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之所以能准确地判断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因为其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得人不外四事,日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此可谓曾国藩选人用人体系的核心所在. 广收——发现人才的第一步 曾国藩在其著作《挺经》中写道:“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既然人才不是“天生”,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磨炼”才能脱颖而出,那么广收“可塑之才”,就是发现人才的第一步.为了能够做到“广收”,曾国藩每到一地,便积极访求可用之人,有时甚至张贴告示,招贤纳才.在求才之时,曾国藩的态度也极为真诚,非常注意尊重他人.他听说在家守孝的彭玉麟很贤能,就三番五次地写信给他,请求他出来共襄大义,彭玉麟被曾国藩的这番情意所感,于是投奔他.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心中的曾国藩,往往是“权谋”的形象.曾国藩因此也成为官场权谋的代名词.事实上,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而是理念. 一、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个“书憨”,即书呆子.梁启超也说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他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杰出人物中,被认为是最笨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2月21日,杨振宁、姚期智两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一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另一位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他们为何要寻回"中国身份"为国效力?又将对海外人才归国产生何种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4.
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就是这样,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早起"成为军营中的无声纪律,曾国藩手下的幕僚、将领无不早起练兵.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湘军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与太平军抗衡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张宏杰 《人才瞭望》2013,(8):105-106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一年净收入可达五千四百两银子,带兵十二年,合法工资收入可达六万四千八百两银子。何况他又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湘军军费的发放,全靠他一支笔。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支出军费三千五百万两白银左右。由于没有正规的财政制度,曾国藩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大笔将银子纳入自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读书人玩政治的,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无论他多么聪明。惟独曾国藩是个例外。政治就是权力,不懂得运用权力的人肯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曾国藩是个权术人师。他从不揽权、专权,更谈不上窃权,但他却成为清代三百年权力最大的汉人。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7.
张燚  温世娣 《人才瞭望》2016,(14):76-77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曾国藩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他的智慧影响了无数中国人.探究曾国藩传统廉洁思想,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现代价值应用研究,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利用曾国藩的传统廉洁思想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对于高校领导人员、教师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修养都有提高作用,同时,清廉的高校风气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及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向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的方向发展.因此,曾国藩传统廉洁思想在加强高校党风廉改建设中的现代价值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方六 《人才瞭望》2016,(1):91-92
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年底的主题. 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 但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起,"春运"在古代就存在了. 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家 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家?据考证,可能与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 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并不完全是谦词。  相似文献   

10.
王纪卿 《人才瞭望》2009,(10):51-51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亭子为何叫"亭子"亭子有顶无墙,是一种常见的小建筑物。亭子古时候常建于路旁或园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驻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释名.释宫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藏书楼为何称"阁"古代收藏图书的房子,多称  相似文献   

12.
金翔 《人才瞭望》2013,(1):105-105
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曾国藩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毅勇侯,世袭罔替。这对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功成名就。但是,富有心计的曾国藩此时并未感到春风得意而飘飘然,相反,他想起了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身居权要的重臣,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身败名裂。于是越发谨慎。  相似文献   

13.
"出灯"是什么?这是山西汾西的方言土语,意即火柴。早年的老人们,一直把火柴叫作"出灯",随后,则又有"洋出灯""洋火"等叫法。为何如此称火柴?清福格《听雨丛谈》说:"京师有市取灯者,其名甚雅。"就是说,当时的京师,人们把火柴叫作"取灯",市场上有卖,且他认为这个名称很雅致。他还引《辍耕录》,说杭州人称  相似文献   

14.
工资一般都称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语出《南史·陶潜传》:"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陶潜派了一个仆人帮儿子打柴汲水.后来人们就把"薪水"引申为工资了.但老师的工资为何又称"束脩"呢?这要从"束脩"一词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中,江苏应届高中毕业生陈伟的回答妙语连珠,赢得主考教师的高度评价。①问:你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是什么?为何选择北大?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善于看相 曾国藩很重视看相,也很善于看相,在他留下的史料里有很多关于人的相貌的记载、评述。据他对江忠源的记载: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向朝廷推荐5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江忠源。他推荐江忠源的理由是:江忠源两次护送亡友的灵柩回家乡,的确非常了不起;他当官以后爱民;  相似文献   

17.
徐承 《人才瞭望》2013,(5):106-106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但博学多才,文武兼备,教育孩子也别具一格,卓有成效。纵观曾国藩的著述和书信,可以看出他的育儿秘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认为,读书不是为做官,而在于明事理。当官是一个时期的事,而做人则是一辈子的事。职位的高低取决干别人,而学问的多寡则完全取决干自己。一个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得有深广的学识,就得有过硬的本领,因此曾国藩从小就注意到了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孩子们喜欢读书,乐于读书。他要求孩子们,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并从书中学会  相似文献   

18.
王磊 《人才瞭望》2009,(1):50-50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三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务员招考越来越受到择业者的青睐,许多人甚至将公务员作为择业首选。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直辖市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务员招考活动,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今年的公务员招考较之往年人气更旺,各个报名点上均是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这与前些年公务员招考“门庭冷落车马稀”、许多公务员削尖脑袋要“下海”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为何公务员招考升温如此之快?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张宏杰 《人才瞭望》2011,(7):102-102
曾国藩认为磨炼自己要有如鸡孵蛋般的耐心和韧性。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增长本领的一生。曾国藩以"求阙"命名自己的书房,从青年到老年,他都生活在不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