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事考试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作为人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考生考场作弊现象履有发生,直接威胁人事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人事考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认真防范考生作弊,是当前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狠刹考场腐败歪风,整治考试环境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的正常规则,通过对学生作弊原因、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改变教学和考试方法、加强考试管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几方面有力对策来防范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尽管不少高校三令五申,严肃考场纪律,并从严查处有考试作弊行为的学生,然而,考试作弊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据笔者调查了解,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大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  相似文献   

4.
人事考试中考场作弊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策裴保顺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事考试在干部人事管理中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人事考试自全面开展以来,它的公开性、公正性逐步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5.
所谓考试安全是指国家统一考试在保密、平稳情况下举行。考试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本身的安全,二是社会稳定。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安全性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当前,各种考试作弊手段趋向组织化、高科技化,严重威胁着人事考试的安全。本文拟从人事考试的现状,分析当前考试面临的安全形势,进一步探讨防范考试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是指参考人员、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及其他与考试相关人员违反相应的人事考试法规、破坏国家的考试制度和正常的考试秩序,损害人事考试公平公正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作弊的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就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分析其成因及解决途径,提出几点防治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作弊之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危害至深,令人痛绝。人事人才工作直接与人打交道,直接关系人的切身利益,作弊会涉及更广,影响更坏,危害更大。在人事人才工作中预防作弊、反对作弊、杜绝作弊,是人心所向、社会所盼、公正所在,具有重要意义,尤显紧要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考生作弊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一)常规的作弊方法。1.夹带抄袭。这是最常见的作弊形式。一是将考试指定用书、复习资料直接带入考场,伺机翻书抄袭.二是将考试的重点内容微缩整理成小卡片、折叠链(戏称“手风琴”)藏匿带入考场,以便抄袭时目标更小。动作更隐蔽,使监考人员难以发现、收缴;三是一些考生直接把涉及考试的资料抄写在身体某个部位,个别考生甚至抄写在监、巡考人员不易或不宜检查的部位.以达到抄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国外学者(Moffaft,M.)指出:"在大学,作弊似乎像呼吸一样自然;作弊像阅读、写作、数学技能那样,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术技能。"高校学生作弊已经成为中外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对解决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工作中探讨的热点。一、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建立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考试考核选拔人才已经成为选人用人的主要手段,人事考试应运而生。它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给社会上有志之L提供了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十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了增加选才用人的透明度,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它的公开性、公正性逐步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然而,随着考试种类的不断增多,参试人员的不断扩人,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企图滥竿充数。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越来越多。考场作弊严重干挠着人事考试L作的有效运作,采取对策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考试作弊原因很复杂,本文从主观、客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此外,监考不严,对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等都是造成学生作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国家级考试作弊呈规模化、组织化、高科技化的趋势,作弊手段也不断翻新,甚至出现了与作弊有关的产业链,形成了所谓的畸形“考试经济”,严重威胁到国家考试的安全,影响了考试机构的公信力。因此.如何确保考试的安全和顺利实施,是各级各类考试机构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考试舞弊,时有所闻,但用上手机、BP机这类高科技手段,在高考考场半公开地师生串通集体舞弊.令人震惊。进而我们有疑问,在人事考试工作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呢?违法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妄想在人事考试中舞弊者应该警醒了。 现代化的电子通讯工具竟成为高 考考生的舞弊利器,考题由个别不抱升学之望的学生当场速记,提前出场将题交由教师做出,答案则由CALL台径直传送到应试考生的腰间CALL机,这一团伙高考电子作弊案,发生在广东电白县。 2000年7月8日下午,广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及当地县政府、教办、公安局,根…  相似文献   

15.
柯玛 《人才瞭望》2009,(7):24-24
中国是个考试大国,科举制度实行了1000多年,作弊和防止作弊,双方早就开始了拉锯战。道高或者魔高,此消彼长,作弊的技术在发展,防止的措施也在发展。一来二去,考官们对于如何防止作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人事考试高科技管理水平,严肃考风考纪,维护人事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郑州市人事考试中心在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考试报名数码照相”,有效防止考试作弊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  相似文献   

17.
何菁 《人才瞭望》2009,(10):31-31
因为一纸定成败,自有科考以来,种种作弊现象就源源不断,奇招迭出。然而,在确保公平公正上,古代对科考作弊的防范、监管微细严密,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人才瞭望》2009,(8):F0002-F0002
图片说明:①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高度重视。图为厅长郭俊民、纪检组长王宏亲临考场巡视。②2009年度河南省职称外语考试是今年河南省人事考试计划中的第一项工作,同时也是军队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次参加地方的外语考试。参考人员多,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图为副厅长李西斌出席考前会并到考场巡视。  相似文献   

19.
刘吉斌 《人才瞭望》2007,(10):16-16
作弊与反作弊,由来已久,作为一种博弈甚至斗争,恐怕会伴随着人类社会始终。尤其是在人事工作中的作弊与反作弊,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尖锐。始于隋朝、终止于晚清的科举取士,有多少人因作弊人头落地,直至一二品大员,但可悲可叹的是仍有不少人“前仆后继”。雍正继位合法性问题,这也是历史上人事方面的一大悬案。更遑论古代山高皇帝远,有多少朝廷命官赴任半道上被偷梁换柱,抛尸荒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一大毒瘤,虽然各个学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上升的趋势。本课题组经过调查了解,对学生作弊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