康之 《江海学刊》2022,(1):144-152+255-256
在工业社会中,规矩主要是以规则的形式出现的,规则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其典范形态则是法律。正是由于法律以及多种多样的规则的应用,构成了法治社会。规则的规范功能也有着规范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规则建构的“路径依赖”会导致与差异化的现实的冲突;其二,规则的规范功能具有历史性,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出现了规则规范功能去势的问题。风险社会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特别是风险社会使整个人类被动地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突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问题。所以,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思考行动规范的问题,应当把人的共生共在的理念放置在第一位,使其发挥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7.
读康德真正是“苦莫大焉”。繁复艰涩、嗦嗦,随时随地的疑难丛生、莫名其妙、混沌一片。而正是这样的著作却要重建科学知识的形而上学基础,还科学以信心、价值和尊严。纵观科学发展史,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科学家是依靠“纯粹理性批判”来重建对科学的信念的,即便是那些大师级的哲人科学家也不例外。世世代代的科学家们只是依据科学界所公认的规范、方法进行研究,而很少反思过问这些规范、方法是否坚实,为什么有效。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只要面对科学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事实,就足以让科学家们对科学信心百倍了。是的,…  相似文献   

8.
张今杰  林艳 《北方论丛》2011,(4):127-132
库恩和阿佩尔都重视规则或规范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强调共同体是科学家的研究和解释学家的语言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哲学主张都倡导了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的对话与交流。但他们对于规则或规范、科学家共同体或语言交往共同体的主张是不同的,这导致了他们对于真理问题的不同看法,库恩在真理问题上持相对主义的立场,而阿佩尔则主张终极奠基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必须假定自然现象中有规律,这是他全部工作的信念基石。因而,科学家必须认为世界是合平理性的,即合理的,理性要求规律是简单的,于是,科学家把简单性设定为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因此,当人们说简单就是美时,应当加上一句:简单就是合理。追求逻辑上简单的心理倾向,在假说产生中起着巨大作用。这里首先应区分假说和理论,我们不赞同把理论看作被广泛接受的假说,把假说看作尚未被接受的理论的观点。假说必须是经验命题,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除了经验命题还必须包含一些逻辑命题;科学理论还必须包含命题变形规则,运用这些规则,可从经验命题(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是该理论独有的假说)和逻辑命题演算出无限的经验命题——其中若干可同观测结果相对照以  相似文献   

10.
丁原明 《人文杂志》2006,2(4):31-36
许多科学家认为道家有科学思想,但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价值原则。道家的“尊道循理”为科学的求真求是铺垫了一种文化形态,其“复归于朴”则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怎样不背离真朴而符合自然之道的问题;其相对主义也为破除知识绝对论、科学万能论,实现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方法论原则。道家所以同科学构成一种文化价值关系,就在于它所设定的这些文化原则,既是宇宙自然的法则,又是评判是非和社会伦理、规范、价值的原则,因而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朝着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但科学家们也有失误.失误的产生有科学自身的因素,也有科学家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中,其学术权威的不当发挥在科学家众多失误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从角色理论谈科学家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桂波 《兰州学刊》2008,(12):20-22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伦理问题日益凸显。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德性品质和意志行为对科学研究的推进和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他们价值选择的复杂性,在科学自由与社会责任、组织职责与科学良心、公民义务与终极目标的矛盾冲突中,他们往往陷入伦理选择的困境之中。而超越这种伦理困境的途径在于科学家坚持自律的道德要求,坚持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担负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的责任是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科学家恪守学术责任,探索真理,为社会增加客观知识系统,致使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审慎确定科学研究方向、研究手段和合理应用科学,以保证科学健康发展。科学家的责任推动科学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14.
赵冬 《晋阳学刊》2006,(2):118-120
科学家的社会角色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后,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基本上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担负起造福人类的重任:一是把科学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并成为“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二是思考科学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一切方面的影响,从而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敦促科学应当正当地应用于社会建设。虽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家在这两方面的责任,其表现内容和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越来越强化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现优先权与科学奖励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争,实质上是同行“承认”之争,是一个科学奖励的问题。科学奖励的实质是对科学家独创性成就的“同行承认”。“同行承认”的对象是科学家的独创性成就,这就涉及到了“独创性”和与之相对应的“谦虚”是否应当成为科学家行为规范的问题。独创性和谦虚这两条规范和默顿最初提出的四条规范的关系大致是:“独创性”是与四条规范相并列的另外一个系列的规范之一;“谦虚”是公有主义的逻辑推论。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既承担着制定有关规则和规范并监督这些规则与规范实施的责任,又承担着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规范和改造自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共同体在理论估价中诉诸审美标准是理性的行为,科学革命是科学共同体对以前审美规范的舍弃。科学家用于理论估价和选择的审美规范是通过审美归纳机制形成的。理论估价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经验标准,二是审美标准。只要科学目标不变,经验标准就始终有效,审美规范随着过去的科学理论的经验绩效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们对于作为社会客体而存在的科学的意义和作用较为关注,但对于科学活动和过程的主体——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还不太关注。本文认为要全面了解科学的作用和意义,就必须探讨科学工作的社会特性。科学工作者与社会是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的,他们对一定的社会环境特别地适应,较容易接受社会的时尚,同时他们对社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破除迷信等方面对社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科学工作者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工作者有重要的规范和教育作用,共同体中的科学家虽然从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效率低下,但仍然不懈努力,相互竞争,直至产生极个别的金字塔式的顶尖人物。  相似文献   

19.
政策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多元的和包容的,需要加强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既不排斥科学的实证,也不拒绝规范与哲学的知识.无论是从个人主义还是整体主义的视觉获得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知识或不同观点都是科学的.当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大体上停止了脚步或进展缓慢,其根本的原因正在于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发展非常滞后,且理论研究和中国的政治决策规则等实际经验过于脱节.结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政策决策的政治规则,我们认为,政策科学在当今中国问题研究中存在以下难以回避的若干理论和方法问题,即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价值观念与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共同体会因科学家的声望大小而产生一种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优势累积效应,它会导致科学资源向少数人集中,这就意味着许多“天才”失去了发挥科研特长的平等机会。 显然,“马太效应”不利于科技发展, 然而,信息科技的社会化却为众多科技“天才”们提供了消解“权威结构”的机会。社会的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主要特征。 网络需要统一的规则和相互兼容的技术标准,否则各个局域网、节点就无法链接起来,但是,网络秩序往往并非官方所能主导的,而是“自组织”形成的。在既非完全规则、又非完全随机的分布式网络拓扑空间中, 信息科技的创新力量有着明显的大众化趋势,这一趋势的不断强化将会逐渐消解传统科学家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