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末三国时期政局多变和烽烟四起的社会条件,造就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雄踞北方的曹操、蜀汉名相诸葛亮、东吴统帅周瑜等人,固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剧烈的政治军事角逐的急流中,能统治江东达半个世纪的吴主孙权,亦堪称三国时代的俊杰。孙权在政治风云变幻中,能审时度势,坚持既定的国策方针;在云诡波谲的军事斗争中善于运用战争谋略,筹划有方,表现出高超的战争艺术。长期以来,东吴的基本国策多遭贬斥,孙权的军事才干及谋略则被忽视,史家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试对东吴的基本国策和孙权的战争谋略作一评析,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陈金凤 《江汉论坛》2008,(2):111-118
益州战略是孙权鼎足江东、图取天下的重要战略,也是刘备跨有荆益、谋取天下的基本战略.赤壁之战一结束,孙、刘均着手实施益州战略,围绕着略取益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由于复杂的三国政治、军事、地理形势等因素的作用,孙吴基于国力与联盟的考虑,默许刘备集团占据益州,但要求以取得荆州作为补偿,双方终于爆发了以形式为荆州之争而实质为益州之争延续的军事斗争.夷陵之战后,吴蜀立足现实,各自修正了立国方略,重新建立联盟关系,形成了新型益州战略.这一新型益州战略充满矛盾和统一,给吴蜀关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时代,国际国内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日益尖锐。各种窃密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窃密主攻范围发生变化。由原来主攻政治、军事两大方面转向全方位发展(政治、军事、国防、科技、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等各个方面)。二是窃密技术和水平大大提高。可以说是,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三国形成时期的外交,系指从公元二○八年刘孙结盟抗曹起,到公元二二九年吴蜀订立中分天下盟约止,前后二十二年。其特点是,密切配合军事斗争,成功地使人谋预计的鼎足三分变成了现实,它以历史走了曲折的道路而大放异彩,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5.
张国华 《学术论坛》2007,1(10):41-43
造势就是要在军事实力、政治、经济、地理等现实条件基础上,主动地创造一种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略态势.毛泽东善于科学预见和把握战争的进程,灵活筹划战略造势,对我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通过周密部署,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多手并用,营造有利的军事威势;三战结合,营造有利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6.
孙权是三国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史家一直把孙权看作一个规避江东、胸无大志的偏安之君,孙权究竟是不是偏安之君?作为一方之主,他的政治志趣究竟如何?这不仅涉及对孙权的评价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对三国政治斗争全貌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详为一辩。一孙权规避江东,是个偏安之君,这种观点屡屡见于一些颇有影响的论著中,例如: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无线电工作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信息接收、交换、传递的技术工具就是无线电。无论是白区还是根据地,也无论是军事指挥、地下斗争还是内部建设,党的工作都离不开无线电;它既服务于隐蔽战线,又面向广大干部战士;它是白区工作的生命线、军事指挥的技术参谋、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文化宣传的助推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略论唐代的政治婚姻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婚姻是以婚姻为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婚姻形式 ,它是唐代政治、军事斗争的产物 ,其方式和类型也随政治、军事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 ,政治婚姻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唐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亲有利于边疆和平和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朝廷与藩镇联姻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中央集权 ;藩镇之间联姻在初期巩固了军事同盟和地方割据 ,至唐末又有助于壮大强藩的势力 ,实现局部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堪称本世纪军事文学研究扛鼎之作的《中国军事文学史》 ,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著者任昭坤先生 ,是中国军事史学界的知名专家。尤其是他的三国军事史研究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大辞典》等代表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图书的三国军事史部分都由他撰稿。然而 ,他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学术成就。最近几年 ,他又全力转入军事文学史的研究。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文学 ,很少有人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兼涉军事、文学两大领域 ,若在这两大领…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发达的工业经济,成为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谁占据东北,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毛泽东说:“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蒋介石也强调说:“没有东北,就没有华北,没有华北,就没有中国。”这就决定了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军事斗争,必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战争热点。这场斗争不仅是国共战略交锋的焦点,而且是美苏远东战略的焦点。东北军事调处作为热点中的热点,反映了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又妥协、又斗争的错  相似文献   

