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初读让人生疑:诗人那时52岁,在当时已算是进入晚年,哪里还有"青春"可言?仔细揣摩便知:此处"青春"当指美好的春天. "青春"原本就是指春天的.因为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称之为"青春".这种用法始于汉代,最早见于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的用例屡见不鲜,如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选有《诗经·卫风》中的《氓》."抱布贸丝"课文注解为"拿布来换丝",值得商榷. 布,古代货币名称,又称刀布.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  相似文献   

3.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事故,或人的死亡等不吉利的事.如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有"万一此后再有三长两短, 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的例子. 以后范文若《鸳鸯棒传奇·恚剔》 中也有:"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 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为什么"三长两短"跟不吉利有关呢?  相似文献   

4.
"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 通常是五贝为一朋, 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诗·小雅·菁菁者莪》中就说:"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朋"解释为群鸟聚在一起, 多少有点勉强. 因过去的私塾先生大都只教三五个学生, 最多也就是十来个弟子,所以人们把"同学"称为"朋",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易·兑》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这里的"朋"就是"同学"之意. 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  相似文献   

5.
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 《说文》释曰:"睡,坐寐. "就是坐着打瞌睡.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 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相似文献   

6.
2014年第2期《随笔》刊有《读郭睿先生<墨守我心书画展>的悬想》一文,文中对启功的画、书、诗多有称赞:"正因为有这样的三绝, 启功老师的题画诗多到可以褒为一集 《启功题画诗墨迹选》,成荦荦大端. " 其中的 "褒为一集",笔者不太明白,翻阅词典后发现,原来是"裒为一集"之误.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馒头"一词最早见于西晋《饼赋》中.郎瑛所撰《七修类移》说":馒头本名蛮头."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曰:"跪,拜也."也就是说,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要想知道跪与拜的关系,这里不能不说到"坐". 有人说,《三国演义》插曲"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桃园三结义中,刘关张是跪不是拜.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为古时候所谓的拜,其实就是跪.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2016年第11期刊载的《〈狼图腾〉的几处史实错误》一文,在指出《狼图腾》一书最后一章的两处史实错误时,有这样一段话":'五胡'指的是以匈奴、羯、鲜卑、羌、氐为主的众多游牧民族,'十六国'则指西晋灭亡前后中原地区相继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其中关于"十六国"是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张勤 数说命运共同体》:挖掘超过1亿GB的数据 2015年10月,也就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两周年时,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新闻频道和新媒体平台上,同时推出7集"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主流媒体中最早推出的关于"一带一路"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 而必果本愿也. "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初发心, 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不忘初心"在佛教中流传甚广,如星云大师把他的一篇日记命名为《不忘初心》,他甚至以"不忘初心、不请之友、不念旧恶、不变随缘"来勉励大众,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2.
"豆"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而是一件器皿,大多是陶制品,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卖柑者言》中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那豆类植物古代是用什么字代替的呢?答案是"菽".《春秋·考异邮》中说:"菽者,众豆之总名."  相似文献   

13.
马湛 《人才瞭望》2017,(13):77-78
"中国制造 2025"将助力中国加强制造业创新,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科技天堂"——美国《福布斯》杂志、西班牙《世界报》等海外媒体这样评价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4.
工资一般都称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语出《南史·陶潜传》:"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陶潜派了一个仆人帮儿子打柴汲水.后来人们就把"薪水"引申为工资了.但老师的工资为何又称"束脩"呢?这要从"束脩"一词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智"造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聚焦制造业绿色升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三大方向,并提出我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是,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汉代玩自媒体靠"打赏" 《汉书·王褒传》: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早在先秦时,中国的文化消费已初露端倪. 到了秦汉时,凭创作能力吃饭已不再是难事,能写的人在汉代很好混,"汉赋"的出现和兴起便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7.
从许多方面看,AMC电视台新剧《荒原》借用了不少美剧的经典套路.情节设定为末日后的一个荒凉世界,男主角曾劣迹斑斑,现在却寻求新生.当然,它还是一部激烈的动作戏.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荒原》打破了好莱坞模式,启用亚裔演员担当主角. 41岁的主演兼执行制片人吴彦祖告诉《纽约时报》:"这确实很疯狂.我从没见过任何美国电视剧以亚洲人为招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年" 曾经有几种不同的叫法.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即夏朝时把年叫做"岁',商朝叫做"祀",周朝叫做"年",而比夏商周更早的唐虞时期则将年叫做"载"、清人吴乘枚在《纲鉴易知录》中,对各朝代纪年的不同叫法做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传说尧帝之前的历代帝王均"计岁以年",到了尧帝和舜帝时则是"计岁以载",夏朝又改为"计岁以岁".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2017年1月5日第24版刊出《说给每一颗走向"明天"的心》,文中说:"天宝年间,唐玄宗远遁西蜀,山河破碎,时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杜甫感时伤怀,写下惊世名篇'三吏'三别'."这里的记述有误,杜甫写下"三吏""三别"不是"天宝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外国专家参与我国"十三五"规划编制、《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活动,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外籍人才"议政"的两个"首次". 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银行和麦肯锡公司的3位外国经济学家参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最高层级邀请外国专家为五年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