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对词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晚唐诗着意刻划心境 ,笔意婉曲 ,感情深挚 ,特别是对爱情的歌咏 ,给予了词深远影响。第二 ,晚唐写景诗精美而缺乏气势 ,咏物诗偏爱吟咏细小纤柔的事物 ,特别是对女性居住环境的细致描写 ,也构成了与词类似的特征。第三 ,晚唐诗把感伤情调作为一种美自觉地加以追求 ,并配合绮艳的文采 ,构成了一种凄艳的意境美 ,影响了词  相似文献   

3.
写景是小学阶段习作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写景呢?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评唐代诗画家王维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字摩詰)其中“诗中有画”道出了写景的玄机,即写景贵在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读者的眼前。下面,笔者试从三方面谈一些写景习作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诗(poetry)常被看作是用"节奏创作的美".但是,诗歌除了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外,还是一段抒写记叙情感的艺术文字.写景抒情,记人论事是诗歌的另一特征.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现代叙事诗当中.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素材选取"、"聚焦过程"及"叙事语言"三方面分析罗伊·坎贝尔的著名诗篇<祖鲁女孩>,理解作者的创作源泉,赏析其文学价值,并由此对欣赏叙事诗歌的一些方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5.
诗(poetry)常被看作是用"节奏创作的美"。但是,诗歌除了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外,还是一段抒写记叙情感的艺术文字。写景抒情,记人论事是诗歌的另一特征。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现代叙事诗当中。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素材选取"、"聚焦过程"及"叙事语言"三方面分析罗伊.坎贝尔的著名诗篇《祖鲁女孩》,理解作者的创作源泉,赏析其文学价值,并由此对欣赏叙事诗歌的一些方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6.
在盛唐诗人王维众多的写景诗中,色彩纷呈,但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绿色在其写景诗里显示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波动,倾诉着作者难以名状的的情韵,慰藉着作者倍受尘世煎熬的心灵,同时也使作者获得如水之禅心……总之,其写景诗中的绿色物化着作者本质力量的诸多方面,是作者生命体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载体。究其写景诗绿色基调的成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叔宝文学集团创作了大量的写景诗,主要包括宫廷游宴的写景诗、描写庭院和寺院的写景诗,还包括山水诗和描写城市风光的写景诗。在这些诗作中,除了在描写庭院、寺院等写景诗中夹带着普遍的伤感之外,其他则多表现为一种赏玩的态度、愉悦的情绪。这两种相反的情感取向集中反映了这一文学集团对美的极端珍视和冷静之后的深沉的悲哀。  相似文献   

8.
采桑主题与采桑女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采桑”场面的描写,在异采纷呈的采桑诗中,采桑女频频出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采桑主题有所演变,采桑女形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白桦林》是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众多经典诗歌中的一首.在该诗中,诗人运用诗歌的语言,以轻喜剧的形式来“呈自然之美”、“传人间之爱”和“言生命是美丽而优雅的坚守之志”.诗中的轻喜剧色彩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艺术之能迷人,是因它是美的。在艺术中,最能表现美的是诗和画,《三国演义》的造形、抒情、写景因富于诗情画意,故能给人无限的美感! 艺术,总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是诗之国,画之国;诗和画论都带有中华民族的色彩:诗“缘情”,情景交融;画贵“神似”,形神一致。《三国演义》是第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结合对<小稚·采薇>原诗的解读,对该诗的三篇英语译文进行了赏析和比较.作者认为,译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秉着"信、达、雅"的标准,尽量体现原诗的"音美、形美、意美",那么这首译诗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3.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读过汉乐府的人,肯定都对这首《陌上桑》印象深刻。《诗经》中描绘美女最典型的是《硕人》,而汉乐府中描摹美女最出彩的则是这首《陌上桑》。不过,前者是正面刻画,后者是侧面渲染。秦罗敷是谁,不可考,甚至"罗敷"二字也不是名字,只是古代美女的一种通称。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位非常正经的美女。当罗敷"采桑东南隅"时,制造了这样的轰动性效果:"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所有人都被罗敷的美貌弄得方寸大乱。  相似文献   

