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地为官·百姓为父·四海为家程建平孔繁森事迹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个挚爱家乡、深爱亲人、有口皆牌的孝子、贤夫、良父,虽远离妻儿老小,却能安心造福高原,怎不受人崇敬?孔繁森用自己他乡为官十载的行动“广而告之”:“一个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善用强者     
项羽兵败垓下,天下一统,是为汉朝。一日,汉高祖刘邦问其大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有大臣说:“陛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无独有偶,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长眠…  相似文献   

3.
<正>1我们对时间感到既亲切又敬畏。亲切在于,时间与我们如影随形。譬如,几点下课?下一个会议什么时候召开?约会是几点?婚礼何时举办?孩子何时出生?敬畏在于,时间似乎让一切事物渐渐趋于消亡。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物理角度来看,时间是物体位移对人的感官影响形成的一种量。它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它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接续的秩序。时间似乎朝着一个方向流逝,一去不复返,表达着物体的生灭排列。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经济领域做出了诸多成就。但实际上张謇不仅是一名实业家,也是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发展教育,所提出的“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理念,时至今日依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将针对张謇职教思想分析其对于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实践的启示,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颇偿瓮直     
唐代的一本杂记中有个故事。一个风雪载途的寒冬.渑池道中许多载着瓦瓮的车堵塞在路上.车多路窄,冰雪峻滑,进退两难。偏偏又“日向暮”.而“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这时.有一个叫刘颇的人催马赶来,看到咽喉要道被一辆装满瓦缸的车子堵住.问曰:“车中瓮直(直通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相似文献   

6.
从“明珠弹雀”谈起徐开君贞观初。太宗谓待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银钱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邪?”明珠是人要外的东西,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  相似文献   

7.
感悟三则     
有人问农夫:“种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焦波的一个影展《俺爹俺娘》,不知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致使很多人第二天便买飞机票回家看望父母。问君能有几多孝?孝心是什么?孝心没有具体内容。我们不刻求像“郭巨埋儿”、“卧冰求鱼”等“孝感动天”的孝心,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念想或许能成为父母心头永远温馨的回忆。不同寻常的三封信羊年春节不久,父亲接到三封信。这可是不同寻常的三封信呀。清晰…  相似文献   

9.
名流奇言录     
奕沂叫板慈禧 恭亲王奕沂与慈禧争辩,慈禧说:"汝事事抗我,汝为谁耶?"王曰:"臣是宣宗第六子。"慈禧曰:"我革了你!"王曰:"革了臣的王爵,革不了臣的皇子身份。"慈禧无言以应。  相似文献   

10.
进贤难,难在何处呢?苏泰曾对楚怀王说,“故明主之察其巨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臣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已废,贵且使已贱,故人难之。”(《战国策·楚策三》)道理会在这里了:用贤,一定退不贤;贵贤,一定贱不肖。 我们看到最不平的现象是:明明贤者之贤有目共睹,却不见主事的人大公无私地荐贤。其道理就在于他们害怕失去既有的位置,明知自己不肖,也不肯荐贤自代。某校推选干部,中层以上干部20多人与400名教职员分别投票,结论竟截然相反:凡是领导层看中的,群众都不满意;凡是群众推…  相似文献   

11.
◎一个美术老师小有名气,某报上有较大篇幅报道,并附照片,于是在课上自吹:“最近总有同学和我说,老师你真行,上了报纸还登了照片……”一学生马上接道:“寻人启事么?”从此美术老师拒绝该同学上美术课。◎初中时,一次生物老师讲非洲草原上的生态环境,全班无人听讲,遂怒,曰:“你们都看我呀!你们不看我,怎么知道非洲野猫长什么样子啊!”  相似文献   

12.
《论语·述而篇》第7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宋代大儒朱熹将"束脩"解释作十条干肉。全句通常被译为:自己主动交一束干肉来,我没有不教的。许多人都接受了这一解释。把"束脩"解作学费,笔者认为是曲解。办学收费是天经地义的,孔子何须特意提出?很难想象,凡是去孔子那里求学的人,手里都得提着一束干肉。孔子这样世俗吗?这有损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墨子曰:“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神蛇近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墨子·亲士》)墨子认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命运多舛,“寡不死其所长。”古往今来,不乏此类现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似乎成了每个时期拔  相似文献   

14.
清朝李鸿章曾得到朝廷特赐的“清正廉明”匾额一块,受此盛誉的缘由是他一次“拒贿”的出色表演。一天,户部尚书翁同和登门拜访李鸿章,忽然有一王姓知县求见,禀道:“卑职仅献薄礼,有鸦片四箱,珍宝一盒,外加苏州美女两名,伏乞笑纳。”他又磕了几个响头,说:“求大人栽培!”只见李鸿章眼珠一转,破口大骂“混帐!老夫为官,志在君国,你胆敢如此放肆,来人呀!……”朝廷知道此事后,便赐匾褒奖,李鸿章为了宣传自己廉洁的美名,派人吹吹打打把匾额送回家乡,挂于李氏宗祠。 李鸿章真的廉洁奉公吗?有人在其祠堂大门上题诗曰“市屋…  相似文献   

15.
任峻 《人才瞭望》2013,(4):64-64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6.
从《论语?雍也》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一则出发,论述了儒家中庸思想的根本内涵,进而一一阐释中庸在《五经》中的体现,并得出如下结论:中庸之道作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内容,其在《五经》中不同的体现方式正好构成了儒家建构理想社会所需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7.
藤缠树     
两年未见的表弟突然来访,屁股还没坐稳,就急不可耐地发起了牢骚:“都是些什么破单位?简直不把员工当人看:不按最低标准发工资,不签合同,不缴‘三金’……” “树挪死,人挪活。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吧。不能换个工作?”见表弟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口气中也带着一丝责备。  相似文献   

18.
俗语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凭什么“造福一方”?凭自己的一头二臂?显然不行(即便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用)。靠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也不够,因为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俗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9.
《论语·尧曰第二十》里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扰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段话里,孔子的意思是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所谓五美,是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  相似文献   

20.
如果问:由两个阿拉伯数字“1”所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大家都能很快回答:“11”。又问:由三个“1”所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大家也能很快回答:“111”。再问:由四个“1”组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恐怕很多人会脱口而出:“1111”。然而,这个回答是错误的。正确的回答应该是“11”,即”11的11次方”。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这是由于人们在思考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对同类问题或相似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一个方向去思考,寻求唯一答案的惯性轨道。这种惯性轨道,在思维科学上叫做“思维定势”,或者叫做“求同思维”。本文就新闻记者的特殊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