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华锋 《兰州学刊》2007,135(11):176-179
海盗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地理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章主要集中于乾隆后期的福建海盗活动,以刑科题本和上谕档中的福建海盗案件为主要材料,时福建海盗的构成、成因以及清政府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的海盗问题并没有因为18世纪的"康雍乾盛世"而销声匿迹,相反,在政府无力统辖该地区的前提下,福建沿海的民众生活反而呈现出奇异一幕:要么成为海盗,要么自发反抗海盗,依靠朝廷剿灭海盗是不现实的,民众身份的复杂性与清王朝的海疆政策息息相关。福建海盗问题是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的真实体现,同时也构建了一幅18世纪福建沿海地区的社会真实图像。  相似文献   

3.
延边地区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签订之后,被迫开放,并且设置海关,成为吉林省内第一个海关。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延边地区的海关管理大权一直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虽然通过延边地区海关的贸易活动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倾销政策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不能够由中国人自己来支配,并没有达到发展延边地区经济的目的,表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自嘉庆初年开始,大批海盗纷纷投首于清政府,然而其投首原因很多时候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实力穷蹙时的被迫选择,而是由盗首被剿灭或家属被拿获等外在因素以及海盗的自身特点、职业特性所导致.对于海盗的投首,清政府通常表现出接纳和欢迎,但依据其投首时间早晚、投首规模大小,其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有时,中央政府和地方剿捕官员的处理意见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李文沛 《理论界》2010,(9):55-57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通过立法加强对国际海盗犯罪打击的必要性。文章指出了中国面临的海盗威胁,事实上,我国远洋运输日益成为海盗攻击目标,以海盗为首的海上犯罪对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已日益显露,海盗已经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如何通过法律打击海盗,保护我国远洋安全已迫在眉睫。立法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承担公约规定的相应义务,但是由于我国刑法对海盗罪未有明确规定,导致实践适用过程中有着重重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将海盗罪在国内立法中加以明确化是必要的。具体而言,我国可以采用刑法中设立海盗罪的立法模式,明确海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而解决这一司法难题。中国应认真考虑,逐步规范审理海盗案件的司法程序,整合现有打击力量,以有效打击海盗犯罪。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美国消费文化转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立珍 《北方论丛》2010,(1):137-141
20世纪初期是美国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受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分期付款消费方式广为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基本完成了由以节俭、量入为出、理性等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消费文化,向以追求享乐、超前、符号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消费文化的转型。消费文化转型的基本完成对美国20世纪以来消费行为、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16-18世纪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中西文化双向互动",具有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称为诗社。其中枕流台诗社当改为枕流台唱酬;三清洞诗社当改为三清洞诗会;洛社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社,但是初具诗社的雏形,可以继续沿用该名称;松石园诗社是朝鲜王朝第一个正式的委巷文人诗社。委巷文人通过社集的方式联络感情、寻找阶层归属感,亦编撰了委巷诗人诗选,委巷文人社会力量的壮大与社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政论家爱德华@汤普森的社会史著作<共有的习惯>(中文版)已于200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继<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部"公认的世界名著"[1]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通过对18世纪英国民众的行为进行解码,使平民文化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在欧洲各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和苏格兰,但它的影响却是全欧性的。在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到处可以看到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从而为西欧即将来临的革命时代,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和卫国 《兰州学刊》2006,(7):44-46,55
关于18世纪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理学与经世的关系问题,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以理学官僚杨锡绂为引,试图对以上问题,以及理学与18世纪中国的发展走向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1520-181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20-1810年是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中国海盗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范围上,一度都达到了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海盗均无以匹敌的地步。中国海盗活动之潮起潮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同时期,海盗的起因、性质与影响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3.
在18世纪不列颠帝国正式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扩张的时代,苏格兰人通过效劳国家对外战争、到殖民地定居、开展殖民贸易等方式全面参与了帝国扩张事业.该过程不仅使16-17世纪英格兰人发展起来的殖民帝国得以巩固和扩大,而且对解决18世纪不列颠本土的政治矛盾和社会问题、缩小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差距、提升不列颠国家的综合国力、培养苏格兰人的不列颠认同起到了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4.
16—18世纪英国婚姻法的变革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喜蕊 《江淮论坛》2009,(6):121-124,140
16—18世纪是英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但世俗化、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观念并没有在婚姻法领域得以贯彻,中世纪确立的父权至上、宗教婚姻和永不离异仍然是婚姻法领域的主要法律原则。不过在这一时期,英国的婚姻法并非静止不变,婚姻法领域的国家法与习惯法相互博弈,不断地迎合着社会的变化,孕育了世俗化、自由化和平等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7-18世纪英格兰小城镇文化生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在英格兰城镇化的过程中,小城镇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经济、交通、通讯以及教育的发展是导致英格兰小城镇的文化生活内容日渐丰富的主要原因.世俗化、多样化和商业化则成为这一时期英格兰城镇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小城镇文化生活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城镇的复兴和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并促成城镇公共空间的出现,对近代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延边地区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签订之后,被迫开放,并且设置海关,成为吉林省内第一个海关。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延边地区的海关管理大权一直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虽然通过延边地区海关的贸易活动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倾销政策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不能够由中国人自己来支配,并没有达到发展延边地区经济的目的,表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李喜蕊 《理论界》2007,2(12):92-95
18世纪的英国是离婚法改革的前夜。旧的离婚法顽固地的限制着人们的离婚行为,新式便捷的离婚习惯却逐渐成为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规则,这种在社会中衍生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习惯法的广泛存在显示了大部分的离婚行为游离于国家法律之外。通过梳理18世纪离婚的国家法与习惯法,我们可以看到新旧观念的冲突和新旧力量的消长。并可以发现其所孕育的19世纪离婚法改革的必然趋势,体会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对立、妥协以及推动制度创新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的法国是社会大转型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兴盛,崛起的中产阶级开始挑战日趋没落的贵族;城市的扩张及其文化的繁荣,促成民众文化共享、自由意识觉醒;此时,波旁王朝试图阻断巨变的社会洪流,强化专制职能;但是,貌似强大的专制政体在社会巨变的浪潮中却日显老态与无能:改革总是不了了之、首都规模急速膨胀、政府失去舆论控制、王权遭到蔑视与冷漠。这种共存与对抗的转型特征,使法国成为18世纪欧洲反封建运动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9.
杜环欢 《中州学刊》2002,(2):118-120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使当时的中美关系呈现出新的态势 ,美国为实现其自身战略 ,极力将当时国内基础还相当虚乏的中国推向“四强”之列 ,而蒋介石政府亦企盼通过美国的扶持跻身于大国的台阶 ,实现其独裁构想。由于中美两国政府在相互关系的基本政策上各有所怀 ,相去甚远 ,因此 ,开罗会议虽把中国抬上“四强”之列 ,但实际上 ,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能得到根本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的女性小说写作,由于作者的女性身份,让她们在时代大潮中体验到了一般男性作家体验不到的情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女主人公对“婚约”的牵挂、对“母爱”的无奈和对“女儿情”的言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呈现视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