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楚魁 《船山学刊》2007,63(1):41-44
古代梅山地区因其险要的地势、落后的经济和强悍的民风,长期“不与中国通”,这一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了诸如媒人不离雨伞、杆秤、镜子与尺子,谢媒宴,往媒人身上涂泥巴和谢媒人与骂媒人等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说媒习俗。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衣装打扮的症候: 镜头一:某机关里,有几位喜欢打扮的年轻女职员,在闲聊中谈到穿着,其中一位很讲时尚的小姐说:“今春流行阔脚裤,穿上蛮漂亮的,有时间咱们去市场看看。” 提醒、相互影响,使几位年轻姑娘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共鸣,穿上彼此认同的服装,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小群体中的模仿。  相似文献   

3.
姑娘进入恋爱阶段,心情格外兴奋,但稍不留意,便会坠入爱河,深深地被眼前的“白马王子”所吸引,在男士甜言蜜语之下,姑娘会轻易抛出自己的“红绣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他。待到婚后,才发现这个人与自己想象相距得那么遥远。可一切悔之晚矣。  相似文献   

4.
一“浦东”名称小考 黄浦江将上海地区分隔成浦西和浦东两个部分。“浦东”作为一个区域,其名称在明代中叶以后就开始出现。在嘉靖和万历《上海县志》上都记载着:“……由闸港而下,若盐铁塘、沈庄塘,若周浦,若三林塘,若杨淄偻,此为浦东之水也”。①到清代,“浦东”这一名称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浦东的区域,历史上时有变动,因而有了广义和狭义之  相似文献   

5.
在近世的《史记》研究中,风行着一种“微言大义”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由于有诸多忌讳,所以运用了许多手法,这样《史记》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言大义”,需要我们离开字面意思去另求。深意”,否则便不能算真正认识了《史记》的巨大价值。“微言大义”说是不是科学的结论?用这种观点去索解《史记》是否符合司马  相似文献   

6.
四川人常用“人穷怪屋基,瓦漏怪桷子稀”这句俗语来说明别人不该错怪自己。我们就称这种不该怪别人而却去责怪别人这种措辞方法为“错怪”。产生“错怪”的原因,是说话人不理解事理,不了解情况,或对客观事物没有认识。所以,文学作品中常用这种“错怪”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或厌恶情绪。例如: ①玲玲一不小心,踏虚了脚,就摔了一跤。李奇连忙把她扶起来说、“呀!怎么胳  相似文献   

7.
土默特蒙古族婚俗与丧葬,和其他盟旗一样,有其一定的地区特色。现代土默特蒙古人的的婚丧习惯,虽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许多方面都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形式。现在根据调查访问所得,扼要地介绍一下土默特婚俗与丧葬的概况。 一、婚俗 求亲定亲 按照土默特蒙古人的婚姻习惯,男女青年在订婚之前,通常由男女双方的父母主持其事。男方家托媒人到女方家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媒人回报男方家,然后双方即可定亲,并举行“下定仪式”。“下定仪式”可分两个仪程,首先由男方家老媒人坐上马  相似文献   

8.
“姑娘”考     
刘玥 《理论界》2013,(5):161-163
“姑娘”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指称年轻的未婚女性,但就单字来说,“姑”指姑母,“娘”指母亲。这样两个表示年长妇女的亲属称谓词,组合为复音词后却用来指称年轻女性,这种词义反转的过程及原因值得考察。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姑”、“娘”单字及“姑娘”的词义演变过程。从姑娘表示父亲的姊妹、丈夫的姊妹和指年轻女性等3个义项多对应的词义结构分析来看,人们对词义结构的理解以及对单字意义的选择,对词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等创造活动中,伴随着某种关于对象的身心体验。这种体验是“万象归心”、“设身处地”的情理类比和揣摸判断过程,同时也表明人自身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在实质上传递着主客体双方的沟通信息,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价值契通方式。这种开放性、整体性和定向性的内心体验活动,贯穿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一切过程的一切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主体面对特定事物或人的“真格”表现,以敏锐深邃的心态去探查对象,去评价判断,做出符合客观实在的身心反应。这种倾注于全身心的沉思与遐想的体验,有别于那种  相似文献   

