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我们见到“勾当”一词,首先觉得这个人干的不是什么好事。但在古代,“勾当”却没有这样的贬义,它只是表示某个人做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 “勾”,就是“处理”的意思。《法苑珠林》中写道:“主典云:‘经忏悔者,此案勾了。至如张目骂父,虽蒙忏悔,事未勾了。”’而“当”字,也不过是“主持、处理’之意,《管子·五行》:“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还有“当政”“当权”等,都是此意思。  相似文献   

2.
杜仁 《人才瞭望》2010,(4):95-95
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库:是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相似文献   

3.
慧眼识才 古人云:“智莫大乎知人。”人才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和基础。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李嘉诚深谙此道。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学生向先中孔子请教“仁”和“智”的含义。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在孔子看来,所谓的智慧、聪慧就是能够认识人。老子也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些都说明真正认清自己不容易,而要真正了解别人更难。  相似文献   

5.
周振 《人才瞭望》2016,(17):35-35
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的《智慧树·同步讲练测》系列练习册,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园地三”第四题就古代民歌《敕勒歌》提出两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填空题“:这首诗歌里写了一条河,名叫_______;还有一座山,名叫_______。”如此设计,显然是把“敕勒川”认定为河流名了。然而,“敕勒川”是河流名吗?非也!  相似文献   

6.
《人才开发》2010,(3):16-17
孔子创办私学,从事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人才学方面,孔子有全面的论述。第一个提出“人才难得”观点的就是孔子。他说:“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我们今天说“人才”,他叫做“志士仁人”,或曰“贤人”。  相似文献   

7.
韩琼 《人才瞭望》2010,(7):108-109
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古代史书中把官员退休称“致仕”“致事”“致政”等。我国史书很早就有“告老”的记载,《尚书·卷八》载:“伊尹既复政厥辞,将告归,乃陈戒于德”,孔安国作注说:“告归”,即“告老归邑,陈德以戒”,这是史书中所见有关“告老”的最早记述。《周礼·曲礼上》中也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记载,“致事”就是“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这些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官员年老退休的思想,而且这种做法是符合礼、义规范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 《人才瞭望》2016,(3):77-77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黎民,《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此相近的还有黎庶、黎首、黎元等,如杜甫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相似文献   

9.
诚而智     
代许多政论家都主张上级对下 级要诚不要诈。因为只有诚,才 能感化人、教育人、团结人、领导人;诈,虽可能奏效于一时,却损失于长久,成功于一事,而伤害其根本。 唐朝魏征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谏太宗十思疏》),陆贽说:“匹夫无诚,无复有事;况于者赖人之诚以自固,而可不诚于人乎?”(《新唐书·陆赞》)都是讲对下要诚的重要。领导者只有对下诚,才能换得部下的诚,使之奉献出自己的忠诚和智慧,艰难奋战而心不离散,忠诚不渝地为之而奋斗。对下不诚,靠耍权谋、弄手段来整治糊弄下级的人,到头来,都只会自食其果。荀子…  相似文献   

10.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人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我们便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习:淡魁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子路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认为“智”是文明的产物,违背自然之理,会对人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道家思想家对于“智”持批评态度,《道德经》里就有“绝圣弃智”的说法。儒家思想对待“智”的态度与道家截然相反,认为“智”是君子必备的一种德性,是一种大智慧。儒家经典《论语》多次提到“智”,并把“智”与“仁”、“勇”相提并论,可见孔子对“智”的重视。文章对《论语》中的“智”进行的考查,展现儒家思想中“智”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器”的本意指器具或者器皿,指某种工具,各有其用.但一种器具往往只限于一定的功能而不能相通使用.“君子不器”即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有一种功能,只限于一定的用途. 《易·系辞下》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他胸怀天下,修齐治平,具有道德色彩,是能担当大任之人.  相似文献   

13.
谋与断     
古今中外,凡善断者首先必都多 谋,多谋才会谋多,谋多了才能 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亦即善断。 《三国志》载,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平时总好象在战场上一样,考虑着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及对策,因此,在战场上,他应变能力很强,越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他越沉着冷静,处置有方,常能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史书上称他“终日钦钦《忧思貌》,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显然,朱然的“临急胆定”是和他“终日钦钦”分不开的。古语说:“虑不先定,不可以应较”《邓析子·无厚篇》,“无事时当…  相似文献   

14.
《论语·述而篇》第7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宋代大儒朱熹将"束脩"解释作十条干肉。全句通常被译为:自己主动交一束干肉来,我没有不教的。许多人都接受了这一解释。把"束脩"解作学费,笔者认为是曲解。办学收费是天经地义的,孔子何须特意提出?很难想象,凡是去孔子那里求学的人,手里都得提着一束干肉。孔子这样世俗吗?这有损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学而》是讲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语录,对后世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历来受到各朝各代学者的研究重视。笔者对于“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把“习”当做“复习”的注解持否定态度;无论是从常识方面,词义的引申方面,还是词义义项的一致性方面,甚至于孔子的实践观方面,都应将“习”字改译为“实践”之意。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找不到“原版孔子” 孔子,永远不会远离中国人群的两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17.
任峻 《人才瞭望》2013,(4):64-64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8.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19.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2500多年前的孔子,怎么就那样的“傻”?他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只要是带了见面礼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而当时他说的见面礼,就是“十条腊肉”。谁带了“十条腊肉”,谁就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而其它的费用,比如学杂费、食宿费、课本费等等,一概不收。于是我就纳闷,孔子为什么不像现在那些名校一样,收取高昂的“择校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我深感党的二十大给中华诗词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尤其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中华诗词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一,党的二十大主题的诗性表达赋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以强烈诗意,必将增强人们的诗词文化自觉。《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孔子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句中,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样精彩的诗意表达,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诗性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