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 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  相似文献   

2.
据<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段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让懂玉的人看了,他说这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若是我收了你的这块玉,我就没宝了,你把玉送给我,你也没宝了,不如你我各自留着自己的宝.玉在传统文化中是重量级的宝物,子罕面对一块宝玉,却丝毫不动心,视"不贪"为"宝",难能可贵.从此不贪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广为传诵.不贪为宝成了一句成语,在历史上时时被提起.  相似文献   

3.
世上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 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  相似文献   

4.
定期清零     
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他去什么地方,他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都感到很高兴。最后他在一家餐厅,  相似文献   

5.
请大夫     
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它无花而自芳。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便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6.
事情先从两个熟人的故事讲起。 我在金坛读小学的时候,有位同学叫黄晔,10岁就能讲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事,就晓得孟德斯鸠、苏格拉底。当时,没有智商测量办法,但全校老师都说我们没有遇到过这么聪明的孩子。11岁,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小学毕业,同时到上海父亲身边考进了一所重点中学,在那里一边学习规定的文化课,一边开始自习哲学和高等数学。17岁高中毕业,因为家庭问题,只录取了专科,他感到太亏,未去报到,买了本英汉词典在家专攻英语。居委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曾留下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和氏献璧》。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将一块玉璞(尚待雕琢的玉石)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使玉人相之”,他们的玉匠纷纷将玉璞主观臆断为石头。为此,他付出了双脚的代价。文王作了国君,卞和“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文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剁脚刑罚的够多的了,你却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哭道“我并不是伤心我的脚被剁掉了,我伤心的是有人硬把宝石评为石头,把忠实的人说成骗子,这才是我伤心的缘故啊。”  相似文献   

8.
著名长篇小说《白山黑水》的作者陈沂,是一位军人作家。陈沂原为上海市委副书记,被国人称为“文化将军”。陈沂现已是88岁高龄的是耄耋老人了,难怪人们又尊称他为“文坛常青树”。 早就有拜望陈老的心愿,不久前偶然有了这样的机会,电话约好采访他,就定在次日上午11点,地点是老西门西藏南路申华大厦31楼“遵义驻沪办事处”的迎宾厅。可是,第二天一清早就下起了大雨,陈老夫人(马楠,原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鉴于他欠佳的身体,叫他改日再去。陈老回答说:“你不去,我去。讲好的事,就是下刀也要去。”这可略见陈老军人性格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摘     
《马可波罗游记》在意大利叫《百万》。这是因为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后,念念不忘他在中国度过的岁月,在他讲中国见闻时,总爱用“百万”、“几个百万”、“几十个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菜式英文翻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该就有中国餐馆。民间也有一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绝对第一位的。2008年北京即将举行奥运会,2010年上海也将举行世博会,届时将有大批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在此期间,品尝中华美食将是外国人非常乐意去做的。我们熟知的特色菜名,如宫  相似文献   

11.
情困与物困     
我有一个朋友,爱玉成痴。 他不管在何时何地见到一块好玉,总是想尽办法要据为己有,偏偏他又不是很富有的人,因此在收藏玉的过程中,吃了许多的苦头,有时到了节衣缩食三餐不继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研究希腊化时期的两大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以分析希腊化时期科学发展对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欧几里德 历史上关于欧几里德的介绍不多,只知道他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过,凭借一生所学,他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数学巨作.该书享誉全球,在世界各国流传,影响之大仅次于《圣经》.欧几里德曾和托勒密一世探讨过如何学习几何的问题,托勒密一世问他说,除《几何原本》外,还有没有其他学习几何的捷径.欧几里德回答说:“在几何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关于欧几里德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学生才开始学习第一个命题,就问学了几何之后将得到什么.欧几里德说:“给他三个钱币,因为他想在学习中获取实利.”由以上两个关于欧氏的故事可以看出,欧几里德点出了搞科学研究的两个要点.一个是不能浮躁,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实现;另一个是不能以功利的心态去看待科学研究,要耐得住清贫.  相似文献   