10.
《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我”是一个梦的追寻者。忧郁的情调是基于对有限生命的自我意识、对感性存在有限性的超脱。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超越现实的自我;是对未来的期冀;是对同路人的呼唤。丁香姑娘和“我”一样哀怨又彷徨,“彷徨”不仅仅意味着迷茫,更阐释了寻找出路的执着,还给处在彷徨之际的人们以走向光明的启示与勇气,让我们在深远的意义上去关切自身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歙县县城不大,只有五十万人口,却也不能小看了它。秦置县及今有2230周年,歙县人都以“城里”特指歙县城所在地。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歙县人去合肥就说“到合肥去”;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歙县人去上海就说“到上海去”。而歙县人进歙县城要说“到城里去”。谁听了也能明白个中意思。  相似文献   

12.
朱全庆 《东岳论丛》2003,24(4):64-66
在诗词创作中 ,人们常常感到言不尽意 ,便在语言和意绪之间插入一个“象” ,通过立象来传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因此便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的艺术映现 ,形成了意、象、言的三个艺术层面。诗词的这种含蓄蕴藉给接受者留下了广阔的体悟空间 ,鉴赏者必须积极地主体参与 ,用自己的全部心智和感情去破译诗词中的“象” ,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内含。  相似文献   

13.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月在《诗韵新编》“出版说明”末段中说:“这次重印,我们增编了《通押后的十八韵与十三辙对照表》,并在表中指出某几个韵部可以通押,让使用者有所依据。经过这种通押,不啻从十八个韵部中减缩掉五个(引者按:“波”、“歌”互通,“支”、“儿”、“齐”互通  相似文献   

14.
正“老烂脚”又称下肢血管溃疡,它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不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平时生活中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或是不明原因下肢皮肤颜色变深,自发破溃,还有一些感觉下肢皮肤温度较低、足部冰凉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防病于未然。引发“老烂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对文学翻译做过这样一番比喻,他说:“翻译家应被看作是忙碌的媒人,他对一位还半遮着面的美人大加赞誉,说她真值得我们倾心。媒人就这样激起了我们对这位美人的爱慕,于是就一定要对她本来的长相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6.
“绝地天通”作为中国观念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所反映的是中国原创时期的观念转型 :从本源的生活感悟到形上的哲学建构。这种形而上学在形下的制度上的落实 ,便是汉代以来作为专制秩序的礼制的建立。原来“天地人神”浑然一体的交融关系 ,是一种本源的生活领悟 ;而“绝地天通”的发生 ,则是这种本源情境的打破 ,它最终导致了大本大源的蔽塞 ,而成为后来的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在观念上的最初根据。因此 ,“绝地天通”的观念必须接受我们的破解。这种破解的目的在于 :引导我们从“天人相分”“人神不杂”的礼制秩序向“天人合一”“人神杂糅”的生活本源的回归 ,而将我们带向当下的本源的生活领悟。  相似文献   

17.
郝建平 《天府新论》2010,(4):123-127
媒人是中国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婚姻状况的变化而出现的.中国古代的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媒人在沟通两性联系、促成婚姻缔结、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现代社会中,媒人仍将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据传古时在宁夏地区有位姑娘,乳名红果,其父意外身亡,其母悲痛不已,整日哭泣,因流泪过多而致双目失明。红果为了治好妈妈的眼睛,到处求医问药,但都无济于事。有一日听说南山有位老翁能治百病,于是红果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到南山去找老翁。老翁被她的孝行所感动,便指点她去采摘山中一种红色的小果子,拿回家煮熟后每天给妈妈服食。一段时间后,妈妈重见光明。这种红色的小果子  相似文献   

19.
一个本领很大的魔术师去游泳,看见一只小老鼠快要淹死了,便将它从水里捞了起来,还把它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魔术师打定主意,要给她找个力量最大、最称心的女婿。  相似文献   

20.
对《孔雀东南飞》一段文字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广为传涌的优秀作品。遗憾的是,诗中“媒人去数日”一段文字,虽经诸多学者尽力疏通。至今仍然不得其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孔》诗该段文字中所存在的名家见解分歧之处、疑难之点逐一进行讨沦,博采众说之所长,参以一己之管见,力图将之梳理条畅,还其本来而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