14.
一 元结《大唐中兴颂》引起的议论 浯溪,在湖南省祁阳县县城南三里湘江东岸、湘桂公路祁阳大桥南端,为著名风景区;“浯溪碑林”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唐诗人、古文运动“有力的先行者”元结居此,在天生石上题刻“七铭”一诗以后,又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来浯溪,大书《大唐中兴颂》刻于磨崖。自唐迄今,历代续有题刻,共达498碑之多。这就是“浯溪碑林”。最近,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和浯溪文物管理处联合出版的《浯溪碑林》,就是从其中选出的精华部分。 浯溪碑林既是“书林”,又是“诗海”;实际上书法只是“外衣”,诗才是它的“灵魂。”我们固然喜爱它的书法美,更应该欣赏它的诗歌美。浯溪碑林的诗,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水石诗,即写景抒情诗,我们已在《浯溪的水石》一文中加以评价;另一类是议论诗,即本文所要评价的,这是浯溪碑林的特色,是国内别的碑林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5.
张孝评先生的《中国当代诗学论》认为:诗的主体自由是主体对客体的超越———超物、超世、超我的“三度超越”与拥抱,但他主论前者而未及后者。我们认为,诗的主体自由应该是主体通过“三度超越”,分别实现诗美的三种境界:物我同一的境界,世事连心的境界,自我放逸的境界;实现诗美的三种价值:标示主体精神力量的价值,为世事立心的价值,为时势兴气象的价值。诗美主体应葆有充分的人格独立美,并以此“拥抱”客体,为人生乃至人类精神创造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在百花竞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别具一格的,特别是那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可与其久负盛誉的山水游记相比美。柳宗元的自然景物诗,大都写在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官之后,坎坷的经历,使他时时举首长吟哀歌,舒泄幽愤。正如茅坤说他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①因此,柳宗元的景物诗,决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之  相似文献   

17.
略谈建安诗歌的秋冬景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物描写是诗歌达到形象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山水诗需要写景,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也往往离不开写景。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景物描写已随处可见,只不过涉笔所及,大多止乎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钱锺书先生因此曾“窃谓《三百篇》有‘物色’而无景色”(《管锥篇》第二册613页)。到了楚辞,渐有发展。到了建安,“叙景已冬,日甚一日”(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并出现了中国诗史上第一首通篇写景的作品。此后,经过东晋南朝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人的大力实践,写景诗终于蔚为大观,开启了唐代以后这类  相似文献   

18.
断章取义、美刺言诗是汉代评《诗》的基本方法.所谓断章取义,原本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在政治外交场合用《诗》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将这一方法引于文学批评,以孔子取“思无邪”对《诗》进行的总体性评价最为典型.汉儒说诗则是对这一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所谓美刺言诗,则是指汉儒接受了《诗》中出现的美刺端倪及《荀子》、《乐记》中形成的美刺观点,并以此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运用于对《诗》的批评之中.大量的史料证明,汉儒传诗的毛、齐、鲁、韩四家之间虽有古文今文经学之争,但在运用断章取义、美刺言诗的方法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今之所存的《毛诗序》界定“风”是“下以风刺上”,“颂”是“美盛德之形容”,“雅”是“言王政之所废兴”.既认为“风”为讽谏诗,“颂”为颂美诗,而“雅”的颂美和讽谏与否,则据王政的废兴而定,便是以这一方法来评价《诗》的.与此同时,汉人在自己的著作文章及日常言论中大量地引用《诗》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政治、伦  相似文献   

19.
《蒹葭》诗是《诗经》中的名篇,出自《秦风》。秦本尚武之地,其诗多呈慷慨悲凉的特点,《蒹葭》却别具一格,境界幽远,含蓄蕴藉,呈朦胧迷离之美。朦胧美,特指诗歌意象的多义性、模糊性。它往往给人“测不准”的“困惑”。给人以神秘感,从而具备丰富的审美信息量。 《蒹葭》一共三章,一章八句,全诗为复叠章法,三章之间在文字上只几个字的差异。每章一、二句写景,后六句写对惝恍迷离的“伊人”的执著追求。全诗的朦胧美,表现在景物、人物、情节、语言以及审美感受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张舜民也说“诗是无形的画”。可见诗与画有着许多共同点。其实,在语言艺术的领域中,不仅诗,就是文,尤其是记叙、写景、状物、抒情一类的文章,也和绘画有着不少或明或暗的相通之处。众所熟知,绘画反映生活主要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尤其十分讲究色彩的艺术运用,靠精湛的着色艺术来刻画形象,赋予形象以活的形神风貌,表达作者特定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