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与发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创新实质上是使用价值的创新,因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所以,创新就是具体劳动的创新。分工、资本、科技和教育、制度等等都是具体劳动创新的条件。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创造有利于具体劳动创新的各种条件,才能不断地促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品作为劳动产品,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因此,从经济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角度看,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有审美价值。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价值的三位一体 人的劳动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活动,它不但创造可供人类自身生存的使用价值,而且创造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审美价值。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在人类的劳动产品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劳动产品是劳动者直观自身的客体,它不但以其自然属性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且其规则的形式、悦目的色彩以及优美的造型还作为审美价值满足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广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创造更高的价值,实际上是误解了马克思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思想.使其陷入"循环论证"的困境.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是属于劳动力价值的生产、再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报酬的多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劳动的二重性和由此产生的商品的二重性: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虽然在质上千差万别,但都是同一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不同存在形式。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具有质的特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价值。既然具体劳动是抽象劳动的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那么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不同存在形式。(注:价值实体凝结在商品内部。这个实体不能以“纯粹的”形态孤立存在,否则将是形而上学。它必然通过一定的形式存在,这形式只能是使用价值。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绝对抽象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过程中与其它有关的具体劳动发生和保持关系的过程;绝对抽象劳动力是由劳动者在进行一种具体劳动过程中所处的绝对自我限定程度来决定的;相对抽象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的过程中遵守与他所从事的具体劳动直接有关的劳动规则的过程;劳动者在进行一种具体劳动过程中所处的相对自我限定程度是由该劳动者在进行该具体劳动过程中本人所要直接遵守的劳动规则和所要直接知道的科学技术知识等因素的数量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肖炎 《松州学刊》2000,(2):49-49
我们生而为人,我们行进的轨迹称作人生。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劳动者制造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产品通过交换产生价值。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不同,因而价值有高低。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我们通过不同方式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资料工作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否充分认识资料工作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开展社会科学情报资料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科学研究能否繁荣和发展的大问题。一、社会科学资料工作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离不开生产的原料或对象。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精神生产,它和物质生产一样,需要生产的原料,而文献资料和情报资料就是这种精神生产的原料。社会科学研究不象自然科学那样,还  相似文献   

8.
资源是物质生产的基础。人类在生产上、生活上、精神上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等,都属于资源。从经济角度看,资源限定于现存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利用自然要素进行加工、改造,生产出各种经济物品,最后人类在上述基础上不断增长的人口、知识、文化、管理体制等,只要进一步有利于物品的生产和使用价值的提高,都可称为资源。资源可分为三类:自然资源,如土地河流、矿藏、生物等;经济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劳动的属概念是人类进行的多环节活动 ;劳动与人类其它多环节活动的区别就在于劳动具有社会强制的特征 ,同时 ,这种社会强制还有其量上的社会规定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主体对劳动客体的作用 ,即从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作用这一角度来考察和描述劳动 ;具体劳动量由具体劳动所引起的劳动对象的变化的数量来表现 ;具体劳动量的统计单位与劳动对象变化的单位相一致 ;具体劳动力的计量方法是具体劳动量除以进行该项具体劳动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陈征 《东南学术》2004,(5):68-72
本文对技术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以及创造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军 《文史哲》2006,1(6):146-15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物化劳动价值论迂回地将物化劳动等同于活劳动,笼统地说过去的和本期的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忽视活劳动的相对有限性和具体的时空规定性,不能正确把握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内涵。因此,物化劳动价值论并非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坚决反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谬论。  相似文献   

13.
康昊天 《理论界》2013,(12):9-12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理论基石,其中的分工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分工范畴的分析可以沿着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进行,并且在反映历史逻辑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的过程。分工是客观的物质社会关系一项重要内容,与所有制等概念紧密联系,并且不能通过人为拟制的制度来消除,只有在物质生产力质的飞跃的情况下才能扬弃原有的分工体系也即物质社会关系。分工的范畴的再认识,对于拓展经济理论研究的范围和经济改革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面对21 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广州城市性质与功能的定位必然产生变化。广州要发展,必须发展知识经济,确立由4 个系统组成的广州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确立教育和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一个支柱部门,成为广州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为此,广州城市性质与功能应该定位为华南地区、东南亚地区的教育科技城和以知识经济产业为主体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5.
关娜 《理论界》2014,(12):52-56
劳动力价值增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是劳动者需求增加的现实要求,也是劳动力价值自身属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当代中国探索劳动力价值的增值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升劳动者社会保障的水平,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实现劳动力价值的增值。同时,从政府层面、法律层面以及组织层面为劳动力价值的增值方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美云 《理论界》2014,(5):69-72
罪犯作为人类成员、社会成员和国家成员而享有劳动报酬权既有其正当性又有其特殊性,推行罪犯劳动报酬制度提高了罪犯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罪犯人权保护,有利于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借鉴国外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罪犯劳动报酬的范围、标准、考核条件、支配、发放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穆随心  郭捷 《兰州学刊》2010,(5):107-110
劳动合同正义是劳动合同自由的核心,一部劳动合同自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劳动合同正义的演进史。劳动合同消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形式正义、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实质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消极自由相互包容,以此来达到劳雇双方利益的均衡,进而达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均衡时,劳动合同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也就得到统一,劳动合同正义也就得以实现,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的动态的协调统一也就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劳动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在劳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实际履约直接影响着劳动关系的稳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单位和劳动者仍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劳动关系,为此,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提出了一些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0.
鲍德里亚提出,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在现代资本主义运行中越来越脱离了原先的轨道,超越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模式,价值不再指向真实存在的具体效用性,而转向自身的不确定的代码结构,无中生有的结构性价值取代了斯密-马克思劳动生产的质性指涉价值,由此,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和劳动都终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