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作者以清新圆熟的笔调,描绘了醉翁亭一带的山水景色和游宴场面,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趣。使它成为一篇情景并美、千古为人称道的优秀散文。醉翁亭在安徽滁县西南的琅玡山上,为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这一带四面环山,流泉飞泻,自然风景秀丽如画。欧阳修在滁州时常到此游乐赏景,醉饮亭中,因以“醉翁”名其亭,并写了这篇有名的《醉翁亭记》记其事。  相似文献   

2.
滁州:作为文学与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前,滁州罕有文人歌咏,仅仅作为地名出现于各类应用性文体之中.中唐以后,滁州进入文人视野,但相关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不具个性、形象模糊的滁州.宋初诗人王禹偁对滁州进行了较有个性却十分简略的描写.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的到来,滁州才迎来了它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崭露头角的时刻.欧阳修对滁州之美不仅全面发掘,而且大力弘扬和宣传.其所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对滁州山水人文之美有提纲挈领的展现,其中醉翁亭影响尤为深远.作为滁州标志性建筑,至少可从四个方面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一、醉翁亭是欧阳修化解苦难、善处逆境的豁达情怀的感性显现;二、醉翁亭寄寓着人们对欧阳修刚正不阿、直道而行的政治操守的崇高敬意;三、醉翁亭传达出人们对国泰民安、天地同和的理想政治的深切期待;四、醉翁亭隐含着文人对"德政"与"闲雅"两种生活方式和谐统一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沈游 《老友》2014,(4):52-52
正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分别是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醉翁亭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去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了一座亭,因为欧阳修自号"醉翁",所以以此名亭,并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中的新动向,而以民歌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则在文化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以滁州民歌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滁州民歌的文化意蕴与旅游价值,继而从助力滁州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滁州民歌传承路径、推动滁州社会经济发展三个维度总结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滁州民歌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滁州民歌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庆历六年,欧阳修在滁州创作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极力铺陈渲染山水之乐、宴宾之乐、丰收之乐、民俗之乐等各种乐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他同时期的诗中,多写其遭贬后的苦闷与烦恼,而讳言其"乐"。事实上,欧阳修贬谪滁州,背负着"朋党"与"德薄"的双重恶名,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灵创伤。这两篇宣扬"与民同乐"的游记,既表达他醉酒后的狂放与洒脱,更反映其强自振作、强颜欢笑的贬谪心态,堪称"太守之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醉翁亭记》在北宋曾三次刻石,其成功传播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确立了原作的名篇地位;引起了宋人对该记文体的讨论及诸多名家的效仿,影响到宋人的文体创新意识,对诗词创作亦产生了间接影响;促进了滁州地域文化的发展,滋生出一片方人文山水,影响无穷后世。因此石刻传播形成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是其它文学传播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庆历六年,欧阳修在滁州创作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极力铺陈渲染山水之乐、宴宾之乐、丰收之乐、民俗之乐等各种乐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他同时期的诗中,多写其遭贬后的苦闷与烦恼,而讳言其"乐"。事实上,欧阳修贬谪滁州,背负着"朋党"与"德薄"的双重恶名,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灵创伤。这两篇宣扬"与民同乐"的游记,既表达他醉酒后的狂放与洒脱,更反映其强自振作、强颜欢笑的贬谪心态,堪称"太守之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滁州西涧     
我叫韦应物,生活在诗歌盛行的唐代,我的山水田园诗可是晓有名气的哟!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地名,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涧:城西面的溪流。涧,溪流。怜:爱怜,喜爱。野渡:荒野地方的渡口。晚间忽落急雨,令春潮猛涨,渡口边没有人走过,  相似文献   

9.
山水诗歌产生的原因很多,美学动因是其中的核心。该文从山水语言的诗化和山水审美意识两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语言的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晋以来,随着人物品藻,玄学和佛学的兴起,以及对山水的娱悦之风,导致了群体性的山水审美意识的萌芽和勃兴。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联动协作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文章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滁州与南京都市圈内的南京和扬州的旅游合作。在对滁州、南京和扬州开展旅游合作的现实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就滁州加强与南京、扬州的旅游合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和辛弃疾先后知滁,他们在滁州的系列活动,尤其是在滁州开展营建亭楼景观建筑、饮宴、题咏、刻石、诗文唱和、广纳青年问学等的一系列文化建设,成为皖东地区宝贵的人文资源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推动了滁州的地域文化,也是欧阳修研究和辛弃疾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论欧阳修守滁时的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寥寥千载如逝川,谁与醉翁相后先”,这是明王世贞游滁州醉翁亭时,对欧阳修在滁州的政治、文学生涯的赞叹。欧阳修居滁州虽只有两年三个月的时间(公元1045年11月~1048年2月),却具有不平凡的经历,为后人留下了光华璀璨、值得追慕的一页。欧阳修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  相似文献   

13.
对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时间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诗人思想生平、心理历程的探讨,认为此诗作于贞元元年韦应物罢任闭居滁州西涧时。本文还对某些学者解读中的失误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4.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成熟最早的一种样式,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逐渐退出了中国山水画的主流。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源自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今天看来.青绿山水画的设色仍然有着较大的探索空间。随心、随情、随境赋彩,让色彩走出随类的局限,对青绿山水色彩的重新审视将有利于现代青绿山水画的深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在长期流传中沉积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滁州民歌历史悠久,旋律优美动听,曲调丰富多变,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了滁州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沅 《金陵瞭望》2006,(22):20-20
由南京、扬州、镇江、淮安、马鞍山、滁州、巢湖、芜湖南京都市圈八个城市建设部门共同编制的《走向崛起——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一书。于11月4日在滁州举行首发式。《规划纲要》是南京都市圈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规划.也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部由相关城市共同编制的跨省的区域性五年建设规划,它的实施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已进入实质性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等8市的全部行政区域。论述了滁州市在都市圈内在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滁州市与南京市的关系,着重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心城市南京对滁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城市扩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滁州市应对东向发展战略,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为滁州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谢朓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山水诗的创作.其山水诗的风格“萧散清新”,这表现在山水诗的闲雅旷远的风致上。谢多写“望”里的山水,从静止的一点摄入的山水风景。他在写景之时,也将其思乡念友的柔情注入其中,忧郁的感情与清亮的山水相融合,构成一种欣悲交加的温润意境.  相似文献   

19.
“唐诗之路”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好游的一条古道,风蠊秀异,山水奇绝,民间传说颇多.新昌地处剡中盆地中心.天姥山、东峁山、沃洲湖、石城寺、穿岩十九峰等名胜风景,曾被白居易誉为‘东南眉目”,是”唐诗之路”最为秀美的地段.关于它们的山水传说,与山水诗画一样,是对有关山水的艺术升华,由自然美而为艺术美,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和财富.  相似文献   

20.
其强 《金陵瞭望》2007,(14):66-66
7月18日.由墨海玩家主办的“2007春夏山水采风暨画展”将在瞻园拉开帷幕。展出的近百幅作品系墨海玩家文化交流中心组织金陵10位山水画家深入皖南、江西名山胜迹写生后创作的,充满着自然灵动之美。看到这些画作.人们仿佛闻到山林的芳香.仿佛感受到溪水的清新和民俗的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