11.
<正> 历史上敌对阶级或统治阶级不同集团之间诉诸武力的大搏斗尽管时间短暂,但斗争却特别激烈、尖锐、曲折、复杂。战场上的血腥撕杀,使将帅们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政治、外交上纵横捭阖的斗争,使谋臣的韬略与机智能够尽情显露。而斗争的结局又往往带来十分明显的历史变化,所以长期以来它成为历史家注意的中心。中国历史上各王朝的创业之主及其文臣武将的事迹之所以记载特别详博,原因就在这里。相反,在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时期,守成之主  相似文献   

12.
四川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西南戍边概览》,是系统阐述西南各族人民长期巩固西南边疆,维护祖国统一,英勇进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交斗争的史料书;是我们认识西南,热爱西南,增强保卫西南国防意识的重要读物。作为一本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系统研究西南戍边的专著,还为有兴趣研究西南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将近两个世纪了 ,有关拿破仑的著作浩如烟海 ,但正如歌德所说 ,拿破仑一生像圣约翰的启示录一样 :“人人都觉得其中有奥秘 ,但究意是怎么回事谁也不很清楚。”① 可是最近 ,我有幸拜读了刘军大、刘湘予所著的《拿破仑与大陆封锁》一书 ,深为该书新颖的观点所吸引。首先 ,《拿破仑与大陆封锁》研究问题的视角与众不同。该书不是一般停留于军事和政治层面上去研究问题 ,而是通过拿破仑的军事、政治活动 ,去追溯支配这些活动的更为深刻的经济原因。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到拿破仑时代达到了顶点。拿破仑肩负的…  相似文献   

14.
万斌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是一部严肃而高雅的作品。它多角度地反映了北宋神宗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状况的全貌,又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以及统治集团内部革新势力和守旧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并以熙宁变法的成败得失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历史教训。同时,本书文史知识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情节铺排合理,即使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也符合生活和艺术的真实,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孙家洲  邱瑜 《河北学刊》2006,26(2):92-97
本文以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孙吴政权的安危存亡为线索,论述了西陵(即夷陵)地区在三国相争中的军事重镇地位,以及它时于荆州乃至于吴国全境的屏藩作用。而围绕着对西陵的争夺,几乎是一部三国兵争史的缩写。西陵之得失,悠关吴国政权兴衰。所以,西陵在三国政治吏、战争史上的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石万鹏 《东岳论丛》2003,24(1):130-132,136
与五四启蒙时期一样 ,在 1 979——— 1 985的新启蒙时代里 ,男女作家结成同盟 ,共同完成控诉伤痕、反思历史、呼唤改革的时代大命题 ,塑造了一批迥异于“文革”时期的女性形象 ,但是由于男女两性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地位与生活体验的差异 ,他们在女性形象的构建上呈现着既汇合又错位的复杂局面。男作家在国家———民族的大叙述中潜隐着建立在张扬女性传统品格之上的重建男性雄风的写作倾向 ;女作家在分享与参与着时代主流话语的时候 ,一方面默许着男性重建性别秩序的努力 ,一方面又在强有力地解构男权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粤东反清斗争兴起、低潮、重新高涨和最后失败三个阶段的基本概况 ;探讨粤东反清斗争在组织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特点 ;论述粤东反清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任何杰出人物,都是他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的产儿。刘禹锡作为中唐政治革新集团的中坚,时代使他成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而被长期放逐;但作为补偿,时代却又把他造就成为“气该今古”的诗豪”。吟绎其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给它打上的各种烙印,同时也不难发现闪耀于其中的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个性的光环。 刘禹锡(772—842)生活在国运衰颓的中唐时代。这一时代的浓重阴影,笼罩着社会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前半期 ,代表中国中央王朝的清朝在统一天山南北的过程中 ,与当时割据中国西北地区的准噶尔政权为了争夺吐鲁番地区的控制权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斗争。双方政治、军事斗争较量的结果 ,以清朝消灭准噶尔政权、统一天山南北 ,并确立在吐鲁番地区的统治地位而告终。本文比较翔实地叙述了这一过程 ,并就有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政权14年的军事斗争中,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由盛转衰,直至最后失败,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对于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政治成败和军事战略的得失问题,史界已作了大量探讨,然而对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之所以兴衰成败的经济原因,特别是粮食给养这一直接物资原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并且很少见有专文论及。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作为一支农民武装,其成员主要来自广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人民,就此可以认定太平天国军事斗争不乏其人力上的来源,而缺乏的是物质支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