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安"自古以来就是犹太人的情感和宗教寄托,而犹太人的复国愿望即"锡安情结"则是一种对国破家亡这一既定现实的自然反应,早在公元前的"巴比伦之囚"时期就已经形成.本文以<圣经>文字、考古事实和学术成果为依据,按古代迦南到现代巴勒斯坦和古代希伯来人到现代犹太人这两条主线,重点分析了犹太人锡安情结的萌发、不断强化直至最终得以实现的心路里程,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犹太人"回归家园"的历史、地理和民族权利.从锡安到锡安主义,犹太人在流散状态下实现了从朴素思乡情感到系统政治理论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2.
开封犹太人和中国古代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犹太人是一个历经劫难,虽流散于世界各地,但又坚韧顽强地保持着自己文化传统和宗教意识的伟大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诚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描述犹太人的历史是不容易的。古代犹太人定居的地区,他们的历史根源,他们的文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某些犹太人信奉摩西,但是很多犹太人断言他们不信奉任何神明,还有许多信奉程度不同的犹太人,介乎于这两者之间。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复杂历史,导致对他们研究的学者,在一些问题上的各持己见和莫衷一是。所谓“东方犹太人”和“西方犹太人”,可以认为是由区域和文化为标志的,两大犹太教派的存在方式。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种民族文化的复杂表现形式。它既是系统的基本信仰,也是一种完全的生活方式;它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宗教观念,而且也表现为生活习俗、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的犹太人,相对集中地分布于三个地区:开封、上海、哈尔滨。开封犹太人现象,早就为史学界人士所关注,从建国至今,已有多本论著问世。有关上海犹太人的历史情况,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的《上海犹太人》一书,刚刚问世。唯有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点。在“中国犹太人”这一历史课题中,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值得重视,这  相似文献   

4.
西方汉学界对开封犹太人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中国开封犹太人艾田之后,西方认为在中国发现犹太人是民族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西方入华传教士、西方犹太人、官吏和学者,争相对开封犹太人进行调查研究。直到当代,西方汉学界仍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试对这段历史作初步探讨,对某些历史事件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此论文主要阐述1880年到1924年期间犹太人移民美国后融入美国社会并确立美国犹太人在教育、经济和宗教方面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流散在伊斯兰世界的模式和特点能够对入华犹太人的相关历史记载有所照明。开封犹太人所戴的蓝帽,历史渊源深远,属于伊斯兰教强调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区别标记"之一种。而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提到的杭州"犹太门",其实是杭州不说汉语的穆斯林按照伊斯兰世界的通用语对犹太区的称呼,不应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当地真有一座名为"犹太"的城门。以往对古代中国犹太人的研究关注的是他们的华化或儒化,而忽略了他们与当地穆斯林的可能更为密切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年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在天人关系、历史本质、历史动力、历史发展形式、历史发展进程、人的历史地位和君民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思想范畴和命题,蕴涵着浓厚的历史意识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先秦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建立时期,两汉到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展开和深化时期,从两宋到明清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新发展和总结时期,并呈现某些转型的动向。从天人关系的范畴或视域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强调心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凸显道德理性的历史认知价值取向,是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主流和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9.
<圣经>称犹太人为神的选民,但他们在历史上却长期受到排挤和迫害,似乎为神所抛弃.选民的观念与其现实境况迥然不符.那么犹太人因何称为神的选民?这个观念与他们的历史遭遇是否有着某种联系?"选民"是古代犹太人为确立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纯净民族信仰而提出的观念,但是选民观念使得犹太教徒以及后来的基督徒具有一种自我优越感和排他性,这是基督徒与犹太人发生冲突、造成犹太人遭受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选民观念的坚守同时又成为犹太人渡过深重灾难的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查知,中国古代犹太人,七姓后裔居住在河南开封市的四、五十条街道和四郊农村,以及从开封迁移至全国14个省市的50多个市县。此外,移民至海外的,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形成这样的分布局面,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近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条件下,自从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定居开封,至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年,前后近千年,走过了定居——繁衍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自然融合的历史进程。所信仰的一赐乐业教,自从在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创建清真寺,至清咸丰四年(公元1850年)清真寺毁废,也相应地度过了活跃——发展——盛极一时——宗教活动自行息止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渊源流长的犹太人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散居在外的犹太人创造的。所谓散居在外的犹太人,是指寄居在古以色列国之外的犹太民族。犹太人最先为人所知的地方在古以色列。在两千多年向外散居的生存过程中,好几种杰出的散居文化得到了发展。譬如:在西班牙发达起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人,取名为希伯来语名字的西班牙Sephardic Jewry。通过移民,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文明传播到了土耳其和中东,传到了欧洲南部的一些地区,以及非洲北部。散居在外的犹太民族也产生了“东方”犹太人,他们寄居在阿拉伯地区和其它一些地方。在中国,开封的犹太人社团就有一个悠长而又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对历史上开封犹太人的来历与定居时间、宗教生活与历史现状、被自然同化的原因及开封犹太人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推进了对这一历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但对历史上开封犹太社团的历史全貌及主体民族相融合的内在演变过程及与少数民族尤其是穆斯林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较少。目前的研究缺乏从犹太历史的客观视野并以犹太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流放心态来考察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因此,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应建立在中外学者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公元135年,犹太人被罗马帝国逐出巴勒斯坦,从此他们便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独立。除在巴勒斯坦北部山区留下极少数外,绝大多数犹太人被迫逃亡,开始了充满苦难的世界大流散的历史。全球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犹太人的足迹。约在北宋年间有一批犹太人来到中国开封,并定居下来。从135年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长达1800多年,以欧洲为主的反犹、  相似文献   

15.
风水在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营建方面有着重要影响,风水意象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今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要求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反映。本文对古代风水文化、风水意象对古代城市的影响及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考察于述胜,张书丰中国民办教育源远流长。如果从孔子而立之年设学授徒算起,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民办教育在社会教化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更新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深入考察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开封犹太人的认识与态度。宋朝时期,犹太人以朝贡的方式与宋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宋政府同意其"留遗汴梁",从而开创了两个民族友好交往的新篇章;元朝时期,犹太人属于色目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其某些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主流社会发生了冲突,元政府在尊重其社会地位的前提下,对犹太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进行了干预和调整;明清时期是开封犹太人的变革时期,开封犹太人采用"适应性"策略融入主流社会,并得到主流社会的充分认可,他们逐渐被中国的主流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18.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在此期间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在犹太历史上其意义更是深远.它彻底改变了中世纪西欧各国与犹太人的关系,是欧洲反犹史上的转折点,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犹太人的人口分布、政治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传统.因此,研究十字军东征时期屠杀犹太人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近代犹太人的状况有十分重要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唐培吉教授等著的《上海犹太人》一书,巳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它详细的论述了犹太人的起源,迁移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犹太人来中国与犹太人到上海的历史。在上海近代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犹太人,一为沙逊,一为哈同,他们在上海滩上的风风雨雨,名闻遐迩,书中对他们两人的异同,作了具体而详尽的分析,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从现代批判与历史建构的双重维度考察了犹太人问题:把对犹太人问题的认识提高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切,把对犹太人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的批判,把犹太人的解放推向了人类解放的高度,实现了从宗教问题到政治问题、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超越,其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来说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