13.
他在中国工作近10年,是翻译界著名的西班牙文专家。10年来,中国,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然而,他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中国,因为他患了癌症。新华社给了他高度评价,中国人民也忘不了他。(一)你叫奥斯瓦尔多?!刚听说你这名字的时候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叶塞尼亚》中那个英俊的中尉。我对拉美国家知道得太少了,请你多  相似文献   

14.
自己与别人     
村里住着一个农夫,他的名字叫自己。自己有个邻居,名叫别人。自己矮小,别人高大;自己贫穷,别人富有。这两个邻居一直关系紧张。自己有事的时候,总喜欢去找别人。别人不好意思拒绝,只得帮他。忙是帮了, 但别人并不心甘情愿,他为什么老喜欢给我添麻烦?久而久之,别人心里的怨言就表现出来了。当自己求助的时候,别人不是推脱就是应付,偶尔帮一次忙,最后却总是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正对姜世勃而言,暂时的困难从不会令他沮丧:"科学的征途有时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姜世勃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把他的名字念反了,从此同学们都叫他"姜博士"。小学毕业考上初中,但由于家里太穷,父亲不让他继续读书,却让他拜师学手艺。不识字的母亲偷偷塞了两块钱让他去报名读初中。但他刚读了一年,"文革"就开始了,老师下放,学校停课,他也只好回家种地。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现任复旦大学病原  相似文献   

16.
去超市买东西,看商品说明书的间隙,听见旁边一个老人家轻轻地喊了一句:“宝儿,你过来看看是不是这个牌子的?”声线柔和亲切,我以为他是在叫宝贝孙女,不经意间抬头,猛然看见货架后面转出一个老太太,70多数的样子,头发都白了。她笑意盈盈地说:“问我干吗?你喜欢就买呗!”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一些以专家身份下海的企业家一样,陈秀枢也喜欢下属叫自己“陈教授”而非“陈总”,但比较专家和企业家这两个角色,陈却更钟情企业家,他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专家型企业家。” 从卫生员起步的微生物专家 1996年下海前,陈秀枢埋头做了22年的学问。但他的学问是从做部队卫生员开始的。1974年,陈秀枢高中毕业,其时高考尚未恢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军人父亲给儿子指了一条路:“你去参军  相似文献   

18.
朱昌平算不上是轰轰烈烈的风云人物但在新西兰他确属于开创华人历史先河式的人物。朱昌平曾出任过新西兰草地协会主席在这个白人组织里他是迄今唯一的亚洲血统的主席。他现在的行政职务是新西兰梅西大学校长助理,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梅西大学甚至是新西兰,才开始了与中国在草地畜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此外他还在梅西大学设立了三个奖学金。这后两项在1996的出版的英文版(梅西大学与亚洲)一书中曾有过数于字的专门介绍。朱昌平出生于战乱时期的四川。4岁回上海7岁去香港后来随父母去了南详在马来西亚长大。他说父亲当时给他取名“昌平”即…  相似文献   

19.
莫瑞尔是位比利时专家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当我们在友谊宾馆见面时他刚下飞机不久虽满面风尘但说话脆快且话匣子才打开他就给了我一个惊讶。他说“旅行占据了我50%的时间仅中国我就来过150次。“我将信将疑地问“150次)”他肯定地回答说“是这样的。”我不由自主地补了一句”哇那你已是半个中国人了”他自豪地耸了耸肩并扬了一下头表示完全同意我的看活。莫瑞尔先生此次是专程来京参加1998年度“友谊奖”颁奖仪式的。他对能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这一最高美感到非常高兴。为了让家人分享他的喜悦地特地将个头长…  相似文献   

20.
佚名 《人才瞭望》2013,(9):42-43
工作狂人 范新31岁就成为了副教授.在他原来任职的同方股份公司人工环境设备分公司(以下简称同方人环),更多的人是喊他"教授",范新认为这是一种昵称.范教授说自己可能叫工作狂都不够,应该叫工作狂人. "我喜好工作,从大学毕业开始,好像就没歇过.我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事都能忘了,就是工作忘不了,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