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这一天,劳动者们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里面记载了许多关于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了劳动伟大,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怀.最早记载这个“节日”的是《吴越春秋》的《弹歌》,这首歌谣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反映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并发射弹丸捕猎禽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这时候,原始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开始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国古代的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又如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逐日英雄夸父,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衔石填海的精卫,  相似文献   

3.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萌发地图学的民族之一。与古埃及人一样,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制作地图了。根据史料记载,九鼎图堪称中国最早的地图。禹铸九鼎是中华民族最著名的古老传说之一。据公元前2世纪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大禹  相似文献   

4.
对于油灯而言,节能首先意味着要省油,因此古代的节能灯便是省油灯.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同样体现在古代灯具的设计上.依燃料而分,中国古代的灯有膏灯和烛灯两大类,膏灯即燃油的油灯.油灯的燃料既可以是动物油脂,也可以是植物油.《齐民要术·种麻篇》引汉·崔寔说,麻子油可以作烛,也就是可以用来点灯.《荏蓼篇》也记载:荏(即白苏子)油色绿可爱……可以为烛.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饮料     
古代还没有饮料一词,聪明的祖先,把他们喜爱的这些饮料统称为熟水.最早的熟水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常喝的白豆蔻熟水.李清照在夏季常有暑湿脾虚的毛病,于是,她就给自己制作白豆蔻熟水饮料,在炎热的夏季当水喝.据中医史书《本草拾遗》记载,白豆蔻性味辛温,有化湿行气、暖胃消滞的作用.多用于湿阻气滞、胸闷腹胀、胃寒腹痛、宿食不消等症.  相似文献   

6.
一钱太守东汉时刘宠任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太守,政绩卓然,操守廉洁。他离任之时,会稽几位老人凑了一百枚钱送他,刘宠不肯收。老人们一定让他收下,最终  相似文献   

7.
古代小笑话     
《人才瞭望》2014,(10):84-84
谦称 古时,一个师爷胸无点墨,一心想升官发财,为了巴结讨好上司,特地设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县官。喝酒时,师爷讨好地问:“太爷有几位公子?”县官不假思索地说:“有犬子二人,你呢?”县官反问。可把师爷难住了。他暗暗想:县太爷还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呢?寻思了一会儿,只好答道:“我只有一个五岁的小王八。”  相似文献   

8.
古代面试ABC     
"唐代"科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入仕途径,但科举及第仅是获得了入仕资格,真想当公务员的话,还得参加吏部举办的铨试。铨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道程序,笔试内容"一曰书,取其楷法遒美;一曰判,取其文理优长",就是能用一笔优美的楷书写两篇条理流畅又富有文采的公文。  相似文献   

9.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成为妇女儿童的玩具。  相似文献   

10.
11.
陈剑 《人才瞭望》2010,(7):63-63
古代就有“特快专递”服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现驿递,其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主要是传递朝廷律令、禀报军情要务,甚至智慧地创造了“虎符”这样的调兵遣将的凭证。  相似文献   

12.
文澜 《人才瞭望》2010,(8):40-40
说起“身份证”,其实早在隋代就开始使用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为官员们颁发的“鱼符”。  相似文献   

13.
古代退休诗     
古休 《人才瞭望》2014,(10):57-57
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年在位)雍熙年间,时任苏州太守的孙冕已60多岁,他自感体力不支,精神不振,在给太宗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后,写下退休诗以明心志:  相似文献   

14.
杜仁 《人才瞭望》2010,(4):95-95
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书库:是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言已尽而意无穷,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无穷,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很多诗人在柳上系结丰富的情感,或系别离之苦、相思之凄、生命之悟之等。  相似文献   

16.
“三八“国际妇女节源于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大罢工,1975年被联合国确认。但这并不是外国人的创新,中国早在汉代就已有“妇女节“,且传承了数千年。  相似文献   

17.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书写中的错别字.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雌黄的颜色和褪色作用,让古人很自然地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  相似文献   

18.
谭云 《人才瞭望》2017,(21):81-82
卷面外因素造就的状元在状元录取中, 除了权势因素的影响外,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姓名、相貌等,有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殿试,原拟第一名是孙曰恭. 当大臣们把写好的名单呈明成祖朱棣过目的时候,朱棣一看就连连说,不行不行,孙暴怎能做状元. 古人直行书写,曰与恭连起来看,看着就像个暴字. 最后按皇上的意思,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  相似文献   

19.
任明 《人才瞭望》2013,(5):40-40
有人认为大学体制是西方人创造,其实不然。中国古代即有高等学府,只是办学的理念和模式不同,而且不兴叫大学。商时的中国大学叫太学;周时叫国学,国学是周王办的,诸侯办的则叫泮宫;西晋时称国子学,北齐易名国子寺;隋则改称国子监,一直到清末都是这叫法。真正把大学叫大学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当年,中国诞生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的前身。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个有数千年文明和尊师传统的国度,从古代以来,关于老师的称谓有很多.教师一词最早见于《学记》一文: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人称教师为师是与军队有关的,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的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兴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那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学习射箭、驾驭战车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的学校教师都是高级军官担任的,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官任教的逐渐多了起来,教师逐渐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